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的理论思考

2014-02-03 06:18周敏凯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亚太战略

周敏凯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200092)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的理论思考

周敏凯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20009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关系陷入紧张状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包括安全、外交、经济三个领域的全面战略,宗旨是牵制中国崛起,维护美国霸权。奥巴马开始第二任总统任期,中美领导人一致同意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先前具有对抗性的对华政策正在出现微调现象。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现实基础是两国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本质是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面对诸多挑战,这将是一项漫长艰巨的工程,应该有充分思想准备。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新型大国关系;挑战和思想准备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的背景

2008年奥巴马上台,遭遇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严重衰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2009年20国集团会议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秩序开始调整。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东反恐也接近尾声,全球战略酝酿调整;年底,奥巴马政府抛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全球战略中心东移。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有其必然性,主要因素包括:

1.国际关系重心东移

冷战后世界经济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和一批新兴国家正在群体崛起,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欧日发达国家经济严重衰退,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这是400年来国际关系当中最大的变化。导致重心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亚洲经济和与中国的崛起。美国自身处于颓势,实力不济,被迫无奈,不得不承认国际关系发展大势的结果。

1960年,美国与亚洲的贸易额仅为与西欧的一半;2009年美国与亚洲的贸易额已经达16129亿美元,是与欧洲贸易额5892亿美元的近3倍。[1](P56)今后30年,东亚加上南亚经济总量将会占到全球的50%以上。亚太地区业已成为美国全球利益的关键地区。

2.美国维护全球霸权的战略目标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不会放弃维系世界霸主地位的全球战略。因此,奥巴马2013年2月12日提出的《国情咨文》,启动美欧经贸协定谈判。美国重返亚太,但是不会放弃对欧洲的主导权。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再平衡,表面上气势汹汹,实质上又包含着次贷危机以后,综合实力下降的全球战略收缩和后撤的成分: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心逐步从中东向东亚,再向关岛、夏威夷后撤。美国为了维持其独霸世界地位,开始由美国全力主导到美国极力怂恿战略盟友协助其主导的转型。

3.牵制中国崛起的冷战思维

虽然克里说美国外交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崛起的中国,但几乎无人否认美国当局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居心。2004年上半年,美国内开展一场国家战略辩论,最终达成一个共识:恐怖主义只能伤及美国皮肉,大国的战争才可能危及美国的筋骨与美国全球与地区战略主导地位。未来能够威胁美国全球与地区战略主导地位的潜在对手,只有中国,美国应把全球安全战略重点回到应对中国挑战上来。2012年,美国全球战略共识延续8年前的冷战思维。强调应对大国的高科技威胁,对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存在深深的疑虑与不安。

4.应对亚太地区多种挑战的地缘战略需要

美国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辐射到方方面面。俄罗斯的崛起,尤其是普京选择的发展道路,让美国很不乐意。此外,朝核问题、东盟一体化,两岸关系、南海主权争端,乃至从长远看,还有防范日本的意图。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宗旨和主要内容

1.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宗旨

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调整,可以从2010年希拉里的两个演讲,①2010年1月希拉里在夏威夷东西方研究所演说,10月再次在夏威夷关于“美国的亚太接触政策”演说。美国国防部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②U.S 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February 1,201,参见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等文件中略窥其基本脉络。其宗旨是:

第一,打赢当前反恐战争

尽管拉登2011年已经击毙,反恐战争远未结束,国际恐怖组织依然是美国主要敌人,因此需要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反恐合作对美国依然重要。

第二,击败拥有强大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对手。

凡是在高科技(网络空间、卫星技术、太空技术)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国家,具备阻止美国进入特定区域能力的国家,都可能成为美国的威胁与“敌人”,必须谨慎应对未来具备一定“反介入”能力的敌人。为此需要制订“海空联合作战构想”的新军事计划,实际上将中国视为美国高科技威胁的假想敌。

2.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本内容

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本内容不仅仅是安全战略内容,而是包括安全、外交、经济三个领域的全面战略。

(1)安全再平衡:加强亚太军力部署,构筑弧形军事包围圈

2020年前将美国60%的海军力量转移到亚太地区。巩固冲绳为重心的第一岛链、加强关岛为中心的第二岛链,建构夏威夷为中心的第三岛链的军事包围圈。其实,在奥巴马第二任开始之际,美国在太平洋的军舰已经达到海军全部军舰的55%。[2]

①冲绳军事部署

在美军太平洋总部内将设立“东北亚司令部”,计划把现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路易斯堡的陆军第一军司令部转移到日本神奈川县的座间营地;在冲绳已经部署两个中队的“MV-22”鱼鹰运输机,以替代老化了的CH-46直升机。同时,2013年12月中旬一个追踪潜艇与水面舰只的新型P-8巡逻机中队已经部署在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2]

