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加坡:政治、经济与外交

2014-01-26 09:05胡安琪
东南亚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劳新加坡政府新加坡

胡安琪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广州 510630)

2013年新加坡:政治、经济与外交

胡安琪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广州 510630)

新加坡;政治;经济;外交;2013年

2013年,新加坡国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集会示威多发,执政党面临严峻挑战;经济方面总体表现好于预期,政府扶危济困,关注民生,力求建设温情社会;外交方面,新加坡加强周边合作,深化与美国和中国等大国关系。

2013年,新加坡《联合早报》根据该年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件,挑选出“人、权、怀、政、霾、贪、调、僵、盼、网”10个汉字进行“字述一年”投票活动,最终“霾”字当选。回顾新加坡的2013年,笼罩狮城的烟霾、执政党补选失利、千人抗议《人口白皮书》、政府网站频频遭黑,以及小印度外劳骚乱事件等等一些数十年来鲜少发生的现象或事件,在这一年里相对集中地扑面而来,对新加坡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 政治: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补选再度失利,执政党面临更多挑战

2013年1月26日,新加坡进行了榜鹅东单选区国会议员补选,在野党工人党的候选人李丽连胜出。这是继2012年后港选区补选后,工人党再度击败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获得国会中第7个议席。这次选举共有3.16万名合格选民,投票率超过94%。计票结果显示,工人党候选人李丽连得票率为54.52%,人民行动党候选人许宝琨得票率为43.71%,相差近11%[1]。

与人民行动党候选人不同,工人党候选人李丽连并非精英出身,相比之下是“平实”、“接地气”的“草根”,其当选可谓颠覆了新加坡国会议员“学术精英”的固有形象。而执政党选票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外来移民和外来劳工增多、公共运输品质下降、房价高等矛盾问题日益激化,政府“草根性”缺失,民怨载道,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越来越多。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执政的半个世纪里,树立了良好的绩效形象,但时代的变迁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带来了新的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新加坡,经济发展面临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其社会也正过渡到一个新阶段。随着中产阶级崛起,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政府对社会中下层弱势群体利益的照顾不周,造成民众对采取精英治国模式的执政党的质疑,这也成为当今人民行动党自身全民形象建设的最大瓶颈[2]。虽然在野党的力量暂时无法与之抗衡,但是从人民行动党得票率呈明显下滑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在2016年大选中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3]。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更称新加坡陷入“中年危机”,共建温情社会和全新契约社会是政府今后的治国之道[4]。因此,继续关注民生、抓住民心,重新建立起选民对执政党的充分信任,是新加坡政府的当下要务。

面对新形势,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以期贴近民心,切合社会的改变。在2013年8月18日国庆群众大会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布了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诸多改善措施,标志着新加坡政府正向一个更加平民主义风格的政府转变。此外,政府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和帮助力度,同时也将控制外来劳工的数量。近年来,随着大量移民涌入新加坡,社会矛盾激化。李显龙坦言,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外来劳工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外来人口的限制“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5]

2.移民和外劳问题激化,爆发反政府示威集会

新加坡的人口老龄化和移民问题是近年来让政府头疼又极易挑动民众神经的敏感话题。尤其对于移民问题,新加坡民众从网络吐槽逐步走上街头。2013年新加坡爆发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反对政府人口政策的抗议活动。该事件的导火索是新加坡政府于2013年1月发表《人口白皮书》①新加坡《人口白皮书》详见:ASustainable Population for a Dynamic Singapore:PopulationWhite Paper,http://population.sg/whitepaper/resource-files/population-white-paper.pdf,2013年1月。,提出每年输入2.5万名移民的计划,以维持人口增长及竞争力,这将令外来人口比例到2030年占新加坡总人口的近五成,本地人口则由目前62%降至55%②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许文远2013年2月初在博客上解释,690万不是“(人口)预报或目标”,而是作为长远规划“最糟情况”的预估,以这一预估的//人ne口ws数.xi量nh来ua规ne划t.c新om加/2坡01未3来-0基2/础02建/c设_。12详43见13:64《4.新h官tm员。:人口达到690万是“最糟情况”,基础建设须可容纳未来人口》,新华网,http:。2月16日,抗议者在芳林公园演讲角进行集会示威,表达不满,规模罕见。一些媒体报道称约有3000人参加了集会抗议,《经济学人报告》引述集会组织者指参与集会的人数达4000人。时隔三个月,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约5000-6000名新加坡民众再次集会抗议,规模较第一次更大[6]。

