涌泉镇柑桔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4-01-23 06:09应明再张林金国强项旭君
中国果业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涌泉全镇柑桔

文/应明再张林金国强项旭君

柑桔生产是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涌泉镇柑桔产业稳步发展,在种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柑桔产量和产值连创新高。但随着全国柑桔逐年增产,市场竞争日趋剧烈,涌泉镇柑桔产业持续增收日渐困难。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涌泉柑桔产业,是保持涌泉柑桔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产业现状

产业规模扩大,优势逐渐突出。一是种植面积稳定,品种结构优化。全镇现有柑桔0.27万hm2(4万余亩),比2003年增加了26%。通过近10年的调整,全镇柑桔已有70%的品种换种成质优价高、受市场欢迎的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品种。二是产量稳步增长,优质果率大幅提高。近两年涌泉镇柑桔年产量维持在6.5万t以上,比2003年增加85%左右,该镇柑桔常年产量分别占临海市、台州市和浙江省柑桔产量的27%、16%和3%。特早熟和早熟温州蜜柑等优质柑桔产量占全镇柑桔总产量的73%,优质果率也从以前的60%左右提高到70%以上。三是优质优价明显,产值大幅递增。除临海岩鱼头柑桔农场推出的“中国柑桔第一贵”——“岩鱼头”品牌柑桔销售高达80元/kg外,其他高品质柑桔销售价格也达16~30元/kg,且供不应求。2012年全镇柑桔实现产值近3亿元。

品牌建设凸显,采后处理加强。涌泉镇历来重视柑桔品牌建设,1995年涌泉镇岩鱼头柑桔农场就注册了“岩鱼头”商标。经过多年发展,全镇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浙江省名牌产品5个,浙江省著名商标8个,台州市名牌产品8个和台州市著名商标15个。同时,全镇各企业和合作社加强柑桔采后商品化处理,柑桔商品化处理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6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柑桔的商品性和售价,维护了品牌信誉。

生产技术完善,质量安全提高。涌泉镇是国内最早实施优质精品柑桔生产技术的地区之一。多年来,涌泉镇以柑桔完熟采收技术为核心,结合大枝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地膜覆盖、肥水同灌、信息化精准管理等先进种植技术进行无公害柑桔果品生产,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和技术部门合作,组建服务队开展技术培训,设立“庄稼医院”接受果农咨询以及编制《共富裕之窗》发布农技知识等方式,一批柑桔先进种植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促进了柑桔品质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全镇已有17个品牌柑桔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

经营水平较高,销售能力增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战略,形成竞争优势。自2002年组建全省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目前全镇已有21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通过出口水果包装厂认证的合作社10家。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8 600户,联系基地0.16万hm2(2.4万亩),辐射带动柑桔生产0.24万hm2(3.6万亩)。全镇培育贩销大户1 500多户,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了涌泉柑桔销售办事处或配送点。产品不但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成功打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全国柑桔销售困难时,涌泉柑桔却得益于该镇遍布全国的贩销人员,而受到的影响较小。

产业联动性强,服务体系完善。涌泉柑桔产业已初步形成合作社、贩销户、加工业者和农家乐等为主体,各方联动推进的发展格局。合作社内联农户、外接市场,是提升柑桔产业档次、扩大产品影响力和创建自主品牌的主阵地。近年来当地政府引导合作社以销售优质蜜桔、精品蜜桔为主,积极开展“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一卡一点一服务”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融资和农资两大难题。该镇立足现有基础,建立了镇级农资服务中心1个和放心农资信用点49家,除对所有农资产品实行统一配送外,各点均配置信付通自助设备,实现了即买即贷。为了提高金融支农服务水平,该镇率先推出了“丰收小额贷款卡”“农业著名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和“助农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并率先在全省创建“忘不了”资金互助社,使桔农的融资渠道更宽广、融资手续更简便。

二、制约因素

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柑桔是大田作物,对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敏感。近年来台风、干旱和涝害等不良天气频繁发生,对涌泉柑桔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比如2008年初的冻害天气使全镇柑桔种植面积减少466.67 hm2(7 000余亩),当年减产近2万t;2013年又因夏季高温干旱,缺乏灌溉水源和设备而损失严重。修建大棚、滴灌等现代设施虽然能够有效规避自然灾害,但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加上涌泉镇大部分柑桔是山地种植,机械作业技术应用滞后,设施农业推进较慢。目前,全镇大棚柑桔只有20 hm2(300余亩),配套滴灌设施的桔园只有66.67 hm2(1 000多亩),普遍低于其他柑桔产区。

二是经营分散,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实力不强。目前涌泉镇虽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多家,但真正上规模、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固定的合作农户、规范的经营场所和经营方式、利益共享机制的很少。部分合作社只是挂个牌搞销售,有点类似批发商的做法,不利于产业互动。同时,经营主体间恶性竞争现象突出,不利于形成品牌宣传的合力。

三是从业人员老化,新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生产难以落实。50岁以上的果农占全镇水果从业人员的80%,60岁以上的老年果农占到40%。青壮年已基本退出水果生产,很多新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生产难以全面落实到位。

四是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市场开发有待加强。目前全镇开展柑桔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的农场、合作社数量较多,但大都设备落后,缺乏能进行果实糖度分级的先进分级机和大型采后处理加工厂。柑桔鲜果销售主要依靠贩销户,而贩销户和果农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和稳定的供销关系,因而果品销售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因应对策

一是加强技术研究,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在提高精品果产出率、增强抵抗气象灾害的能力以及完善完熟采收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和绿色产品生产技术等方面,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坚持推广发展优质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品种,如“大分”“宫川”等,进一步调减中晚熟温州蜜柑面积。采用高接换种或挖除等方式,改造部分经济效益低下的失管桔园。

二是抓好组织引导,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首先,政府要引导农民树立发展大农业、绿色农业、市场农业的观念,积极组建区域性产业协会。吸纳涉农部门、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和果农等加入到产业协会中来,发挥产业协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其次,整合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有实力、上规模、规范化的柑桔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使之与桔农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避免恶性竞争。最后,还应加强品牌的整合。在“临海蜜桔”区域大品牌背景下,挖掘涌泉地域特色文化,以此开拓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柑桔产业发展现代化。以“道路硬化到园、沟渠贯通到园、水电供应到园、机械普及到园、综合防治到园、管护决策信息化、投入品使用精准化”为目标,加快柑桔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建成现代化柑桔产业园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建设共用水源、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提高涌泉镇柑桔现代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加大对地膜、大棚、滴灌、轨道运输智能机械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降低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的比重;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和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和山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四是注重生态建设,切实抓好农产品溯源制度。包括:将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工作纳入镇农业发展规划范围,并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加以规范,对未开发的山地要严格控制,对已开发的要采取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积极创建省级标准化柑桔园建设示范镇,深入宣传柑桔生产、加工、销售及果品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做到家喻户晓;建立健全柑桔质量监测体系,完善监测手段,实现柑桔生产全程可追溯。

五是强化采后商品化处理,培育壮大营销组织。引进全自动选果分级包装机,规范化包装,提高柑桔的商品化处理率。充分发挥贩销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作用,培育柑桔销售市场。通过兴建产地批发市场、大中城市销售点等方式,畅通国内柑桔市场。通过联营组建自营出口外贸公司或边境贸易等方式,开拓外贸出口市场。

猜你喜欢
涌泉全镇柑桔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涌泉村(组诗)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