②加强关岛的战略地位

关岛增设“第15潜艇舰队司令部”,大西洋的3艘洛杉矶级核潜艇转移到关岛军事基地;在西太平洋的核潜艇数将增至10艘,(总数17艘);将从日本3.5万驻军中抽调1.5万驻防关岛,将驻欧洲德国的1.1万美军调往到亚洲,加强美国在第二岛链的防御力量。在关岛已经部署6架B-52战略轰炸机,B-2隐形轰炸机,多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以监控台海、东海、朝鲜半岛地区。[3](P47)2010年美国11艘航母中的6艘部署在太平洋海域,确保美国在西太平洋有2艘航母战斗群,以维护美国在亚洲的绝对军事优势。[4](P104)

③建构第三条“岛链”

2012年4月4日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市进驻200海军陆战队队员,以后计划增加到2500名,剑指太平洋与南海;增设军事基地和部署核潜艇。

④巩固东亚军事同盟

巩固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的军事同盟和军事基地建设,增强联合军演影响。

(2)外交再平衡战略:“前沿部署外交”,发展亚洲新伙伴关系

2010年10月28日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美国的亚太接触政策”演说,提出了“前沿部署外交”(forward-deployed diplomacy)概念,突出这一新战略的竞争主导性取向。[5](P51)美国要求同盟国分摊维护地区安全责任;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与中国的矛盾,造成中国“四面树敌”的困境。巩固美韩日同盟关系,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一环。

①怂恿菲律宾、越南、日本与中国争夺海上主权

奥巴马政府抛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后,近年来美国领导人不断在中国周边国家访问,前任国务卿希拉里公开鼓动菲律宾、越南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着干,美国两任国务卿与国防部长、太平洋舰队司令也纷纷表态,钓鱼岛适合《美日安保条约》范围,公开支持日本右翼势力对中日争议的钓鱼岛主权的诉求,造成这些国家明目张胆和中国对着干。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日关系原本已经陷入谷底,美国政府官员明显偏袒日本政府的态度,更是火上添油,使中日两国关系,几乎已到快要撕破脸的阶段,两国政府首脑,至今还没有互访,更未举行任何峰会,外交关系尽管维持“正常”,也已经是形同虚设了,两国关系已进入类似冷战状态的“冷对抗”格局。其实,安倍政府对华强硬立场的背后,就是借助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用美日同盟关系绑架美国抑制中国和平崛起的图谋。美国实现其亚太再平衡战略,恰恰需要日本作为再平衡中国的力量。

美国也重视越南的地位作用。2013年12月克里国务卿访越,宣布援助越南3250万美元,其中1800万美元指定为越南海岸警卫队购买5艘新的巡逻艇。[6]此外,美国尤其加强与菲律宾的关系,2013年12月17日访问菲律宾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宣布,美国将在今后3年向菲律宾提供4000万美元,“应对最为紧要的安全挑战”,主要用于加强菲律宾的“海洋安全”,提升其预警能力。同时再向菲律宾对付台风“海燕”造成的灾难,提供2500万美元的赈灾援助,从而使美国的援助总额增加到8600万美元。显然,美国借助越南与菲律宾在南海制衡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②努力塑造美印准同盟关系

美国极力争取拉拢印度,并且以西方共同的民主价值观为抓手,塑造印度为其准盟友的角色,合作抗衡中国崛起的“共同威胁”。有位美国海军上将直白地说:“美国和印度都认为中国是战略威胁,两国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着共同的理解,尽管我们并不公开讨论这个问题。”[7]

(3)经贸再平衡战略:重构T.P.P,主导东亚经济发展秩序

东亚经济一体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10年1月1日,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已经启动,中国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火车头。2008年美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举办了两次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10+1),正式加入了东盟地区论坛和东亚峰会两大区域机制。为了主导亚太经济合作,牵制中国的发展势头,美国极力推进T.P.P,试图排斥中国,建成美国为首的“亚太自由贸易区”。

T.P.P在2005年成立,2008年美国宣布参与,2009年启动谈判,2011年11月就正式推出了TPP框架协议,日本2013年3月高调宣布正式加入谈判,至今TPP谈判成员国已迅速增加至12个(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越南、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从已进行完成的16轮谈判看,虽然在包括知识产权、环境、竞争和劳工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障碍,但TPP已取得稳固进展,并弥合了若干领域的分歧。

最近10多年来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下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迅速上升,尤其是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与美不相上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近十年,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区域合作和产业链条布局正在形成,三组“10+1”自贸区(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东盟自贸区协定)已经实现,中日韩自贸区以及“10+3”东盟-中日韩、东亚共同体“10+ 6”即东盟-中日韩印澳新等国自贸区已在筹建谈判之中,美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发展中被边缘化,感到既焦虑又担心。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美企图通过WTO推行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阻力越来越大,因此,美国有意拆散东亚现有合作架构,重构亚太和全球贸易版图,再立新牌局,强化自身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新动向——奥巴马第二任的微调

