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引导读书 培养阅读能力

2014-01-25 17:29秦国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读书文本内容

秦国喜

学会阅读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主体必须通过长期的阅读实践才能形成、提高的。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讲语文,而是要引导孩子读书,是要抓好引读这个环节,让孩子自己主动去读书,自愿去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才会成为一种必然。所谓引导读书就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主动、热情、高效地投入阅读活动的教学过程。那么如何导读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题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学习萧红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时候,我以歌曲《童年》作为课前的音乐导入,上课前就让孩子的心沉浸到对于童年趣事的回忆之中,在优美抒情的歌声当中教师声情并茂地导入新课。在学习《九寨沟》的时候,可以先播放关于九寨沟风景的纪录片,毕竟孩子们没有去过九寨沟,片中高耸入云的雪峰、根深叶茂的古木、水平如镜的湖水、飞流直下的瀑布、生活中见也没有见过的飞禽走兽……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景色给孩子们留下了非常美的第一印象,让他们带着优美的印象进入文本肯定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重要的地位,抽象思维处于飞速发展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试图用生动直观的手段去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时候,借助直观的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当然艺术性导入新课的方法,也要因文而异,因学生而异,灵活多样。切忌摆花架子,要在务实中求灵活,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为新课作铺垫。

二、读文生情,形式多变

听、说、读、写是组成语文素养的四个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要素当中,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也是最实用的手段。如果没有了阅读,语文课也就丧失了语文味,不能算语文课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预设,不断丰富读书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初读文本的时候,可以采用默读,一目十行捕捉文本的大意,还可以大声朗读,感受文本文字的优美;在品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读、范读、齐读以及分析之后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在展示的时候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读。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还可以采用跟读、轻声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以及比赛读、表演读、接力读等等,让读书的形式变得不再千篇一律,使读的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就会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让每个孩子都有读书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们在反复的诵读当中理解文本的内容,使他们带着情感,在阅读情境中体验学习,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让读书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一文之后,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体会阿炳生活的艰辛,可以让孩子们一边听《二泉映月》的二胡曲,一边朗读课文,学生们在边读边思考中慢慢咀嚼,对于课文的内容,对于阿炳的遭遇就会领悟得更加深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读中理解出来的,领悟出来的知识远比教师所讲的印象要深刻,记忆要长久。

三、赏析语言,因势利导

语文阅读课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相机诱导。比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时候,教师设计了故意读错的环节。朗读“溜平”的时候故意把“溜”读成[liū],把锄头杆的“杆”读成[gān],让学生在倾听当中发现问题,并指出老师的错误,教师相机纠错,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读音,理解相应的意思,明确“溜”和“杆”的正确用法,将读音、解释和运用有机融合,这样的朗读理解就不是架空的,而是具有教学机智的引导,故意示弱激发孩子的兴趣。又比如在学习《灰椋鸟》的时候,读到“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我故意把其中的“观察”读成了“观赏”,孩子指出之后,我就顺势引导孩子讨论是用观察好还是观赏好?反复品读后孩子认为还是用观察较好,观察是仔细查看的意思,此刻还未看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没有欣赏可言,所以不能用观赏。学生通过仔细咀嚼语言文字很自然地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到用优美的文字将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生动表现出来的妙处,这样的赏析更有层次性。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进入教学高潮,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阅读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构建精神家园,让孩子的心灵在繁重的学习中获得安宁。因此阅读课的导读不仅应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层面,还应该关注情感的内容,而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情感体验,朗读的指导就非常重要。导读的内容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还应该开展阅读指导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用示范和言简意赅的言语指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强化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言语进行交际,让学生在交际中通过体验、感悟、总结、归纳而获得知识,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学生只有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合作阅读,积极探索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书文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要内容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读书为了什么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