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 CT行结肠检查后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2014-01-23 03:20郑迎春山东省东营市鸿港医院放射科山东东营2000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结肠镜后处理大肠癌

郭 明,郑迎春 (山东省东营市鸿港医院放射科,山东东营200000)

·临床与转化医学·

64层螺旋 CT行结肠检查后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郭 明,郑迎春 (山东省东营市鸿港医院放射科,山东东营20000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及后处理技术在大肠肿瘤方面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应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进行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MIP、VR、VE获得图像,并与结肠镜或/和手术病理对照观察.结果:56例中有42人检出大肠病变,共检出病灶47个,其中一人检出3个病灶,另外3人检出2个病灶.对照病理,影像诊断准确率为 100%.结论:64层螺旋 CT行结肠检查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大肠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CTC;大肠肿瘤;影像诊断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56例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脓血便、腹块的病例,其中男 32例,女24例,年龄18~72(平均54.6)岁;行CTC检查.42 例CTC检查阳性病例均于 CTC检查后行结肠镜检查或/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支持 CT诊断.

1.2 方法 检查前2 d少渣饮食,前1 d晚上番泻叶15 g开水反复冲饮,检查当日禁饮食,检查当天清洁洗肠两次.检查前透视下经肛管注入空气约 800~1 000 mL(灌肠设定压力不超过8 kPa),看到气体进入升结肠并部分进入小肠后,停止注入气体.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 CT行常规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膈顶至盆底.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100~150 mas,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5 mm.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得出 MPR、VRT、SSD及 CT仿 真 内 窥 镜(CTVE)等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及后处理图像,综合评价肿瘤本身特点、淋巴结及周围脏器转移情况.结合受检者的检查图像情况,如肠腔内残留液体过多时,俯卧位重复扫描一次;经洗肠准备的结肠腔内仍可残留 1/5~1/3的洗肠液,有时可能还有附在结肠壁上的粪渣.这些残液足以将位于近地壁上结肠隆起性病变部分遮盖甚至淹没,导致漏检或影响病变的观察细节;粪渣则可以与病变混淆,加大确诊的难度.这些问题大都可以通过仰卧位及俯卧位双体位来获得解决.

1.3 分析结果 CTC检查结果由两位副主任以上的CT诊断医师进行共同读片,并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对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肿瘤的检出、定位、定性 本组56例中有42人检出大肠病变,共检出病灶 47个,其中升结肠6个,降结肠4个,乙状结肠12个,直肠25个;结合直肠镜及手术病理,定位准确率100%,定性准确率100%.2.2 图像后处理分析 MPR技术可以病变肠段为中心进行任意横断面、冠状面以及矢状面重建,可以对病变的形态、密度、大小、累及范围和周围软组织的侵润做出准确的判断;SSD可以展示整个肠腔的轮廓和外形,并且可以通过旋转来观察病变肠段的狭窄程度及病变累及范围.仿真内窥镜(CTVE)可以观察大肠腔内肿瘤表面特征,如有无破溃、管腔狭窄程度等.横轴位及 MPR重组图像是放射科医生诊断结肠肿瘤和对其进行术前分期的重要依据;VRT、SSD三维重组图像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

3 讨论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1~51岁发病率最高,在我国近20年来,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结肠癌多余直肠癌的趋势.大肠癌病因虽未明确,但其相关高危因素逐渐被认识,如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饮食,缺乏新鲜蔬菜及维生素食品,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等等.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的改变.大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易被忽视;临床表现典型时,多为晚期,愈后欠佳.因此,早期诊断成为关键.

常规X线钡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只能观察肠腔内的病变,对粘膜下病变或肿瘤对肠外侵犯及有无淋巴结、远处转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CTC检查不仅能观察肠腔内病变,还能观察粘膜下病变及病变与邻近脏器的关系,观察有无周围脏器及淋巴结转移[3],对结肠肿瘤的分期和术前评估具有独特的优越性.CTC检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检查简单,检出率高,易于发现早期病变以及进行肿瘤分期.

但是,对于 CTC的后处理能否获得高清晰影像应排除一些影响因素.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前提,严格肠道清洁的方法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保证,适量气体的注入是关键.

总之,CTC检查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大肠肿瘤的检出、定位、定性及周围组织的侵润和有无远处转移均有较大的优势.对于临床可疑的大肠肿瘤,不能耐受结肠镜检及钡灌肠检查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应用CTC是一种很好的筛查方法.

[1]王锡明,武乐斌,李振家,等.64层螺旋 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1707-1710.

[2]崔国产,胡兴平,胡洪翔,等.多层螺旋CT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4):519-521.

[3]孙永涛.腹部 CT检查技术种类及影像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4):276.

Application value of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after 64-slice CT colon examination

GUO Ming,ZHENG Ying-Chu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Honggang Hospital,Dongying 200000,China

AIM: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64-slice CT and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large intestine tumor diagno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56 cases of patients received whole abdomen volume scanning by 64-slice CT.We applied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workstation,and got the image by MIP,VR,VE,and compared with colonoscopy and/or surgical pathology.RESULTS:There were 42 patients with colon lesions and 47 lesions totally,one of them had 3 lesions,other 3 people had 2 lesions.The accuracy rate of imaging diagnostic was 100%comparing with pathology.CONCLUSION:The 64-slice CT image post-processing after colon examination technique has unique advantages for the diagnosis of colon lesions.

CTC;large intestine tumors;imaging diagnostic

2095-6894(2014)05-050-02

R816.5

A

0 引言

大肠肿瘤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的重大疾病,也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诊断主要通过钡灌肠及电子结肠镜等影像技术,各种检查方法各有侧重点和不足[1].螺旋 CT的问世使 CT实现了三维成像,在结肠内充盈低密度的气体进行螺旋 CT扫描,经工作站后处理可合成结肠的三维影像,被称之为CT结肠成像(CT colongraphy,CTC).CTC对于大肠肿瘤的发现和早期诊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对于观察大肠腔外病变和肿瘤的腔外浸润,也具有很大优势[2].

2014-06-12;接受日期:2014-06-25

郭 明.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全身CT的诊断和临床应用.Tel:0546-8175670 Email:137898092@163.com

猜你喜欢
结肠镜后处理大肠癌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术中腹内压增加对大肠癌微创手术患者消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5-Fu诱导人大肠癌SW480细胞株耐药与自噬活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