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疝的诊断与治疗

2014-01-24 08:02朱侃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4期
关键词:疝的补片疝囊

朱侃恺

腰疝的诊断与治疗

朱侃恺

目的 探讨腰疝的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 3例腰疝患者临床资料并回顾文献 , 总结腰疝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2 例患者均因腰背部触及可复性肿块入院 , 1 例患者于左肾囊肿穿刺后出现包块。3 例患者疝囊均从左侧上腰三角突出。3 例患者均行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 ,术后恢复顺利 , 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腰疝是临床上罕见腹壁疝的一种 , 腰背部可复性包块为其典型体征。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或是腰疝的主要治疗手段。

腰疝 ;疝修补术 ;上腰三角 ;下腰三角

腰疝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腹壁疝。Barbette 在 1672 年首先提出其存在的可能性[1], 1731 年 Garangeot[2]首次在尸检中发现并报道了一例嵌顿性腰疝 , 自此以后国际上约有 300 余例的报道[3]。本文总结 2009 年 10 月 ~2012 年 10 月收治的3例腰疝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1 临床资料

2009 年 10 月 ~2012 年 10 月共收治腰疝患者 3 例 , 男 2例 , 女 1 例 , 年龄 62~79 岁 , 平均年龄 70 岁 , 其中 2 例无诱因下出现腰部包块 , 1 例于肾囊肿穿刺后出现腰部包块。3例患者均于左腰部触及一可复性质软包块 , 直径 3~7 cm, 平均直径 4.7 cm。3 例患者行腹部 CT 明确诊断后 , 均行腰疝无张力修补术。取经包块斜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 , 分离疝囊至颈部 , 打开疝囊见疝内容物均为脂肪组织 , 予以还纳后切除缝合疝囊 , 沿疝环潜行向周围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 , 并于该间隙内放置聚丙烯补片 , 予以摊平与腹膜贴合 , 并用 3-0 prolene 将补片固定于周围肌肉筋膜组织上。术后住院 3~6 d,平均住院 4.3 d, 术后随访 8~48 个月 , 平均随访 22.7 个月 , 3例患者均无复发。

2 讨论

腹腔内组织脏器或腹膜外组织经由后外侧腹壁薄弱向体表突出 , 即为腰疝。腰疝临床上较罕见。回顾国内外文献 ,报道较少 , 因而临床上对此疾病认识不足。本文通过对 3 例患者资料的回顾及文献复习 , 以提高大家对腰疝这一疾病的认识。

上腰三角 (Grynfeltt-Lessh 三角 )和下腰三角 (Petit 三角 )是腰背部解剖上的薄弱区域 , 因此 95% 的腰疝发生于这两个部位。上腰三角是由第十二肋、竖脊肌、腹内斜肌构成 , 其底面为腹横肌腱膜 , 顶部由背阔肌覆盖。上腰三角位置固定 ,见于约 93.5% 的人群中[4]。下腰三角由背阔肌、腹外斜肌、髂嵴构成 , 其底面为腹内斜肌。见于 63%~82.5% 的人群。其大小个体差别较大 , 可以是仅仅一条裂隙 , 也可以是约 12 cm2的薄弱区域[4]。由于上腰三角位置恒定 , 范围较下腰三角宽大 , 因此腰疝更常见于上腰三角。

腰疝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80% 的腰疝为后天性 , 根据是否有明确病因又可以分为原发性腰疝和继发性腰疝 , 原发性腰疝约占 55%, 好发于左侧上腰三角 , 可由腹压增高诱发 , 比如长期重体力劳动或慢性支气管炎等 ;也可由后腹壁薄弱诱发 , 比如高龄、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极度消瘦等。继发性腰疝约占 25%[5-7], 其常见的病因包括手术、外伤以及腰背部脓肿。本文中 3 例患者疝囊均位于左侧上腰三角 ,其中 1 例有外伤史 , 并于左肾囊肿穿刺后出现左腰部肿块 ,作者认为外伤及穿刺引起的局部炎症导致上腰三角处腹壁薄弱 , 强度下降 , 诱发腰疝形成 ;另外 2 例考虑和后腹壁强度下降有一定关系。

