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脑叶出血临床分析

2014-01-30 09:01王铁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脑叶开颅神经外科

王铁峰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3

微创手术治疗脑叶出血临床分析

王铁峰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脑叶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

微创手术;脑叶出血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因创伤小,安全性高,费用低,疗效好等优点,已在各级医院均有不同程度开展。但单纯脑叶出血微创手术研究较少,本文总结我院于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符合脑叶出血患者60例,完成微创治疗脑叶出血30例,与常规开颅对照组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外伤性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血管畸形及动脉瘤引起出血病例除外,而且出血局限于脑叶,未破入脑室。微创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0~73岁。其中出血部位:顶叶出血9例,颞叶出血3例,枕叶出血2例,颞顶叶出血14例 ,顶枕叶出血2例。出血量为30~110 ml,出血量为初次或12 h内复查头颅CT,按多田公式粗略计算所得的结果。出血时间为12 h内,其中术前发生脑疝者7例;常规开颅对照组情况大体相当。

1.2 治疗方法

微创治疗组术中依据简易立体定向仪定位,根据CT扫描找出OM线上血肿最大层面,避开颅内大血管及大脑重要功能区,选择距皮层最近处为头皮小直切口,钻孔后十字切开硬脑膜,应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置入血肿中心,缓慢吸除原血肿量70%左右即可缝合切口并固定引流管。做好进一步开颅清除血肿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微创术中或术后出现烦躁加重、血压突然升高、意识状态突然加深、呕吐、患侧瞳孔散大等症状,即视为再出血的征兆,应立即停止抽吸,及时复查CT,必要时紧急开颅手术[1]。术后2~3 d复查CT,血肿基本清除后拔除引流管,部分病例拔管后常规行腰大池引流术,引流不超过1周,一般血肿在术后2周复查头颅CT基本清除。常规开颅对照组按血肿部位开颅,直视下清除脑内血肿并止血,缝合硬脑膜,还纳骨瓣,术后常规药物治疗。

2 结果

脑叶出血3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0 min,其中1例死亡,29例存活,19例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常规治疗组3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其中有5例死亡,25例存活,存活中15例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微创治疗组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手术时间微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GOS预后评分进行比较微创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应用微创治疗脑叶出血,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手术损伤微小,即使高龄或全身状态较差者也可耐受手术,而且因其靠近皮层,穿刺更容易,精确度更高,术后可通过三通引流装置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液化血肿,逐渐引流清除血肿,疗程短,功能恢复快,费用相对低。另外,抗脑水肿治疗是贯穿疾病治疗中非常关键的因素。脑出血后血肿的占位效应和机械压迫、血肿周围继发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破坏、炎性细胞浸润及多种自由基、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等均可能是脑出血后继发脑水肿的触发因素[2]。总之,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预防血管痉挛也不能忽视。具体到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叶出血,因手术本身不能直视下对脑内出血点进行止血所以可能发生再出血[3]。一些患者本身原因或血压控制不好,未及时处理癫痫发作等,都会导致继续出血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我们认为,脑叶血肿量超过30 ml,血肿形态较规则且未破入脑室系统,排除血管畸形及动脉瘤引起出血,可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也要及时得当,脑叶出血的临床表现相对于丘脑、基底节等部位较轻,并发症较同等量位于重要功能区出血少,但一部分重症脑叶出血也可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肺感染等,尤其是颞叶底部血肿,应及时给予胃肠减压、质子泵阻滞剂,微创治疗后少部分病例继续出血,致血肿进一步扩大,成为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们通常在入院6 h后进行微创治疗,首次吸液量70%左右,严格把握好手术的时间窗,围手术期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术后不做过多抽吸动作,保持引流通畅,应用适当脱水药物治疗均可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如果发生再出血后,可采用适当浓度的低温肾上腺素盐水,等量交换原则缓慢冲洗血肿腔,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手术时机对微创血肿抽吸术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6 h以内手术组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6 h以上组,中、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微创手术治疗脑叶出血可选用局部麻醉,术前准备时间短;CT定位准确,脑损伤轻微,避免了过多医源性损伤;减压迅速,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另外与传统开颅术相比,手术适应症比较广,高龄及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患者也可耐受手术,但对于病情急、血肿大或意识进行性加重者一定要果断行开颅行血肿清除术。综上所述,对部分脑叶出血患者早期行微创手术,尽快清除积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了预后,具有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费用低,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入丹,余政,王剑波,等.高血压脑出血穿刺碎吸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1):688-689.

[2]孟凡超,娄季宇,杨宵鹏,等.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动态变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67.

[3]时晓光,师镜峰,李超,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及时机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2):177-178.

R651.12

B

1674-9316(2014)12-008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2.052

方法选择我院符合脑叶出血患者60例,微创治疗组30例,在CT定位下穿刺引流血肿,术后根据复查情况用尿激酶冲洗引流出残留凝血块;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清除血肿30例。评价标准:平均手术时间、GOS预后评分。

结果微创治疗组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手术时间微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GOS预后评分进行比较微创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脑叶出血是一种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脑叶开颅神经外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
不同部位脑出血血肿容积的影响因素分析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Lancet N: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叶出血的实用诊断工具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