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实践中闯出的桃园致富路

2014-01-23 07:13雷慕郊雷慕班武汉新洲区老科协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洲区桃园桃树

文| 雷慕郊 雷慕班 武汉新洲区老科协

武汉:实践中闯出的桃园致富路

文| 雷慕郊 雷慕班 武汉新洲区老科协

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民大量进城,农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经济体制发生新的变革,专业种养大户、私家农场,多元化合作社纷纷出现。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张店新屋村就创办了一个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个体集体混合型的桃园专业合作社,带动了一大批桃农致富,在区、市、省产生很大影响。

一、经营体制的创新

十年前曾国银在村里承包了60亩荒岗,按照当地家庭传统散种方式种了桃树,第一年失败了,桃树只开花不结果,第二年到道观河和麻城中驿学习,找新的栽培方式和技术,成功了,而且连续几年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周围农民赞不绝口。仅本村就有不少桃农要求参与,同他一起搞。这时他想到,要使自己收入稳定上升,还要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就应该依靠集体力量,把种桃树当一个大产业搞,于是他提出成立桃园产业合作社。后来,他组织本村七户桃农正式注册成立了“武汉市新洲区银利种植专业合作社”,共种桃400亩,从家庭种植走向合作经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如何办好合作社,最根本的是要互利共赢,这就涉及到经营组织定性的问题和权力管理、利益分配等问题。曾国银分析,当时参与的桃农有两个顾虑:一是怕自己承包多年的土地转给集体了;二是散户经营规模不一样,怕收益归集体统一分配了。于是他们制订了合作社的章程,银利桃园专业合作社性质为混合型经济组织,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个体和集体相结合,自主投资,收入归己,承包经营权不变,国家的补贴仍归各户;合作社是产业经营的民主管理机构,成立理事会、监事会,民主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监事长,共同商定发展方向和生产规划及需要统一的管理事项,经常听取桃农的意见和建议,做一些各农户难做、需要合作社统一解决的大事;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两级核算,家庭自主经营、自主核算,自收自得;合作社统一服务创收和支出的部分由合作社核算,直接受益的农户按实际受益面积和产量按比例分摊。根本利益统一了,个体、集体两个积极性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强大力量,这是改革创新的一大成果。后来加入合作社的桃农达101户,桃园3000多亩,成了较大规模的桃园。

二、科学技术的创新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道所辖农村过去是主产棉区,只是一些家庭小院种几棵桃树,没有经验;曾国银从工厂到种桃是陌生的,现在又成了种桃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怎么改革创新,发展种桃技术,把种桃算成一大产业呢?他下决心学习、实验、探索、研究,闯关。在区林业局的支持下,他到几十里路远的少潭河果林场、麻城市桃园基地去取经,到河南省郑州新乡桃园基地学习,到华中农科大学向两个教授请教,把碰到的问题一一提出探讨,逐步从理论和技术上学到了一些知识和经验,掌握了桃树生物学特性,明白了根系的深度、广度与土壤和地下水状况相连;桃子成熟期与品种气候和管理相关;桃子口感好,营养成分与品种嫁接、施肥多方相关,成了种桃“土专家”。同时,还配了14位技术人员(聘请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组织他们到孝感、枣阳等地学习,形成了一支技术专业队伍,在每一个环节,就由他们到各户桃园亲自指导,以科技引领桃子产业的新发展。几年来着重抓了四项改革:

一是改良桃树品种。曾国银摸索出桃树是异花授粉,要三个品种栽在一起才能结桃,他用嫁接换头办法,每个桃园在老品种上嫁接上3个新品种。2006年试验成功,亩产5000~6000斤,比原来提高1.5~2倍,而且果型色好,绿里透红,质优味甜。除了改良本地老品种外,他还走南闯北,引进新品种。2009年他七天走三个省,到河南、山东潍坊,买了30多种良种树苗。那一年腊月二十八日,他在河南郑州果树研究所,气温零下15℃,冻得发抖,严重感冒,胃病也发了。乘车回家,过春节以后,不顾身体衰弱,几天将买的新品种树苗全部栽完。他先后在专家帮助下,根据本地自然气候、地质和东北人、南方人的不同口味需求,选择引进了70多个品种,划分不同品种园区,试验成功,主要有北方人喜爱又耐储运的“红冠”(亦称春雪),“突围”、“千年红”、“中油”和南方人喜欢的“金蜜”、“明红”、“春蜜”、“春美”、“非洲黑妹”等。“春蜜”桃上市早,一个重量200克以上,圆形、艳美,肉嫩又甜,可融性固形物含量达11%~12%,含糖4%,不发软,有利储运远销,占领市场。“春美”果大,平均每个重156克,硬度好,不裂,更好储运。这些品种一般早上市20天以上,销售价格较高,虽然贵一点,但消费者感到早尝新鲜味高兴。