2012年底新加坡发生一起中国籍司机集体罢工事件,打破了新加坡26年来无罢工的记录,而更令狮城全岛为之震惊的是2013年底发生的外劳骚乱事件。2013年12月8日晚9时许,在新加坡印度族群聚集地“小印度”,一名印度籍外劳因突发交通事故身亡,引发了300名来自南亚外来劳工袭击警察的骚乱,造成39名新加坡执法人员受伤,25辆救护车和警车被焚毁或受损[7]。这是新加坡近44年来最严重的一起公共安全事件。

移民和外籍劳工,一直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1966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后第二年,开始引进来自马来西亚的外劳;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其他国家劳工,早期外劳多为低技术劳工;20世纪90年代起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外劳 (含外籍专业人士)人数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6月,新加坡外劳人数接近130万,而该国总人口只有530万[8]。可以说依靠开放的外劳政策,新加坡取得了亮眼的经济成绩。

然而过度依赖外劳,除导致生产力下降、拉低本国劳工薪资、社会问题丛生等惯见的问题外,在新加坡这样的弹丸之地,还造成人口拥挤。近年来,外劳和新移民在新加坡引起不少争议,许多新加坡人认为外劳抢走工作机会,住房成本被拉高,公共资源被占用,而外劳对于在新加坡遇到的不公正待遇也饱含怨气。

为顺应民情,新加坡政府近年对移民政策做出调整。2013年2月,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在国会演说时曾强调,将继续收紧外劳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削减外劳配额、提高外劳税、对外劳从严发放签证等,希望通过这些措施,降低企业对外籍员工的依赖[9]。针对人口增加造成的问题,会在未来17年增建70万个住宅单位,将现有地铁网络延长一倍,以及增添更多绿色公共空间[10]。新加坡政府认为,若要尽快实现经济升级和转型,就必须逐渐摆脱对外劳的依赖。不过,诚如尚达曼在国会演说中所指出的,新加坡必须放慢外劳增长速度,但不能突然切断外劳流入。新加坡的基础建设、海事、加工和若干服务业,人手短缺依然严重,引进外劳在所难免,短期内新加坡仍必须面对外劳所衍生的各种问题。

3.媒体新规出炉,网络媒体强烈不满

2013年5月28日,以“加强对本地新闻网站管理”为由,新加坡媒体发展局公布新的网络执照规定,宣布凡频密报道新加坡新闻与时事资讯、吸引5万次来自不同网络地址用户点阅的新加坡网站,必须获得新加坡政府授权,并缴纳5万新元(约25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根据条例,受管制的网站必须每年更新执照,官方也有权要求网站在24小时内删除违反规定的内容[11]。

新加坡网络媒体批评政府没有开展公众咨询以及国会辩论就推出新管制条例,规定中的“定义模糊”,担心言论自由将进一步受到限制[12],并于2013年6月6日在互联网上展开名为“互联网封锁行动”的网络抗议,8日又号召了约1500-2000人到芳林公园进行集会抗议,要求政府撤回新条例。该次抗议是继抗议《人口白皮书》后,新加坡年内发生的第三次大型集会。随后在11月,连续发生多起黑客袭击新加坡政府网站事件,攻击者指责政府限制言论自由,希望通过袭击行动迫使政府取消网络新规。

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指出,设立新规定的目的是,要让网络媒体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管理标准一致,确保互联网新闻媒体更负责任,但没有在网站“内容标准”上做任何政策改变。但有国际媒体组织指出该法规将会扼杀创新,不利于产业发展和投资,影响新加坡自由开放的国际形象,且危害地区的新闻自由[13]。

二 经济: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1.经济稳健复苏,本地就业人口增长

2013年,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逐步复苏,全球经济正在改善,新加坡经济增长加快。新加坡贸易工业部 (简称贸工部)最新数据显示,受益于第四季度三大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持续增长,新加坡2013年全年经济增长4.1%,高于预期的3.7%,也显著高于2012年的1.9%[14]。

从全年来看 (见表1),新加坡制造业增长1.7%,较2012年的0.3%有显著提升,而建筑业由于公共和私人建筑活动同时放缓,其增速由2012年的8.6%放缓至5.9%。2013年,新加坡金融服务和批发零售贸易都取得较好的增长势头,受益于此,服务生产行业比上年增长5.3%,高于2012 年的 2.0%[15]。

表1 新加坡2010—2013年经济增长情况 (%)

