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幸福感研究进展

2014-01-27 10:22穆怀畅任孝鹏刘金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00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空巢健康状况幸福感

穆怀畅 任孝鹏 刘金霞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00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现状,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而关于空巢老人心理状况,以及提升空巢老人幸福感的研究,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经济、健康、社会和养老等不同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根据2010年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注空巢老人幸福感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课题。

1 空巢老人的内涵

对空巢老人有三种不同的诠释:(1)Chudacoff和Harevenw等将空巢老人定义为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只剩下一对夫妻独自生活的老年父母;(2)Sartori和Zilberman在界定空巢期为空巢老人只与配偶或一个人单独居住的老人;(3)把空巢老人界定为那些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我国心理学专家李德明等将空巢老人分成了绝对空巢和相对空巢,绝对空巢是指子女全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1〕;相对空巢是指子女与父母在同一个城市但不一起生活的老人。

2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现状

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从不同程度的失落感,由于从工作到退休,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改变,从社会大舞台转移到家庭小舞台,特别是离退休干部从指挥者变为被动服从者,新的生活需要使他们心理上不免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和焦虑感,导致自怜无助等复杂情感体验。对空巢老人心理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空巢老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非常高。这将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的幸福感的产生和提升。

3 空巢老人幸福感影响因素

身体健康因素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社会交往,是空巢老人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其次,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因素包括职业、经济状况、住房、体育活动、子女状况、生活事件等,将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2〕。

3.1 健康状况 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越好,总体幸福感越高。当一个人被病痛折磨时,会打消他们积极的情绪,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和配偶的照顾,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更加敏感,不佳的身体健康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往往要高于非空巢老人,对幸福感的损毁程度更高,空巢老人更容易因为自身的健康状况陷入不安与恐惧之中。

3.2 文化程度及性别 研究指出,文盲比例在不幸福的人群中居高,由于文化程度高者较文化程度低者享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并且社会地位也较高,社交圈子更广,能够更多的方式和渠道与社会进行沟通。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同样与文化程度和性别因素有关,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不同文化程度和性别的空巢老人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女性空巢老人比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稍差,女性空巢老人在获取幸福感方面要差于男性,特别是寡居的空巢老妇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3〕。

3.3 经济基础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几乎是所有老年人的共同愿望,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国家或地区。有些空巢老人自身收入不高,又缺少子女经济上的支持,生活中经济状况不佳甚至困难,因此无法确保医疗服务,看病不及时甚至看不起病,这种不稳定的情绪导致心理健康程度下降,生活质量随之下降,导致死亡的风险增加。这类空巢老人幸福感偏低。而当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之后,其心理健康程度也伴有明显好转,幸福度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3.4 社会支持 Cobb〔4〕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的社会网络其他成员的关心、重视和尊重的一种行为或信息。社会支持是能够保护人们免受压力事件不良影响的有益人际交往,是人对满足他的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社会机构、家庭以及朋友的汇总。将社会支持定义为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帮助的总和。研究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行为〔5〕。这对空巢老人获得幸福感有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朋友、邻里或亲人的关注都能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缺乏安全感以及易出现抑郁的现状,因此,社会支持形成空巢老人幸福值的主要因素。

4 提升空巢老人幸福感的对策

4.1 维护心理健康的对策 空巢老人不仅仅居住在城市,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农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活水平较低,居住环境也较差,从根本上不能给空巢老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6〕。此外,因为没有监护人在身边,空巢老人的安全也存在隐患这些都影响着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并保障其安全就成为维护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对策。

4.2 加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空巢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常常感到孤独、寂寞,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解决问题能力下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特别需要其他亲人、朋友或邻居的帮助与照顾。

4.3 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近年来随着家庭养老的削弱,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养老保障体制,老人们退休以后没有了经济来源就会完全陷入困境。此外,社区公共服务与教育干预也十分重要。

4.4 国家政策支持 不仅仅要以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为基础,同时也需要在微观上进行调整〔7〕。只有国家在政策上加以重视,整个社会才能关注与支持,这对进一步保证空巢老人的幸福起到关键的作用,这才有可能使老人幸福感过低的现状有所改善。改变转变这些空巢老人的幸福感问题,是需要得到国家的政策上宏观和微观的调控。政策上的重视和国家的关注才能够保障问题的最终解决。

5 总结

空巢家庭的高龄化趋势是势不可挡的,缺少子女关怀、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如何对高龄空巢老人进行关爱,以及如何提升空巢老人幸福感,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工程。因此必须通过子女多关心父母、政府领导、财政支持、社会援助等多方面配合,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水平。

1 李德明,陈天勇.认知年老化和老年心理健康〔J〕.心理科学进展,2006;4 ,560-4.

2 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294-61.

3 刘立君,吴艳平,刘利华.108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1):59-61.

4 Cobb S.Presidentied address 1976.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76;38(5):300-14.

5 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31.

6 穆光宗.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J〕.南方人口,2002;17(1):33-61.

7 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71.

猜你喜欢
空巢健康状况幸福感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关爱空巢老人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