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2014-01-25 17:32刘新菊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探究数学

刘新菊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每位教师也都能自觉践行这个新课程理念。但是,在运用这种教学策略时,部分教师却没有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还有教师参与。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一谈如何开展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

一、结构合理是前提

学习小组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的成效。在安排学习小组时,首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长与爱好、知识与能力、性格与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安排小组时可以好、中、差相结合的形式来组建,让优生带动差生;也可以以兴趣为主要分组策略,让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同学自由组合在一起;还可以以学习内容的难易来安排小组,把学困生安排在一起来操作一些简单的自主合作内容,这样他们在小组里就没有歧视,就会找到自尊;把优等生安排在一个组,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能促进他们思维水平的提升。

下面以教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几个探索内容来具体谈一谈。教学第7页“合作探究”(如下图),我是按照好、中、差结合来安排学习小组的。因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后进生也许比较陌生,通过这样的小组结构就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学习。而在教学第23页《泰山黄金周》时,我把学生按照兴趣相似的策略来分组,这样,他们就可以寻找相同内容来进行自主学习,并乐于一起合作探究。有的小组选择泰山一天接待的总人数来探究,有的小组选择某一天泰山门票总收入探究,还有的小组选择某一个景点的门票收入,无论是哪一种内容,都需要用计算器来解决。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第98-99页《长大了我也去航天》时,我就把一些学困生安排在一起,给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统计策略让他们学着统计,而对于优等生,我就放手让他们自由创新出一些统计方法。这样,既让学困生可以完成任务,也可以发展优等生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兴趣是关键

学生对所探究的内容有没有兴趣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主合作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让学生乐于探究、想自主的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他们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效果。为此,课堂上我们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延伸到喜欢数学学习。其次,内容要能够吸引学生,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第三,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如教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我跟爸爸学设计》,教材第55页只是把一座斜拉桥抽象出一个平面让学生学着画设计图。由于没有立体感,学生对教材上的图产生不了兴趣,让学生来设计这个图也就没有了动力。我在教学之前,先向学生出示了长江上的几座斜拉桥,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把这些大桥抽象成平面图,让学生在一起自主讨论如何来设计这座大桥。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

三、方法指导是基础

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与他们掌握一定的自主合作方法有很大关系,当学生掌握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时,他们就能圆满完成探究任务。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具备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时,我们要走到学生当中,进行巡视,(下转第65页)(上接第61页)通过观察他们学习的过程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合作技能,从而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有实效性,而不至于走弯路。

如教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页自主练习时,有的教师在学生自主练习时,不到学生中进行指导,而是在讲台前做下一步的教学准备,当学生自主完成之后,只是集体订正一下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在练习这些题目的时候出现了哪些问题,却不知道。所以,我在学生自主练习时,总是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计算情况,结果就能发现有的学生在计算结果中少写一个0,还有的没有进位等错误现象。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错误,我一对一地耐心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在我的指导下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时的能力。

总之,要想让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我们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中习得必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每位教师也都能自觉践行这个新课程理念。但是,在运用这种教学策略时,部分教师却没有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还有教师参与。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一谈如何开展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

一、结构合理是前提

学习小组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的成效。在安排学习小组时,首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长与爱好、知识与能力、性格与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安排小组时可以好、中、差相结合的形式来组建,让优生带动差生;也可以以兴趣为主要分组策略,让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同学自由组合在一起;还可以以学习内容的难易来安排小组,把学困生安排在一起来操作一些简单的自主合作内容,这样他们在小组里就没有歧视,就会找到自尊;把优等生安排在一个组,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能促进他们思维水平的提升。

下面以教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几个探索内容来具体谈一谈。教学第7页“合作探究”(如下图),我是按照好、中、差结合来安排学习小组的。因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后进生也许比较陌生,通过这样的小组结构就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学习。而在教学第23页《泰山黄金周》时,我把学生按照兴趣相似的策略来分组,这样,他们就可以寻找相同内容来进行自主学习,并乐于一起合作探究。有的小组选择泰山一天接待的总人数来探究,有的小组选择某一天泰山门票总收入探究,还有的小组选择某一个景点的门票收入,无论是哪一种内容,都需要用计算器来解决。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第98-99页《长大了我也去航天》时,我就把一些学困生安排在一起,给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统计策略让他们学着统计,而对于优等生,我就放手让他们自由创新出一些统计方法。这样,既让学困生可以完成任务,也可以发展优等生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兴趣是关键

