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刚主任中医师针灸临床穴法技术初探

2014-01-27 07:16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7期
关键词:天柱气机针灸

雷 虹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王毅刚主任中医师针灸临床穴法技术初探

雷 虹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针灸穴法 动留针术 王毅刚

王毅刚主任中医师系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4批、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继承人导师,国家中医临床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市针灸学术技术带头人。实践和发扬古代针灸穴法是老师主要学术思想与经验。王师认为,针灸穴法流派是中国针灸学史上最重要的针灸学术流派。穴法流派以病证为纲,病、穴、技(术)一气呵成,简明的取穴、配穴方法,简捷实效的手法技巧,最能突出体现针灸疗法简、便、廉、验的特点。

1 “针灸穴法”定义

何谓“针灸穴法”,学界尚无定论。王老师认为,古代所谓“针灸穴法”并非“取穴”的方法,也非注重于经穴的考订,是针对某特定病证,选取特定刺激点(腧穴)或腧穴组合(处方),以及找取穴位和采用最佳针灸治疗技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一整套临床思辨的技术方法。此法实际上是以穴位的应用为纲,针对明确的病证,按一定技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种临床思辨的方法。

“穴法”是“穴”与“技”的组合。包括针对疾病,探讨穴位的最佳配搭与组合,配搭的各种要素和方法;针或灸各项技术操作与应用,如何使针刺感应(得气)得以控制和利用等。因此,“法”不仅具有法则、原则和规则的含义,又有具体步骤、规程与操作之“技”和“术”的含义。因此,针灸家自引入“穴法”的概念始,便使得针灸穴法具有直截了当的特点。

2 扬古“穴法”之简捷,创“动留针”术之技巧

王毅刚老师针灸临床推崇“穴法”。认为针灸穴法在选穴、配穴、针术技巧方面比一般意义上的辨证治疗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喜欢采用古针灸歌赋中保留的经验。尤其推崇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玉龙经》的针灸穴法:“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穴法深浅在指中,治病须翌显妙功,劝君要治诸般疾,何不当初记玉龙”。

王老师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一改传统“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贵宾,不知日暮”的静留针术。在留针期间,配合躯体,包括内脏组织器官的合适的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谓“动留针”术。《素问·六微旨大论》认为,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气机升降出入是正常功能活动的根本。人体脏腑组织,身体肢节各部气机时刻处于升降出入的运行状态。“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万物变化之规律,阳主动,阴主静;阳化气,阴成形;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内部脏腑组织器官可通过调整呼吸节律和强度,岔气,乃局部气机凝滞而不动。经脉气血贵在流通,针灸治疗的如咳嗽、吼气、提肛等方法来改善气机的升降作用,临床用之,效果明显。

3 验案举隅

3.1 急性腰痛动留针针天柱穴案 患某,男性,43岁,建筑工人。不慎扭伤,突发腰部疼痛1 d。患者劳作扭伤腰部,当时即感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自喷云南白药气雾剂无效,由工友扶持来诊。患者痛苦面容,手叉腰强迫姿势,咳嗽、深呼吸时腰部疼痛加剧。查体示:腰椎尚正直,腰椎两侧肌肉僵硬,L4脊突下及两侧压痛,无下肢放射痛,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本院腰椎CT片示:L4~L5、L5~骶1腰椎间盘突出。即取双侧天柱穴,重刺激,留针,并令活动转侧腰部,转至疼痛最甚及运动受限处,顿住数秒,下意识突破限制,再回复原体位。如此反复多次。患者即感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原活动受限减轻。次日重复前法。活动20 min后,已自如如常人,病痊愈。

