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熹《论语集注》的几处思考

2014-01-28 07:20崔广洲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97
大众文艺 2014年13期
关键词:郑玄注疏礼记

崔广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展现了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几千年来有关《论语》的注本很多,各家注解也都不一,其中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的《论语集注》可谓是集大成之作,但是由于时代性和阶级性的变化,在今天看来,朱熹的《论语集注》中的几处注解有待进一步的商榷和思考,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儒家文化。

一、“不占而已矣”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医。’善夫!”恒,胡登反。夫,音扶。南人,南国之人。恒,常久也。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故虽贱役,而犹不可以无常,孔子称其言而善之。“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易恒卦九三爻辞。承,进也。子曰:“不占而已矣。”复加“子曰”以别易文也,其义未详。杨氏曰:“君子于易苟玩其占,则知无常之取羞矣。其为无常也,盖亦不占而已矣。”意亦略通。

其中的子曰:“不占而已矣”句,朱熹注“复加子曰,以别易文也,其义未详”,朱熹说“其义未详”,反映了他严谨的治学风格,当然其中的意义也并非如朱熹所说的“未详”。皇侃的《论语义疏》中说:“此记者又引《礼记》、孔子语来。证无恒之恶也。言无恒人非唯不可作巫医而已。亦不可以爲卜筮。卜筮亦不能占无恒之人。故云不占而已矣。礼记云。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爲卜筮。古之遗言与。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是明南人有两时两语。故孔子两称之。而《礼记》《论语》亦各有所录也。”1又《论语注疏》引郑玄注:“《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子曰不占而已者,孔子既言《易》文,又言夫《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也。”2p179清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中关于孔子“不占而已”的注解,刘宝楠赞同皇侃和郑玄的解释,刘宝楠注:“无恒之人,有凶无吉,惟无恒,虽贞而终吝,故易亦不占也。”3p544《周礼正义》疏云:“此一节明为人臣之法当有名。”4p2130《说文》:“占,视兆问也,从从口。”5p70从以上来看,孔子说“不占而已矣”想表达的意思是没有恒德的人就不要为他占卜了,占了也是没有用的,原因在于它“无恒德”。

二、“史阙文、马借人”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夫,音扶。杨氏曰:“史阙文、马借人,此二事孔子犹及见之。今亡矣夫,悼时之益偷也。”愚谓此必有为而言。盖虽细故,而时变之大者可知矣。胡氏曰:“此章义疑,不可强解。”

朱熹注:“愚谓此必有为而言。”他更是引胡安国的注“此章义疑,不可强解”来加以证明他的“有为而言”的观点。皇侃《论语义疏》注:“史者,掌书之官也。古史爲书。若于字有不识者。则悬而阙之。以俟知者。不敢擅造爲者也。孔子自云。己及见昔史有此时,阙文也矣……亦见此时之马难调。御者不能调。则借人乘服之也。”6又《论语注疏》引包咸曰:“古之良史,于书宁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有马不能调良,则借人乘习之。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7p215邢昺疏曰:“此章疾时人多穿凿也……‘有马者借人乘之者’,此举喻也,喻己有马不能调良,当借人乘习之也。”8p215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对此章的解释是:“夫子时,六艺之学将废,故俗多穿凿,不免自以为是也。”9p634综上,我们可以知道朱熹所说的“此必有为而言”指的是当时世俗多穿凿己意,荒诞学说盛行,孔子为批评这种风气而言。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值得思考之处,就是关于“马借人”之事是孔子亲眼见到过呢,还是像邢昺所说的只是设喻,用来比喻呢?《周礼·保氏》:“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五曰六书……”10p200可见“驭”与“书”同属于六艺,是古代士人的基本技能。《论语正义》引班固《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11p634又许慎《说文解字序》:“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以耀于世。”12p1邢昺《论语注疏》引《荀子·理论篇》曰:“故大道之马,必倍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13p634综上,我们认为郑玄所注的把“有马借人”看成是比喻为好,史官记事当如学驭,喻其严谨,不可穿凿。

三、“绘事後素”

《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後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读朱熹的《论语集注》和邢昺的《论语注疏》,发现朱熹与郑玄对于“绘事後素”的解释有很明显的不同之处,除了词训不同外,最大的分歧在于二人对于“绘事”和“素”的先后次序恰好相反。郑玄曰“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14p32-33朱熹曰:“绘事,绘画之事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纹饰。”15p63这里显然是二人对于“绘事”和“素”的先后次序恰好相反。那么到底谁的说法更准确些呢?《周礼·考工记·画绘》“凡画绘之事,后素功。”16p641查《说文》曰:“後,迟也,从者,後也。”17p43而《说文》对“ ”的解释是“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凡 之属皆从”18p42,而对“ ”的解释是:“行迟曳者,象人有两胫有所躧也,凡 之属皆从 ”19p112,对于“ ”的解释是“小也,象子初生之形,凡 之属皆从 ”20p83。从《说文》对这三个字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後”在这里引申为时间靠后或者次序排后,那么这里就跟“礼後”相吻合了。那么“绘事後素”的意思就是多彩绘绣的事情落后于素之织成,即在生帛织成之后再来设色绘绣,此亦‘素以为绚’之意。这也就跟孔子倡导的先使民富足再进行教育的主张是一致的。子夏问孔子《诗经》里这句话的意思,孔子以绘事後素的道理设喻,启发子夏,以此解经来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如果按照郑玄的解释来理解这句话的话,就跟孔子的初衷背道而驰了,这里我们从朱熹的解说。

注释:

1.6.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7.8.14.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9.11.13.[清]刘宝楠撰 高流水点校《清人十三经注疏〈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4.[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吕友仁整理《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12.17.18.19.20.[汉]许慎[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附检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0.16.杨天宇撰《十三经译注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5.[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郑玄注疏礼记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从官场到书房
梁潮印存·本己类编
半途而废
一代通儒郑玄
郑玄:做官不如读书
文明
《大学》“明明德”的理解与阐释
《心经》翻译及注疏的学术史考察
《诗经原始》中评点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