新加坡通胀率由2012年的4.6%降至2013年的2.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2012年的1.2%上升至2013年的4.6%。新加坡2013年一年新增就业机会13.49万个,高于2012年的12.91万个,是2009年以来增加就业机会最多的一年。在政府收紧外籍员工政策的压力下,新增就业人口中主要以新加坡本地居民为主,占新增加就业机会的60.5%,就业人口达到8.16万人,同比增加了39%。与此同时,增聘的外籍员工则从2011年的8.48万人锐减至2013年的5.33万人,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6]。

2.政府扶危济困,协助企业转型重组

新加坡在2012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财政预算盈余多达39亿新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比预期高出三倍。新加坡2013预算案以“质量增长和包容性社会”为目标。2013年年初,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宣读“新加坡2013财政年度预算案”时强调,新加坡政府自2010年以来就采取了重要举措以重组新加坡经济,为民众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2012年政府又在社会政策方面做出重大调整,以构建公平和包容的社会。他认为,随着新加坡社会和经济进入转型过渡期,政府更需要加快转型的步伐。而政府的当务之急除了解决民众的住房和交通等问题以外,更要致力于通过创新和更高的生产率来使经济取得优质的增长,从而让全体人民受益[17]。

为重组经济并推动优质增长,新加坡政府进一步降低企业对外籍劳工的依赖度,缩减外籍劳工的比例,同时提高所有行业的外籍劳工税。除此之外,还推出总值达53亿新元 (约合265亿元人民币)的“过渡时期三年援助配套”,帮助企业进行重组。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新加坡政府首次对企业推出了加薪补贴计划,以在未来三年内分担企业支付员工加薪的40%,顶限为月薪4000新元,这是鼓励企业与员工减少对外籍劳工的依赖并提高企业生产率的一项重大举措。另外,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加大原有的提高生产率及创新优惠计划的奖励,连续三年给予企业30%的税收回扣[18]。

除了对企业进行援助以外,新加坡政府在2013年的预算案中拨出了17亿新元资助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的家庭,以应付不断高涨的生活费用。另外,新加坡政府还调整房地产税和汽车税,并加强累进税制,以达到“劫富济贫”,让低薪和中等收入家庭受益的目的[19]。

在新加坡2014年的政府财政预算案中,“终身健保”和“建国一代”配套尤为引人瞩目。“终身健保”是由新加坡政府此前的保险计划“健保双全”升级而来,新医疗保障将不再设年龄顶限,以让所有新加坡国民终身受保[20]。政府拨出80亿元设立“建国一代基金”,凸显政府对逐渐老龄化社会的关注。有分析指出,在新加坡经济向更优质增长转型的过程中,许多国民已被抛在后头,社会面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危机[21]。两项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新加坡政府在关注中下阶层、在“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

三 外交:加强周边合作,平衡域外大国关系

1.加强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

2013年新加坡与东盟国家关系稳健发展,尤其在加强经济合作方面。较为突出的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于2月共同宣布建设新马跨国高速铁路,计划于2020年建成。新马跨国高铁除了将缩减游客在两国之间来往的时间,推动两国人员互动,还将进一步刺激两地合作和经济发展[22]。4月印尼总统苏西洛访问新加坡,两国重申加强和深化双边关系,并着重提升双边经济关系,推动和加强两国私营部门在“加速扩大印尼经济建设总纲领” (MP3EI)中的合作。此外,新加坡加强了对越南的投资,2013年投资总额同比激增153%,达到43.7亿美元[23]。

但是,新加坡与邻国的关系并非风平浪静,2013年至2014年年初与印尼的摩擦尤为明显。从2013年6月的印尼烟霾、11月的窃听事件,到2014年2月的军舰风波,几度引发两国上至官员下至媒体激烈的“口水仗”。

2.增进与印度双边合作关系

新加坡与印度两国间高层互访、商贸往来越来越频密。2013年,新加坡和印度两国部长级官员互访多达10次,4月两国签署航空服务协议,6月续签双边军事协定。经济上,新加坡是印度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2012年新加坡是印度的第六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外国投资者[24]。

近年来,在美国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印度将“向东看”(Look East)战略转为“向东干”(Act East)。有分析指出,美国近年来呼吁印度加强与东南亚之间的关系,以抗衡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力量的增长[25]。而自诩为印度在东盟的“桥梁”,新加坡对印度的高调往来无疑显示新加坡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支持。

