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014-01-25 05:02卢佳芬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雁松鼠青蛙

卢佳芬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尽管在课内外阅读中学习了不少词汇,并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抄写、默写字词等训练,从默写的巩固率来看效果挺不错,但一旦让学生遣词造句或说话写话时,学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词语匮乏,语句简单,就如 “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

我们知道,语言的习得要经过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四个过程,其中感知、理解是积累、运用的基础。小学低年级的阅读课文内容大多浅显易懂,因此学生感知、理解语言并不困难。教师应把语言训练的着眼点落实在积累和运用上,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语言。

一、以图片为例,激语言训练之趣

看图说话、回答问题、遣词造句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语言训练形式,也是课堂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常听到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总是重复着这样两个问题:图上画的是谁(或什么)?他在干什么(或怎么样)?于是学生用一句简单的主谓结构完整的话进行回答;也常看到学生的作业本上,用词造句时写了一个主谓结构完整的简单句,老师批上了一个大红钩。殊不知,现在的学生,父母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再加上电视媒体、幼儿园的学习,已积累了不少词汇,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们来说,无需老师的提问,绝大多数人都能准确地说出一句主谓结构完整的句子。这种一问一答的简单模式,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会有什么作用呢?相反,它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不良定势:说话造句只要完整就行。久而久之,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就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简单的表达形式。

我的做法是:通过教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苏教版教材中汉语拼音部分有一幅很简单的图,画的是几只大雁排着“人”字形在天空中飞行。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用上“大雁”这个词来说说图意。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因此表达的水平也不同:“大雁在天空中飞”“几只大雁在蓝天上飞”“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往南方飞去”“秋天到了,成群的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学生一个比一个说得具体,这是“两问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学生说的过程,也就是语言一步步丰富的过程。

另外,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归类识字内容。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文中精美的插图,让学生选词造句,所选的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4中围绕儿童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内容介绍了许多昆虫,课文插图也极为丰富,深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故孩子在选词说话时兴致极高。

生1:花丛中,一只螳螂正悠闲地趴在树枝上休息呢!

生2:一个小朋友手拿着放大镜,正趴在地上观察蚂蚁。瞧,他观察得真仔细呀!

生3:蜻蜓在空中展翅飞翔,蝴蝶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像是在跟小朋友玩游戏。

……

让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些,再丰富些,才是语言训练时应追求的境界。

二、以文本为营,觅语言训练之径

学生的语言必须在实践运用中才能得到提高、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利用教材这一载体,将说话、写话在文本中落实、拓展,即抓住文本的魂、根、眼进行有效教学。

1.学文本,模仿练

皮亚杰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就存在很多故事情节相近、片段内容相仿的文本题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感知文本素材,充分感悟文本语言,对文本进行再模仿、再创造。如教学《秋姑娘的信》,课文采用雷同的方式,分别讲了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的信。孩子在充分朗读体会后,老师引导:秋姑娘还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可是书上都没写出来,现在让聪明的小朋友来做回小作者猜一猜,编一编,秋姑娘还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信上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式:一封写给 , 。根据文本的语言格式,让学生模仿,充分交流,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2.拓文本,想象说

《青蛙看海》一文语言含蓄、耐人寻味。如课文结尾写到“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时就戛然而止,对大海的景象以及青蛙、松鼠的举动只字未提,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在教学时就设计了这样两处说话训练。

(1)青蛙看到大海会说什么呢?出示句式进行说话训练: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不知不觉,它们到达了山顶,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了,青蛙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创编松鼠和青蛙的二度对话。青蛙能看到大海,是谁帮助了它?它和松鼠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呢?在对话中让学生感受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孩子们众说纷纭,语言精彩纷呈。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进行语言表达的同时,学会了欣赏美景、赞美大自然和感谢他人,他们所看到的是和青蛙一样广阔无垠的“大海”。而像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举不胜举,我们应充分利用,努力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打开一片不同的“大海”。

三、以阅读为辅,寻语言训练之乐

语言的感知是积累、运用的前提。一般来说,感知得越多,积累得也就越多;积累得越多,运用起来就更为挥洒自如。因此,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进行好词佳句交流,更能促进学生语言的主动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重视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让学生双向互动;并采用多种形式、不同层面、多方位的有效评价,尤其重视对学生在表达中运用的词汇多鼓励、多肯定。

教师设计语言训练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引导语言训练的方法应灵活多变,进行说话内容的要求应逐步丰满。只有这样,才能使低年级语文课堂更有实效。

猜你喜欢
大雁松鼠青蛙
大雁
大雁
小松鼠
松鼠
大雁曲
大雁飞过
小青蛙捉虫
松鼠
松鼠
谁能叫醒小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