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学习活动推进的策略

2014-01-25 02:16姚灵娣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鱼缸玻璃教师应

姚灵娣

一节课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小活动立体多向整合组成的,横向看每次活动都是一个训练点,纵向看这些点构成一条线,交叉构成网络体系。在推进过程中如果能注重活动推进的策略,将会最大化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一、引发积极的思维冲突

活动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以引发积极的思维冲突,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活动中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获得对新知的感悟并纳入已有认知结构。

【例1】师:做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的玻璃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共有三种方法。(略)

师:老师该取哪一种答案呢?小组讨论一下。 (通过讨论,大部分学生同意用第二和第三种方法)

生1:照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的话,金鱼都闷死了!

生2:可以去掉上面的一个面,即(5×3+5×3.5+3×3.5)×2-5×3。

生3:可我家的鱼缸有六个面,是靠氧气管供氧和打开盖子来喂食的。

师:你家的鱼缸比较特殊,一般的鱼缸只有五个面,我们以普遍的为例好吗?大家遇到困难时能动脑筋想办法,从这道题中,你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在日常生活中,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不一定都要算六个面。

【解读】这个片段里,学生掌握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其中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一知识。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在求玻璃鱼缸需要多少玻璃时,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来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必须想象出计算这几个面的面积时,每一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教师在不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尝试解答,即让学生“碰碰壁”,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自己错在哪,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充分暴露,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对碰过壁尤其是争议过的题目印象会特别深刻。

二、作出恰当的反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学生认识和体验的不断加深、创造火花的不断迸发,作出恰当的反馈,使课堂教学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例2】教师直接出示两道文字题:①20乘4,积是多少?②9加11的和乘4,积是多少?并引导学生读题,说说发现。

生:我发现第二道文字题是从第一道文字题变来的。

生:把20看成10和10的和。

师:还能转换成其他的算式吗?

生:可以把20看成5乘4的积。

师:真不错,可以把20看成两个数的和、差、积、商。

生1:我发现把20看作两个数的和、差、积、商,可以按顺序写出很多,而且我还知道把20看成两个数的差是写不完的。

生2:是的,我还发现除法也是写不完的。

师:他们两个的发现有道理吗?我们来验证一下。20不变,变4,可以变成哪些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小组合作,在纸上按顺序写下来。

【解读】在上例中一开始,学生想得多,想得快,初步了解了一步文字题向两步文字题的转化过程,但所表现出的思维水平基本上属于点状的、零散的思考。但从后两位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的数学敏感性很强,思维很有序,对变化问题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结构化,已经能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能产生独特感受、体验。然而,这毕竟是个人的精彩,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我们不妨抓住这个偶然出现的亮点,置于“投影仪”上放大,鼓励全体同学都来写一写,使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往纵深发展。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亮点”时,教师应以点带面,让个人的精彩带动整体的发展。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师的回应反馈,应该如同医生的临床和律师的辩护活动一样,使每一片段都充满灵动和魅力。

三、把握适当的评价时机

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价在关注学生知识探索过程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健康发展,用及时的评价促使教学活动有序推进。

【例3】 师范写4,故意将4的一横写在了日字格的中线上。

生:老师,好像有点不对!4的一横应该写在中线下面一点。我觉得书上写得好看。

师:我再写一个大家评一评。(重新写4)哪个好看些?

生:我觉得这个4也有点问题,竖应该再向右偏一些。因为书上的两竖是一样斜的,很好看。

师:他说得对不对,你们发现了吗?(表扬。再次板书4)

生:老师,我觉得4的起笔好像有点偏,应该在上线的中间。

师:那就按你说的试一试。(第四次认真板书4)

师:果然4站得更直了。你观察得真仔细!我要向你学习。

师:你们觉得这些4哪个写得最好?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书写,一定会一次比一次写得好。

【解读】这里教师放下了权威,以认真虚心的态度、宽广博大的胸怀来接纳学生的评价,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从起初的不敢说到后来的抢着说,观察越来越仔细,甚至对老师的要求也精益求精。教师面对这始料未及的意见,不仅欣然采纳,而且给予很高的评价,让学生获得了求知的满足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师又自然地鼓励孩子们认真地写好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握评价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只有适时到位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endprint

一节课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小活动立体多向整合组成的,横向看每次活动都是一个训练点,纵向看这些点构成一条线,交叉构成网络体系。在推进过程中如果能注重活动推进的策略,将会最大化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一、引发积极的思维冲突

活动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以引发积极的思维冲突,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活动中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获得对新知的感悟并纳入已有认知结构。

【例1】师:做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的玻璃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共有三种方法。(略)

师:老师该取哪一种答案呢?小组讨论一下。 (通过讨论,大部分学生同意用第二和第三种方法)

生1:照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的话,金鱼都闷死了!