腰疝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可复性包块 , 偶有腰背部疼痛、坠胀感及恶心呕吐等。查体往往能发现腰背部软组织肿块 , 改变体位或挤压后可消失。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建立诊断并不困难 , 然而由于该疾病临床上少见 , 常因认识不足而未能及时就医。本组 1 例患者 7 年前即出现腰背部包块 ,直至包块逐渐增大才就医。作者认为当患者出现腰背部可复性包块 , 尤其是体型消瘦的患者 , 即应考虑腰疝的诊断 , 腹部 CT 简单易行 , 不仅能定位腰背部腹壁缺损 , 还能显示其范围 , 提示疝内容物性质 , 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对于腰疝的治疗 , 目前并未形成对此疾病的临床治疗规范或指南。约 25% 的腰疝可形成嵌顿 , 8% 的患者可造成绞窄 , 多数学者认为腰疝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 若患者一般情况较差 , 并发严重心肺疾病 , 评估无法耐受手术 , 可考虑使用弹力束腰带捆绑腰部以缓解症状。当患者无手术禁忌 , 即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往往选择经由包块的直切口或斜切口 , 位于上腰三角处的腰疝还可以考虑肋缘下斜切口。本文 3 例均行经包块斜切口 , 此切口更容易寻找暴露疝囊 , 但疝囊处皮下组织菲薄 , 分离过程中应避免损伤疝内容物 , 如小肠、结肠等。传统的修补方法为 Dowd 手术 , 此方法需要切除疝囊 , 并利用腰背部筋膜与肌群进行叠瓦状缝合修补疝环。该方法创伤较大 , 并且常因对肌肉、筋膜的牵拉导致术后疼痛较明显。同时此法仅适用于疝囊较小的腰疝修补 , 若疝囊较大 , 可因为肌肉筋膜缝合张力过大 , 缝合强度不够而导致复发 , 更重要的是疝环往往包含骨性的三角直边 , 影响缝合可靠性。另一种自体组织修补手段是转移组织皮瓣覆盖疝环而修补腹壁缺损[8], 此法往往需要游离较大的组织皮瓣 ,创伤大 , 可能导致术后继发缺血、皮瓣萎缩坏死 , 最终导致疝复发。近年来 , 无张力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腹壁疝修补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利用不同类型补片对腰疝进行无张力修补[9-12]。包括网塞充填修补和聚丙烯平片修补 , 其中后者可将补片与背阔肌、腹内斜肌腱膜以及腹横筋膜间断缝合固定 , 也可与髂骨固定。有学者比较传统修补与利用补片修补两种方法治疗腰疝的疗效 , 认为补片修补术后疼痛减轻 , 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 并且远期疗效优于传统修补。本文 3 例利用聚丙烯平片进行腹膜前修补 , 此法类似与 Stoppa 手术。其优点在于腹膜前间隙组织疏松 , 间隙容易建立 , 可进行较大范围的修补;将补片展平后利用腹腔内自然压力将补片紧贴腹壁 , 使得腹壁与补片发生粘连 , 形成较广泛的修补结构 ,加强腹壁达到修补目的;将补片与肌层腱膜间断缝合固定更有利于固定补片 , 防止补片移位 ;手术未进入腹腔 , 无需切除、结扎疝囊 , 可减少腹腔内脏器损伤 ;聚丙烯抗感染能力强 , 组织反应小 , 且价格便宜 , 经济实惠。因此作者认为腹膜前修补或可成为腰疝治疗的标准术式。腔镜下疝修补技术日趋成熟 , 有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 , 有部分学者利用腔镜对腰疝进行修补 ,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但由于病例较少 ,远期疗效仍然有待观察[13]。

3 小结

腰疝较典型的症状为腰背部可复性包块 , 青年患者可合并外伤、手术史。老年患者可无明显诱因。无张力修补或为腰疝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病例的不断积累和国内外的交流,腰疝的治疗将更规范合理。

[1]Jeannel M. La hernie lombaire. Arch Prov Chir Paris , 1903,11:389-418.

[2]Garangeot RJ. Colon traite d'opération. Chirurgie , 1731,1:369-370.

[3]Geis WP, Hodakowski GT. Lumbar hernia. In: Nyhus LM, Condon RE (eds). Hernia, 4th ed. Philadelphia: JB Lippincott, 1995,416-418.

[4]Goodman EH, Speese J. Lumbar hernia. Ann Surg, 1916(63): 548-560.

[5]Salem AH, Abu-srair H, Qassaniddin S.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 associated with the lumbocostovertebral syndrome. J Pediatr Surg, 1996,31(9):1282-1284.

[6]Bun BM, Afifi HY, Wantz GE, et al. Traumatic lumbar hernia: Report of cases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Trauma, 2004(57):1361-1370.

[7]Swartz WT. Lumbar hernias. J Ky Mecl Assoc, 1954,52(9): 673-678.

[8]黄本强 . 皮瓣肌瓣移位修复巨大腰疝 11 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1999,13(4):212.

[9]陈志新 ,胡建昆 ,陈佳平 .巴德疝环充填式网塞及网片修补腰疝 1 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2000, 7(5):281.

[10]朱敏 ,周冰 ,崔乃强 .补片与传统修补法治疗腰疝疗效比较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 2012,18(2):168-169.

[11]周学鲁 . 腰疝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 2005,11(3):195-197.

[12]刘素君 ,陈杰 ,杨硕 ,等 .小切口 stoppa 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腰疝 18 例分析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 2010,14(4):260-262.

[13]Suarez S, Hernandez JD. Laparoscopic repair of a lumbar hernia: report of a case and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urg Endosc, 2013, 27(9):3421-3429.

2014-04-14]

31000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猜你喜欢
疝的补片疝囊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腹膜前Kugel补片法治疗股疝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