二是改良整枝技术。过去桃树的整枝不是根据桃树的生殖和生长需求,只注意防病,修剪早枝、枯枝、密技和陡长枝,成果率不高。曾国银大胆改革创新,改短枝修剪为长枝简化修剪法,达到早结早熟丰产的目的。长枝简化修剪的具体做法是多留中上部果枝,使其下垂,选留发育良好的中、短枝,作为下一年结果的预备枝条。用这种长枝简化修剪法,不短截,有利于幼树的生长,形成较多的中、短枝,使其早开花结果。同时使树体缓和生长,叶面形成快而大,光合能力强,提早增加固化物质的积累和供应,使果实含糖量高,品质好。从“鄂桃2号”和“沙子”早生品种采用长枝简化修剪和短枝修剪法的结果看,长枝新梢增长量为短枝修剪的162%,短枝修剪的树上部新梢旺盛,下部过弱,甚至枯死,而且,长枝简化修剪的枝条更新快,能防止树体内膛光秃。

三、病虫防治的创新

桃树种植容易,但抗病虫能力弱,最容易受蚜、桃蛀螟、天牛的危害,褐腐斑病、缩叶病、树干流胶病发生也较多。为了搞好防治病虫害,曾国银一年四季在桃园里细致观察,从树叶的卷曲、颜色的改变,以及褐桃脱落等现象,搞研究病虫,重在早防,防止病菌从叶的气孔、枝条皮孔、芽根及果实皮孔侵入。防的办法:早发现,剪去病枝销毁,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抵抗力;雨季注意排渍,降低湿度;生长期发病前,喷硫酸锌石灰液等。同时,自制适合本地常用药品,比如石硫合剂,过去常用商店销售品,这种国药使用较麻烦,通常要用开水稀释,效果不理想。后来他反复试验,自制成功,药的浓度比较合理,既省料又省时;又节省投资,效果大大提高。

四、管理模式的创新

“银利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国营合作社、集体经营的合作社和民营股份制合作社不同的是,以家庭自主经营为主,在管理上实行统分合作,即个体与集体相融合的“混合型经济”模式,合作社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引领桃农共同致富。这就是统分合一,合作社成员一家一户所干不了,干不好的事,就由合作社统一干,发挥合作这个“共利”的纽带,抗风险、保共赢。曾国银注意抓好几个统一:

一是统一购买树苗。按各桃农的桃园地形、地质结构、土壤统一规划,根据适宜种什么品种,由合作社统一到外地或本地购买,发放到户,按照不同品种生长期(分秋末、初冬和早春)确定栽树苗的季节、时间和种植的密度,而且要整地,让土壤沉实一月以后再栽,并施足底肥,适当用药消毒。其经费分户摊负。

二是统一添置主要生产资料。不同的季节、树苗不同的生长期施什么肥、用什么防治病虫的药,都由合作社派人指导,肥料、药品统一预购,大型机具由合作社统一添置、统一管理。近三年合作社就花了90多万元购买了大汽车和桃子保鲜电器设备,还修建了860平方米露天停车场。

三是统一栽培技术指导。合作社每年举办两次技术培训班,一次培训种植技术,一次培训修剪技术,技术员到实地指导150人次,解难答题上千人次,现在每家每个桃园都有一人主管技术。为了普及种桃的科学技术知识,曾国银还到处学习,收集资料,个人投资,编写了一本《早熟桃优质丰产技术》的书籍,发放到桃农,还传播到外地交流。

四是统一产品销售。过去小农经济,小生产、小买小卖,有的赶小集市,有的肩挑手提或推板车串乡叫卖,集中产桃季节,产量多的桃农烂掉不少。曾国银在2003年,几十亩桃子丰收,他开三轮车到外村叫卖,卖不了。怎么办?一天他看电视,看到网上销售信息,开窍了,决心开辟网销之路。他马上买一台电脑,到区劳动就业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并把电脑和手机“捆绑”起来,在网上发帖,叫卖鲜桃——他成了新洲农民第一个电子商务者。由于他重承诺,守信用,不欺骗,赢得了社会信誉,顾客纷纷来电订货,很快打开销路,不仅销湖北,还销到广州、福建、江西、山东、河南、辽宁、吉林、陕西、重庆、四川、北京、天津等省市。2012年销售收入600万元,户平均11万元;2013年销售1350万斤,创收3000多万元。他创新种桃,创新走合作之路,创新销售,还带动了新洲全区大部分桃农联合外销,把市场搞活了。

猜你喜欢
新洲区桃园桃树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武汉新洲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杨树
桃园建植时品种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桃园寻梦
“室”外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