生2:可以去掉上面的一个面,即(5×3+5×3.5+3×3.5)×2-5×3。

生3:可我家的鱼缸有六个面,是靠氧气管供氧和打开盖子来喂食的。

师:你家的鱼缸比较特殊,一般的鱼缸只有五个面,我们以普遍的为例好吗?大家遇到困难时能动脑筋想办法,从这道题中,你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在日常生活中,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不一定都要算六个面。

【解读】这个片段里,学生掌握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其中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一知识。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在求玻璃鱼缸需要多少玻璃时,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来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必须想象出计算这几个面的面积时,每一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教师在不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尝试解答,即让学生“碰碰壁”,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自己错在哪,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充分暴露,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对碰过壁尤其是争议过的题目印象会特别深刻。

二、作出恰当的反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学生认识和体验的不断加深、创造火花的不断迸发,作出恰当的反馈,使课堂教学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例2】教师直接出示两道文字题:①20乘4,积是多少?②9加11的和乘4,积是多少?并引导学生读题,说说发现。

生:我发现第二道文字题是从第一道文字题变来的。

生:把20看成10和10的和。

师:还能转换成其他的算式吗?

生:可以把20看成5乘4的积。

师:真不错,可以把20看成两个数的和、差、积、商。

生1:我发现把20看作两个数的和、差、积、商,可以按顺序写出很多,而且我还知道把20看成两个数的差是写不完的。

生2:是的,我还发现除法也是写不完的。

师:他们两个的发现有道理吗?我们来验证一下。20不变,变4,可以变成哪些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小组合作,在纸上按顺序写下来。

【解读】在上例中一开始,学生想得多,想得快,初步了解了一步文字题向两步文字题的转化过程,但所表现出的思维水平基本上属于点状的、零散的思考。但从后两位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的数学敏感性很强,思维很有序,对变化问题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结构化,已经能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能产生独特感受、体验。然而,这毕竟是个人的精彩,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我们不妨抓住这个偶然出现的亮点,置于“投影仪”上放大,鼓励全体同学都来写一写,使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往纵深发展。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亮点”时,教师应以点带面,让个人的精彩带动整体的发展。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师的回应反馈,应该如同医生的临床和律师的辩护活动一样,使每一片段都充满灵动和魅力。

三、把握适当的评价时机

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价在关注学生知识探索过程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健康发展,用及时的评价促使教学活动有序推进。

【例3】 师范写4,故意将4的一横写在了日字格的中线上。

生:老师,好像有点不对!4的一横应该写在中线下面一点。我觉得书上写得好看。

师:我再写一个大家评一评。(重新写4)哪个好看些?

生:我觉得这个4也有点问题,竖应该再向右偏一些。因为书上的两竖是一样斜的,很好看。

师:他说得对不对,你们发现了吗?(表扬。再次板书4)

生:老师,我觉得4的起笔好像有点偏,应该在上线的中间。

师:那就按你说的试一试。(第四次认真板书4)

师:果然4站得更直了。你观察得真仔细!我要向你学习。

师:你们觉得这些4哪个写得最好?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书写,一定会一次比一次写得好。

【解读】这里教师放下了权威,以认真虚心的态度、宽广博大的胸怀来接纳学生的评价,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从起初的不敢说到后来的抢着说,观察越来越仔细,甚至对老师的要求也精益求精。教师面对这始料未及的意见,不仅欣然采纳,而且给予很高的评价,让学生获得了求知的满足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师又自然地鼓励孩子们认真地写好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握评价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只有适时到位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endprint

一节课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小活动立体多向整合组成的,横向看每次活动都是一个训练点,纵向看这些点构成一条线,交叉构成网络体系。在推进过程中如果能注重活动推进的策略,将会最大化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一、引发积极的思维冲突

活动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以引发积极的思维冲突,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活动中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获得对新知的感悟并纳入已有认知结构。

【例1】师:做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的玻璃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共有三种方法。(略)

师:老师该取哪一种答案呢?小组讨论一下。 (通过讨论,大部分学生同意用第二和第三种方法)

生1:照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的话,金鱼都闷死了!

