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4-01-30 13:01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3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满意率

马 晶

辽源市中医院脑病科,吉林 辽源,136200

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马 晶

辽源市中医院脑病科,吉林 辽源,136200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精心护理干预;头痛发作次数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诊疾病,患者常有剧烈头痛症状[1]。我院在为此类患者护理时,给予精心护理干预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90例,其中男57例,女33例,年龄29~68岁,平均(42.3±2.6)岁;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头痛表现,主要部位为颞部及额部,且均经头颅CT、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确诊。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从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等方面展开护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头痛发作次数,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所制疼痛语言描述评分法(VRS)对患者护理前后头痛程度进行评价,无痛为0级,有轻微疼痛但可忍受,不会对患者正常睡眠及生活造成干扰为Ⅰ级,有明显疼痛且无法忍受,需服镇痛药物,对睡眠有干扰为Ⅱ级,有剧烈疼痛且患者无法忍受,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随自主神经紊乱症状为Ⅲ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对照组住院时间(53.6±2.4)d,住院期间头痛发作次数(16.5±3.8)次;观察住院时间(32.5±2.6)d,住院期间头痛发作次数(7.2±1.3)次;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头痛程度为:对照组0级8例(17.8%),Ⅰ级12例(26.7%),Ⅱ级20例(44.4%),Ⅲ级5例(11.1%);观察组0级8例(17.8%),Ⅰ级10例(22.2%),Ⅱ级20例(44.4%),Ⅲ级7例(15.6%);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对照组0级13例(28.9%),Ⅰ级16例(35.6%),Ⅱ级14例(31.1%),Ⅲ级2例(4.4%);观察组0级18例(40.0%),Ⅰ级19例(42.2%),Ⅱ级8例(17.8%),Ⅲ级0例(0.0%)。两组治疗前头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5.6%(34/4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42/4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是诸多病因导致的脑底部、脑脊髓表面上血管破裂引发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可进至蛛网膜下腔[2]。该病起病迅速且病情凶险[3-4],在短时间内即可急剧变化,患者通常有剧烈头痛表现。因此在此类患者入院治疗时的护理工作中,对头痛给予护理具有重要意义[5]。

我院在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护理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为:(1)环境护理:安排患者住入单间病房,安排1名陪护人员,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声光刺激,禁止亲友探视;(2)心理护理:该病起病急促,患者常有剧烈头痛,若其情绪不良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引发再次出血。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展开有效沟通,给予健康知识及治疗相关知识讲解,经常性给予安慰与鼓励,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促使其保持情绪稳定;(3)疼痛护理: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可在病房内播放患者喜欢的轻音乐,降低其头痛程度。或利用冰袋冷敷给予患者头颅局部降温,促使脑血流量减小,增强脑耐受缺氧的能力,从而缓解头痛并预防再出血现象;(4)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高纤维素、低糖、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而易消化的饮食,减少油腻,保证营养充足而全面,促使患者抵抗力增强。另外指导患者加大蔬菜及水果进食量,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饮水量控制为3000 ml以上;(5)生活护理:患者长期卧床下易出现便秘及腹胀等,可指导患者在空腹时饮用适量蜂蜜、柠檬水与温开水,保证肠道润滑并刺激肠蠕动,确保大便通畅。每日为患者定时洗脸、洗手,给予口腔护理与会阴护理。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后,头痛程度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头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展开精心护理干预,可有效抑制患者头痛发作,可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李月华,张霞.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引发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95-97.

[2]唐敏.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926-927.

[3]阮志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86-87.

[4]李武丰.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治验2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26-627.

[5]徐溶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5):345-346.

图分类号】R473.74

B

1674-9316(2014)13-0076-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3.046

方法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头痛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头痛程度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头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展开精心护理干预,可有效抑制患者头痛发作,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满意率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