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2014-01-29 04:51钟敏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骨科优质护士

钟敏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健康观念的改变,既往的护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健康需求。外科手术的技术、器械等不断发展,提高了医疗水平。但是手术会对患者的组织产生破坏,大部分患者在围手术期仍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还会影响其治疗效果。优质护理服务是目前临床开展的一项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不但要关注患者生理、心理,还要从社会、精神及文化多角度地对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并注意切实有效地将整理护理理念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以提高护理服务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骨科围术期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住的患者142例作为对照组;男77例,女65例;年龄18~75岁,平均(55.04±2.39)岁。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住的的患者142例作为观察组,男79例,女63例;年龄18~78岁,平均(56.32±2.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1.2.1 对照组

1.2.1.1 术前护理 临床大部分患者对手术均会有一定的焦虑,担心手术后自己是否会遗留后遗症[1]。因此,在手术前1 d,护士需要为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这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告知应急处理的方法。帮助患者疏导紧张和焦虑情绪,并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各种疑惑,为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取得患者的信任[2]。同时,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使其可以在身心舒适的前提下配合临床治疗,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3]。

1.2.1.2 术中护理 护士要对手术过程有足够的了解,掌握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时紧急处理方法,手术中巡回护士要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充分地暴露患者的手术部位,尽可能保证患者舒适。对局部麻醉的患者,由于其意识清醒,需要随时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缓解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对全麻的患者,护士要仔细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器械护士要集中精力,传递器械快速、准确,注意保证视野清晰,手术即将结束时要及时清点和检查物品[4]。

1.2.1.3 术后护理 在手术完毕后,护士要为患者穿好病号服,避免暴露,减轻其心理压力,耐心地指导患者如何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并定时巡视。

1.2.1.4 健康指导 由于大多数骨科患者均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护士可以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在康复训练前,要耐心地讲解关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肢体做按摩,以消除手术后患者出现的腰背酸痛。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服务。

1.2.2.1 术前访视指导 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类别对即将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适当增加次数,关注其心理需求,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咳痰排痰、床上排便等项目在内的训练方法。

1.2.2.2 健康教育 对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介绍手术的流程,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及理解,更好地配合治疗。

1.2.2.3 术前护理 术前皮肤准备时要对患者的隐私权给予保护,将暴露时间降至最低,动作轻柔。

1.2.2.4 术后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较明显的机能减退的现象,在完成急性期治疗后,要协助患者展开积极的康复训练,降低患者伤残率。把握患者康复训练的各种时机,一旦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后,就鼓励其进行康复锻炼。

1.2.2.5 心理护理 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精神、心理方面比较脆弱,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取得其信任,对患者进行积极、乐观的心理暗示,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如果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状,要及时联系心理医师进行治疗,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类药物,对缓解抑郁焦虑的症状有较好效果。同时要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协助其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找回自信。

1.2.2.6 并发症护理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注意其相关并发症。对语言不清的患者,要留意其心理需要。对吞咽有困难的患者,不要勉强患者进食。对合并感染类患者,要尽早查明其致病菌,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感染控制。对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注意其瘫痪肢体的放置位置,防止患者肢体出现痉挛,要尽量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协助其进行功能锻炼。

1.3 评价方法 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服务规范、诊区管理和服务态度3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百分制,由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调查表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认为本院的护理质量越高[5]。SAS和SDS均为20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将2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抑郁和焦虑程度越重。满意度指标包括患者对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和病区环境等3个方面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与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服务规范 诊区管理 服务态度观察组142 94.33 ±5.63 94.63 ±6.23 94.13 ±6.38对照组 142 89.98 ±5.16 90.26 ±5.46 88.33 ±6.03 t值<0.001 <0.001 <0.001 6.7876 6.2862 7.8730 P值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组间、不同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组别 例数 SAS干预前 干预后SDS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142 55.97 ±8.39 36.58 ±6.73 44.76 ±7.38 42.82 ±7.28 5.93对照组 142 56.05 ±9.06 50.42 ±8.61 45.88 ±8.15 51.76 ±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显著提高,而患者对医院就医环境、护理需求也逐渐提高[6]。骨科手术患者由于多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加上患者在手术后担心骨折的愈合程度和肢体功能恢复等,临床工作中不但需要医师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还需要护理工作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国卫生部在2010年开始,要求全国范围内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并在2011年再次提出深入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各大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7]。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护士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在工作中重视患者的感受,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帮助患者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可以更多地了解疾病。在骨折手术后,加强康复训练力度,以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以取得更好地护理效果。

从表1中我们看出,优质优质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服务规范、诊区管理和服务态度3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和病区环境3个方面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围术期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确立了以患者满意为中心的服务标准,使护士的服务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8]。

综上所述,加强优质护理可以更好地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好地重视患者的感受,在手术不同时段与术者进行积极沟通,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服务方法。

[1]曾采采,关健仪,丘雪梅.骨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及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0-11.

[2]周文娟,胡德英,吴 莉,等.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温馨病房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22):15-17.

[3]杨 群.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316-317.

[4]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5]卢换香.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22-23.

[6]马 莉.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探索[J].现代护理,2012,11(4):402.

[7]有繁慧,谢连娣,宋春梅.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6(1):289-290.

[8]王晶莉,度世艳,王希平,等.优质化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9(9):186.

猜你喜欢
骨科优质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