学生对所探究的内容有没有兴趣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主合作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让学生乐于探究、想自主的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他们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效果。为此,课堂上我们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延伸到喜欢数学学习。其次,内容要能够吸引学生,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第三,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如教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我跟爸爸学设计》,教材第55页只是把一座斜拉桥抽象出一个平面让学生学着画设计图。由于没有立体感,学生对教材上的图产生不了兴趣,让学生来设计这个图也就没有了动力。我在教学之前,先向学生出示了长江上的几座斜拉桥,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把这些大桥抽象成平面图,让学生在一起自主讨论如何来设计这座大桥。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

三、方法指导是基础

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与他们掌握一定的自主合作方法有很大关系,当学生掌握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时,他们就能圆满完成探究任务。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具备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时,我们要走到学生当中,进行巡视,(下转第65页)(上接第61页)通过观察他们学习的过程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合作技能,从而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有实效性,而不至于走弯路。

如教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页自主练习时,有的教师在学生自主练习时,不到学生中进行指导,而是在讲台前做下一步的教学准备,当学生自主完成之后,只是集体订正一下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在练习这些题目的时候出现了哪些问题,却不知道。所以,我在学生自主练习时,总是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计算情况,结果就能发现有的学生在计算结果中少写一个0,还有的没有进位等错误现象。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错误,我一对一地耐心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在我的指导下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时的能力。

总之,要想让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我们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中习得必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每位教师也都能自觉践行这个新课程理念。但是,在运用这种教学策略时,部分教师却没有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还有教师参与。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一谈如何开展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

一、结构合理是前提

学习小组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的成效。在安排学习小组时,首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长与爱好、知识与能力、性格与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安排小组时可以好、中、差相结合的形式来组建,让优生带动差生;也可以以兴趣为主要分组策略,让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同学自由组合在一起;还可以以学习内容的难易来安排小组,把学困生安排在一起来操作一些简单的自主合作内容,这样他们在小组里就没有歧视,就会找到自尊;把优等生安排在一个组,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能促进他们思维水平的提升。

下面以教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几个探索内容来具体谈一谈。教学第7页“合作探究”(如下图),我是按照好、中、差结合来安排学习小组的。因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后进生也许比较陌生,通过这样的小组结构就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学习。而在教学第23页《泰山黄金周》时,我把学生按照兴趣相似的策略来分组,这样,他们就可以寻找相同内容来进行自主学习,并乐于一起合作探究。有的小组选择泰山一天接待的总人数来探究,有的小组选择某一天泰山门票总收入探究,还有的小组选择某一个景点的门票收入,无论是哪一种内容,都需要用计算器来解决。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第98-99页《长大了我也去航天》时,我就把一些学困生安排在一起,给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统计策略让他们学着统计,而对于优等生,我就放手让他们自由创新出一些统计方法。这样,既让学困生可以完成任务,也可以发展优等生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兴趣是关键

学生对所探究的内容有没有兴趣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主合作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让学生乐于探究、想自主的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他们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效果。为此,课堂上我们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延伸到喜欢数学学习。其次,内容要能够吸引学生,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第三,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如教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我跟爸爸学设计》,教材第55页只是把一座斜拉桥抽象出一个平面让学生学着画设计图。由于没有立体感,学生对教材上的图产生不了兴趣,让学生来设计这个图也就没有了动力。我在教学之前,先向学生出示了长江上的几座斜拉桥,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把这些大桥抽象成平面图,让学生在一起自主讨论如何来设计这座大桥。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

三、方法指导是基础

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与他们掌握一定的自主合作方法有很大关系,当学生掌握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时,他们就能圆满完成探究任务。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具备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时,我们要走到学生当中,进行巡视,(下转第65页)(上接第61页)通过观察他们学习的过程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合作技能,从而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有实效性,而不至于走弯路。

如教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页自主练习时,有的教师在学生自主练习时,不到学生中进行指导,而是在讲台前做下一步的教学准备,当学生自主完成之后,只是集体订正一下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在练习这些题目的时候出现了哪些问题,却不知道。所以,我在学生自主练习时,总是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计算情况,结果就能发现有的学生在计算结果中少写一个0,还有的没有进位等错误现象。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错误,我一对一地耐心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在我的指导下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时的能力。

总之,要想让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我们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中习得必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