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以刺人中穴治腰痛扭伤,谓“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痠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后世用之均有效验。王师喜独取天柱穴,认为刺天柱穴患者疼痛感比刺人中穴要轻微得多。天柱穴居足太阳经躯体之高位,与脊背两侧大肌肉紧密相关。得气后,脊背经气运行得力,故有效验。针刺该穴,配合“动留针术”,使膀胱经脉经气运行通畅,腰背部气血充盈,气动而阳气生,经络通,故病愈。故“动留针术”针刺天柱治疗腰胁岔气症能明显地提高临床疗效,甚至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2 胸胁岔气针刺鱼际用咳气法案 患某,男性,56岁,大学教师。因搬书上架,右胁岔气疼痛伴功能活动受限1 d求诊。查患者胸背略向右屈曲,转侧不利,语音低沉压抑,右胁下第4~6肋压痛。遂针右鱼际,针尖略向上臂倾斜,得气后轻捻转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腋。留针,令患者留意痛处,轻咳送气,每分钟内约4~5次。开始不必用力,渐次加重咳的力量,随咳捻针,约5 min后,患者感疼痛明显缓解,试作上半身转侧及伸展,10余分钟,活动自如,呼吸均匀,痊愈而归。

按: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经脉所过处,因用力而岔气失于升降。针刺鱼际穴并咳气以促流通上下,气滞解而功成。此病取内关也可。总当针刺得气后留针,令患者作如清嗓动作般的下意识咳气,但不咯出痰,使咳闷而声重,使胸廓呼吸肌产生运动、胸腔内气机为之震动,促进胸胁部气机调畅的方法用于胸胁部岔气机髓,胸胁疼痛诸证。

3.3 咽喉疼痛针两合谷吞津利咽案 患某,男性,30岁,吹奏乐师。慢性咽炎,每因感冒或作业后咽炎痛复发。来诊时,声音嘶哑,咽中疼痛而干,自觉咽部不顺。查咽部殷红充血,有少许滤泡。遂针两合谷得气后留针,令患者吞津咽气 (气通过咽中阻滞部位)。每分钟吞5~6次,开初患者尚觉咽中若有阻滞,第4、5次时自觉减轻,以后更有缓解,至症状消失而去,每发,皆照此法取效。

按:“四总穴”谓“面口合谷收”。本证病在咽喉,与手足少阴经,阴跷脉均有关系。针刺时可取内关、照海,或太阴肺鱼际等均可。本案直取合谷,取其简也。要紧处在得气留针后令患者炼津吞咽,待口腔内有唾液时慢咽唾液。任其徐徐顺咽而下,不可以急下。屡炼无唾液者则咽气,让唾液或气徐徐经过喉咽部病所而下,使咽喉部顺畅,本法适用于咽喉部疾患,如扁桃体炎、咽炎,喉炎及梅核气。

3.4 脘腹疼痛针两足三里留针深呼吸案 患某,女性,47岁。忽腹中急痛,自觉气机胀滞失于流转,接诊时,已有人刺双侧足三里穴未效。查见患者两腿伸直平卧于床,痛在大腹胃肠,气滞未通,不通则未效。嘱患者屈膝,复针足三里、并慢慢作腹式呼吸,由浅入深。即渐觉腹中气窜,嗳气及矢气后而舒。

按:“四总穴”谓,“肚腹三里留”。腹痛针刺足三里应属正统的穴法。其先刺未效者,良由胃肠气机未畅。再刺时,作腹式呼吸并逐渐加大幅度,使肠腑气机由浅入深,逐步运动而畅达,故效。施行本法,以屈膝仰卧为佳。若患者疼痛明显,深呼吸运动受限可选用摩腹运动法。

3.5 膀胱下垂气陷用升提穴法并提肛案 患某,女性,干部,67岁。患膀胱下垂,反复发作尿频、尿急,严重时膀胱下垂至尿道口,行走不适。予针双足三里、百会,双提托,令患者作提肛收腹动作每分钟6次,自觉气畅膀胱升,治疗效果优于平素针刺静留针术法。

按:中气下陷可致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等。治疗基本上主张采取升提之穴法,或针或灸。本案妙在针刺得气后,令患者着力收小腹或上腹,并作提肛运动,使腹内脏器随意念上升。其节奏要缓,每三五次均匀呼吸后提肛1次,适用于脏器下垂诸症。施行本法时亦以平卧屈膝位为好。

R249.8

A

1004-745X(2014)07-128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30

2014-02-19)

猜你喜欢
天柱气机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秦天柱:艺术需要慢慢“养”
秦天柱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便携电子打气机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