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HbA1c和hs-CRP相关性研究

2014-01-30 09:01丁攀峰李雪元刘菲菲周少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易损易损性颈动脉

丁攀峰 马 林 李雪元 刘菲菲 周少龙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HbA1c和hs-CRP相关性研究

丁攀峰 马 林 李雪元 刘菲菲 周少龙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探讨HbA1c和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

研究表明,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HbA1c是反映血糖平均水平的敏感指标,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与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了HbA1c、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五附院48 h内发病的脑梗死患者197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梗死后出血、无症状脑梗死、肿瘤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感染患者以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按B超下颈动脉斑块标准分为:(1)稳定斑块组(A组):斑块呈高回声,共110例,男72例,女36例,年龄(60.2±11.3)岁;(2)易损斑块组(B组):斑块呈低回声,共87例,男58例,女29例,年龄(61.8±10.9)岁。选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

1.2 方法

记录性别、年龄、吸烟史等,入院第二天取空腹静脉血5 ml,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清HbA1c、hs-CRP、空腹血糖、TC、TG、HDL-c和LDL-c。入院48 h内以GE VIVID-7型彩超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双侧各测3次,取双侧平均值,将IMT≥1.3 mm定义为粥样斑块;(3)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Spearman做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1)两组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B组和A组与C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BMI指数、空腹血糖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B和A组在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和I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例组与对照组HbA1c和hs-CRP水平比较:两组病例组与对照组HbA1c水平,经LSD-t组间两两比较,B组>A组>C组(P<0.05);hs-CRP水平经LSD-t组间两两比较,B高于A组和C组(P<0.05);HbA1c×hs-CRP在两组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t组间两两比较,B组>A组>C组(P<0.05);(3)斑块稳定性与HbA1c和hs-CRP水平的相关性:将A组定义为0,B组定义为1,做斑块稳定性与HbA1c和hs-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斑块易损性与HbA1c和hs-CRP,以及HbA1c×hs-CRP均呈正相关(P<0.05),即HbA1c和hs-CRP,以及HbA1c×hs-CRP值越高,斑块越不稳定。

3 讨论

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是ABI重要危险因素,易损斑块破裂是ABI的直接原因[1]。本研究发现,斑块易损性与HbA1c和hs-CRP,以及HbA1c×hs-CRP均呈正相关(P<0.05),说明升高的HbA1c水平与AB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HbA1c和hs-CRP联合作用比两者单独升高时,更加剧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是糖代谢异常加重了hs-CRP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在斑块形成过程中加剧斑块的易损性。总之,血清HbA1c、hs-CRP水平升高与ABI患者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高糖血症和炎症反应的联合作用明显加剧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邵荣, 孔玉, 韩伯军.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295-1296.

R743.33

B

1674-9316(2014)12-0062-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2.037

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97例,分为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选取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结果三组HbA1c水平相比,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在易损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HbA1c和hs-CRP的乘积相比,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HbA1c和hs-CRP,以及HbA1c×hs-CRP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HbA1c和hs-CRP血清水平可能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发生的倾向性有关,高糖血症和炎症反应的联合作用可以明显加剧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

猜你喜欢
易损易损性颈动脉
基于受体易损性评估的区域环境风险应急管理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通信机柜地震易损性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直升机易损性指标分配与实现方法研究
基于GIS与AHP法的岩溶塌陷易损性评价及其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意义
探究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及危险因素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更正声明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