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开放的美术课堂

2014-01-25 15:35周晓勇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园林美术

周晓勇

《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要求。在具体阐述部分,《美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落实到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挣脱传统的“唯课是教”的理念束缚,使现今的美术课堂更加开放,培养目标更加多元。

一、在开放的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使美术教学更加高效,就有必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积极的情感交流,使更多的学生乐于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比如《有趣的“服饰”》一课课堂导入部分,我首先通过投影仪投出了“一角、二角、五角”三张纸币正面的图像,然后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很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的朋友,大家认识吗?”看到似曾相识的图像,有的同学说认识,有的说不认识。接着我再问:“这些少数民族的服装与我们平常所见的汉族的服装有什么不同?”由于纸币平常非常易见,再加上老师在导入时用了交流式的口吻,学生们畅所欲言。当我把“有趣的服饰”几个字写到黑板上时,已经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创作服装了。

因为语言的交流,使学生产生了亲切感;因为教学素材的熟悉,使学生产生了亲近感。轻松的氛围往往就来自于精心的设计。当然,轻松的氛围还包括师生交流时的平等、学生犯错误时巧妙的引导和建议、教师轻松诙谐的话语等等。而这些正是开放课堂的起点。

二、在开放的课堂中创设自由活泼的空间

美术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要想使学生的性情得到充分的发展,开放性的课堂就必须给学生留出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和发挥。当然,为了搭建这一平台,教师还必须巧妙地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的状态中自由表达。

比如在《世界地球日》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歌曲《热爱地球妈妈》,让学生在“热爱妈妈吧,请不要给妈妈增添麻烦”的音乐声中,心灵受到撞击。接着,我再让学生观看投影出的一些关于地球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图片。当学生们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时,我再次问学生:“作为地球妈妈的孩子,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借此机会,教师一是告知学生“绿化、节水、节能、减排”等途径,二是引导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层面上进行构思,为本课的课堂绘画作业作好准备。

美术的文化情境就是一种“大美术”的要求,就是要关注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就是要把美术人文性与技术性巧妙结合的要求。开放的课堂正是要将这些要求完全表达出来,以期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创造一个有效的空间。

三、在开放的课堂中提供多种表现的形式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正因为评价的多样性,才需要关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开放的课堂正需要从形式上多作研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比如在《蔬菜的联想》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带的蔬菜,并简要阐述一下为什么要带这种蔬菜。等学生运用了各种制作技法进行雕刻以后,我让学生首先根据“切割、组合、串联”三个大组进行自我归类,以进行第一次自我评价。接着,我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借助实物投影仪介绍自己的雕刻作品的设计意图,或者讲述作品故事。最后,再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从自我评价到互相评价,再到教师总结课堂时的终结性评价,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改变了传统的一分定全部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部分提了四个要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我想,这里面涉及最终层面的还是两点,即“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评价”。教师只有关注这一要求,并在教学中多尝试多练习,才能真正让开放的课堂更为有效。

四、在开放的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为了各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师必须全方位地思考,以期最大限度地运用好各种技术手段。

比如我在《美丽的园林》一课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在课程开始前,我要求学生到周边的公园去看一看,用照片拍几张有代表性的图片发给我。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用投影仪投出了同学们的成果。同时,播放了短片《苏州园林》,让学生总结这些园林的特点。接着,我又投出“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的邮票图案,同时把“苏州园林”的邮票也一并投出来。然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区别,并一一说出。学生很快找到了南北园林的相似点和差异性,将南北园林的区别和联系理解透彻了。

在前面的论述中也反复提及,“大美术”强调的是综合性,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同样需要强调综合使用,比如网络电脑、参观访问等等。像传统的黑板、收集资料也不能被忘记,毕竟它们对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开放是一种形式,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养成一种“大美术”的理念,让发现美的眼睛时刻都在发挥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园林美术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