3.欢迎美国重新向亚洲倾斜力量

扼守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稀缺,具有极强的忧患意识,长期奉行全面防御的国防理念和“毒虾战略”①所谓“毒虾战略”,即李志耀提出的在残酷的国际环境下,新加坡只有当一只能产生剧毒的小虾,才能避免被大鱼吃掉。,在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上,很大程度依靠军事关系来维持。

2013年4月1-4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进行了会谈。在与奥巴马的会谈中,李显龙表示“从更广的层面来说,新加坡很高兴美国在奥巴马政府的领导下更加重视同亚洲的关系,并重新向亚洲倾斜力量。它与亚洲联系广泛,不仅在安全领域,也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新加坡希望能深化双边关系,进而协助促进这个过程。”同时,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对奥巴马政府重视“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表示认同,并将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26]。

2013年4月18日,美国第一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驶入新加坡樟宜军港。根据规划,到2016年,美国将向新加坡轮换派驻4艘新型军舰。按照美国海军的说法,这些濒海战斗舰的主要使命是“执行海事安全行动、参与国际多边演练,并凸显美国的战略意图”。新加坡专家表示,美国向新加坡部署新型战舰,是其重返亚太战略的一部分[27]。而新加坡引入美国的军事力量,加强与美国的政治互信,是为了在充满局部冲突和安全威胁的敏感地带,借助大国以保自身安全。

4.重视发展与中国友好合作关系

新中高层互访频密,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分别在2013年4月和9月访问中国。5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新加坡受总理李显龙接见。9月,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访问广东和广西,并参加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8月,李显龙总理访问中国,在北京与习近平和李克强会面。10月,中国副总理张高丽访新,并主持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次会议、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六次会议。

2013年中国超过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1152亿新元 (约合914.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1%,占新加坡贸易总额的 11.8%[28]。2013年新加坡对华投资7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06%,成为中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2009年至2013年新加坡在中国累积投资近550亿美元,超过23000个项目[29]。近年来,双方不断通过加强双边关系来促进各领域的交流,创造合作机会,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川新创新科技园以及吉林食品区等项目成果丰硕。

2013年5月,新加坡成为继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之后,第三个发行人民币离岸债券的市场。汇丰与渣打银行成为首批在新加坡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新加坡开启人民币交易结算服务。中国与新加坡在2013年3月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由1500亿元扩大至3000亿元,仅次于香港的4000亿元以及韩国的3600亿元[30]。

2013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接见李显龙时表示,中方重视发展中新友好合作关系,呼吁双方密切结合两国各自发展战略,深化经贸、金融、人文、社会管理等领域合作。与此同时,两国也需要深化政治互信,加强务实合作,以便将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31]。

根据两国领导人就新时期深化中新合作达成的重要共识,中新两国将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保持已有各项双边合作机制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开创性;搞好中新合作发展的宏观规划,深化在重点领域和标志性项目上的合作,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拓宽合作领域;加强经贸、金融、科技、人文、生态建设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同时,携手推进区域合作[32]。

小结

2013年,新加坡国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外劳和移民问题尤为敏感,集会示威多发,执政党面临严峻挑战,重建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是当下要务。经济方面,2013年新加坡经济总体表现好于预期,政府关注民生,力求建设温情社会。展望2014年,新加坡政府预测其经济增长幅度应该不大,将介于2%至4%之间[33]。外交方面,新加坡将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深化与美国和中国等大国关系,在大国平衡战略中谨慎扮演好自身角色。

【注 释】

[1]《新加坡一党独大局面遭冲击》,《青年参考》2013年2月6日。

[2]孙景峰、陈倩琳:《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面临的挑战》,《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3]范磊:《新加坡政治新生态与选举政治——基于2013年榜鹅东单选区补选分析》, 《当代社会主义问题》2013年第2期。

[4]《新加坡执政党应变“中年危机”》,东方早报网,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3-08/19/content_806353.htm

[5]同 [4]。

[6]“Singapore politics:Quick View - Another protest marks Labour Day”,EIU ViewsWire,7 May,2013,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1348972776?accountid=10499

[7]《新加坡寻求通过临时立法维持区域秩序》,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1/20/c_119 051522.htm

[8]《抢饭碗占资源130万移民成公敌》,《中国时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0000348-260102

[9]《抢饭碗占资源130万移民成公敌》,中时电子报网,http://gb.chinatimes.com/gate/gb/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0000348-260102

[10]A Sustainable Population for a Dynamic Singapore:Population White Paper,National Population and Talent Division,Prime Minister's Office,http://population.sg/whitepaper/resource-files/population-white-paper.pdf,2013-01.