生2:可以去掉上面的一个面,即(5×3+5×3.5+3×3.5)×2-5×3。

生3:可我家的鱼缸有六个面,是靠氧气管供氧和打开盖子来喂食的。

师:你家的鱼缸比较特殊,一般的鱼缸只有五个面,我们以普遍的为例好吗?大家遇到困难时能动脑筋想办法,从这道题中,你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在日常生活中,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不一定都要算六个面。

【解读】这个片段里,学生掌握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其中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一知识。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在求玻璃鱼缸需要多少玻璃时,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来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必须想象出计算这几个面的面积时,每一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教师在不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尝试解答,即让学生“碰碰壁”,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自己错在哪,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充分暴露,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对碰过壁尤其是争议过的题目印象会特别深刻。

二、作出恰当的反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学生认识和体验的不断加深、创造火花的不断迸发,作出恰当的反馈,使课堂教学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例2】教师直接出示两道文字题:①20乘4,积是多少?②9加11的和乘4,积是多少?并引导学生读题,说说发现。

生:我发现第二道文字题是从第一道文字题变来的。

生:把20看成10和10的和。

师:还能转换成其他的算式吗?

生:可以把20看成5乘4的积。

师:真不错,可以把20看成两个数的和、差、积、商。

生1:我发现把20看作两个数的和、差、积、商,可以按顺序写出很多,而且我还知道把20看成两个数的差是写不完的。

生2:是的,我还发现除法也是写不完的。

师:他们两个的发现有道理吗?我们来验证一下。20不变,变4,可以变成哪些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小组合作,在纸上按顺序写下来。

【解读】在上例中一开始,学生想得多,想得快,初步了解了一步文字题向两步文字题的转化过程,但所表现出的思维水平基本上属于点状的、零散的思考。但从后两位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的数学敏感性很强,思维很有序,对变化问题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结构化,已经能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能产生独特感受、体验。然而,这毕竟是个人的精彩,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我们不妨抓住这个偶然出现的亮点,置于“投影仪”上放大,鼓励全体同学都来写一写,使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往纵深发展。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亮点”时,教师应以点带面,让个人的精彩带动整体的发展。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师的回应反馈,应该如同医生的临床和律师的辩护活动一样,使每一片段都充满灵动和魅力。

三、把握适当的评价时机

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价在关注学生知识探索过程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健康发展,用及时的评价促使教学活动有序推进。

【例3】 师范写4,故意将4的一横写在了日字格的中线上。

生:老师,好像有点不对!4的一横应该写在中线下面一点。我觉得书上写得好看。

师:我再写一个大家评一评。(重新写4)哪个好看些?

生:我觉得这个4也有点问题,竖应该再向右偏一些。因为书上的两竖是一样斜的,很好看。

师:他说得对不对,你们发现了吗?(表扬。再次板书4)

生:老师,我觉得4的起笔好像有点偏,应该在上线的中间。

师:那就按你说的试一试。(第四次认真板书4)

师:果然4站得更直了。你观察得真仔细!我要向你学习。

师:你们觉得这些4哪个写得最好?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书写,一定会一次比一次写得好。

【解读】这里教师放下了权威,以认真虚心的态度、宽广博大的胸怀来接纳学生的评价,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从起初的不敢说到后来的抢着说,观察越来越仔细,甚至对老师的要求也精益求精。教师面对这始料未及的意见,不仅欣然采纳,而且给予很高的评价,让学生获得了求知的满足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师又自然地鼓励孩子们认真地写好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握评价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只有适时到位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鱼缸玻璃教师应
鱼缸里的杀手
鱼缸水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家里的小鱼缸
我不是玻璃熊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冰立方鱼缸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