[11]《新加坡规定新闻网站须申请执照以确保公共利益》,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5-30/4875454.shtml

[12]Policy Brief from MyFreeInternet on Singapore's new online news site licensing regime,Asia Internet Coalition,July 10,2013,http://www.asiainternetcoali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13/11/FreeMyInternet-policy-brief.pdf

[13]“AICOpen Letter to Singapore'sMIC on Government's new licensing framework for online news sites,Asia Internet Coalition”,14 June,2013,http://www.asiainternetcoalition.org/aic-open-letter-to-singapores-mic-on-governmentsnew-licensing-framework-for-online-news-sites/

[14]新加坡贸易工业部网站数据,http://www.mti.gov.sg/ResearchRoom/Pages/default.aspx,2014年2月25日。

[15]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Singapore,“MTI Maintains 2014 GDPGrowth Forecast at2.0 to 4.0 Per Cent”,20 February,2014,http://www.mti.gov.sg/ResearchRoom/SiteAssets/Pages/Economic-Survey-of-Singapore-2013/PR_4Q2013.pdf

[16]Ministry of Manpower,“Employment Situation 2013:More Locals Employed and Income Growth Strengthened”,29 January, 2014, http://www.mom.gov.sg/newsroom/Pages/PressReleasesDetail.aspx?listid=541

[17]《尚达曼:争取优质增长 打造包容社会》,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singapore/budget2014/2013news/story20130226-309777

[18] [19]《新加坡:加快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预算案》,中国经济网,http://intl.ce.cn/specials/zxgjzh/20130 2/27/t20130227_24147803.shtm l

[20]《新加坡迈向大同社会》,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singapore/budget2014/comment/story20140222-313118

[21]《经济师:2014预算案 感恩年长国人 关心本地企业》,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singapore/budget2014/comment/story20140222-312858

[22]《新加坡马来西亚宣布将在2020年前建成高铁连接两国首都》,国际在线,http://gb.cri.cn/27824/2013/02/20/6611s4024843.htm

[23]“Singapore's FDI in Vietnam surges153%in 2013”,Asia News Monitor,Jan 22,2014,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1490693947?accountid=10499

[24]新加坡外交部网站,http://www.mfa.gov.sg/content/mfa/countries_and_region/south_asia/india.htm l,2014年2月25日。

[25]“Singapore politics:The city state re-engages with India”,EIU ViewsWire,August7,2013,http://country.eiu.com/article.aspx?articleid=1470809131&Country=Singapore&topic=Politics&subtopic=Forecast&subsubtopic=International+relations&u=1&pid=481571432&oid=481571432&uid=1

[26]《在白宫会见李显龙总理奥巴马:新美关系非比寻常》,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media/photo/story20130404-201250

[27]《美国新型战舰部署新加坡》,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419/c1002-21193284.htm l

[28]《中国成为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新经贸合作网,2014年2月28日,http://www.csc.mofcom-mti.gov.cn/csweb/csc/info/Article.jsp?a_no=344385&col_no=133

[29]《新加坡成为中国最大投资来源国》,国际在线,http://gb.cri.cn/42071/2014/02/03/5931s4411374.htm

[30]《新展开离岸人民币清算业务》, 《人民日报》2013年5月28日。

[31]《习近平26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8/26/c_117100334.htm

[32]《中新关系进入新时期 (声音)》,《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0月31日。

[33]同 [15]。

Singapore in 2013:Politics,Econom y and Dip lomacy

Hu Anq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Academy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China)

Singapore;Politics;Economy;Diplomacy;in 2013

In 2013,Singapore's domestic social conflicts tended to be sharpened and several public protests broke out,which made the official party face severe challenges.In economic terms,the annual economic growth of Singapore performed better than expected.Government has givenmore support to themiddle and lower classes,paid much attention to people's livelihood,in order to build awarm society.In foreign affairs,Singapore continued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surrounding countries and deepen the relationships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D733.9

A

1008-6099(2014)02-0055-06

2014-03-10

胡安琪,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讲师。

2012年度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新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问题及对策”(2012WYM_002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课题;暨南大学重大重点培育课题“东盟一体化及其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13JNZDPY002)。

【责任编辑:李皖南】

猜你喜欢
外劳新加坡政府新加坡
维珍老板拒绝新加坡死刑辩论邀请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图说“智慧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