2012年奥巴马开始第二任总统任期,中美领导人一致同意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克里国务卿上任不久表示,在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内,美国力求同中国建立“伙伴关系典范”,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彼此之间的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具有对抗性对华政策正在出现微调现象。

(一)两位美国国务卿首访重点变化

希拉里首次出访,前往亚洲,高调宣扬具有对抗性的奥巴马“再平衡”战略。克里首访欧洲和中东,更关心叙利亚和伊朗等当前热点问题,以及推动美欧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克里公开表示支持奥巴马“再平衡”战略,但实际并没有希拉里·克林顿那么热心。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和困扰,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菲律宾与中国的主权争端加剧。

(二)美国抛出“两洋战略”,巩固与欧洲盟国的关系,维护全球霸主地位

所谓“两洋战略”,即通过控制分别位于美洲大陆两侧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制海权,进而主导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秩序,最终实现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美国自20世纪初逐步崛起为世界大国以来,美国始终坚持奉行兼顾两洋的平衡外交战略。在大西洋一侧,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以“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为基础,建立起了相对牢固的美欧同盟关系。在太平洋一侧,美国通过建立并深化与日、韩、澳等国的双边盟友关系,实现其在亚洲的长期存在和战略主导权。

金融危机后,美国高调“战略重心”东移,欧洲似乎成为了美国的“战略边缘”,欧洲传统盟友普遍有一种被遗弃的失落感,双边贸易等方面关系出现裂痕。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美、欧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区前景堪忧。为应对经济危机,美欧相继推出一系列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措施,但效果有限,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谈判是美欧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抱团取暖的共同需要。

奥巴马第一任期内大举推动“战略重心东移”,中东局势突变成为美国最为棘手的现实难题。近两年,英、法、德等欧洲大国在出兵阿富汗、推翻卡扎菲、干预叙利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扮演了急先锋和主力军的角色,美国在对外战略收缩和国内经济疲软的形势下,需要欧洲传统盟友继续在中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使美国得以腾出手来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

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和理论思考

(一)习奥会的意义

在中国领导层完成换届之后,2013年6月7日-8日中美两国首脑在美国加州安娜伯格庄园举行的“习奥会”,具有全球性影响和战略意义。中美首脑会晤集中讨论朝核危机、亚洲稳定、两军关系、全球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五个重要议题,实现了中美关系的历史性发展。这次首脑会晤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现实基础是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其中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至今中美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经贸联系广泛而深入。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双方建立了220多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中国有近19万学生在美留学,美国有2万多学生在华留学。人文和地方交流广泛活跃。每天,都有上万人到访对方国家。双方建立了90多个政府间对话机制,两国经贸、能源、环境、反恐、防扩散、执法等双边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本质是建立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关系,共同努力摆脱“修昔底德陷阱”,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三)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面对的挑战

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面对诸多挑战,将是一项漫长艰巨的工程。首先,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现代化发展阶段上都存在不少差异与分歧。其次,中美两国在全球与地区战略考量与诉求上分歧明显。美国要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维护独霸世界的战略地位;中国要建设“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和谐世界”。美国在其综合实力相对下降期间,要维持其独霸地位,必然企图牵滞中国崛起,因此美国亚太在平衡战略、“两洋战略”中牵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不会轻易放弃。第三,中美两国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是“利益共享”而不是“价值观共享”,缺乏价值观共识基础,两国关系发展到一定限度就可能受到价值观的限制;两国关系充其量只能是贸易伙伴而难以发展为价值伙伴。第四,美国内对华战略决策层始终存在合作与牵滞两派力量的博弈。美国决策层的对华“实用派”强调美中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主张美中应该成为战略上的伙伴,实现合作双赢的目标。“战略派”强调美中之间的利益与价值观根本冲突与结构性矛盾,中美冲突可控,但是中美合作只能是战术性的,而不可能是战略性的。[8]美国决策层的“实用派”和“战略派”的严重分歧难以消弭。第五,美国学者伊沃勒斯坦教授认为,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只能说是一种比较谨慎有限的友好态度,而不是与西方盟国那种完全信任的盟友关系,①伊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2007年11月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演讲。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谨慎友好态度,而非完全信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对华决策层对华政策取向。其实,美国决策层的“实用派”和“战略派”的分歧,代表着美国社会不同的利益群体与美国政府中的不同的权力集团的对华态度。美国社会对华基本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对华政策取向。

(四)未来中美摩擦不会减少,应有充分思想准备

中美关系既存在竞争,同时又保持合作的态势已经维持40余年,这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40余年来,中美在处理危机方面,已经建立几十个对话平台和机制,基本形成机制化的态势。

尽管如此,我们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挑战,依然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奥巴马2010年5月8日,出访澳大利亚(2010年11月)之前,在白宫接受记者采访曾言:“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美国并不想限制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在发展的时候要承担起国际上的责任。中国人要富裕起来可以,但中国领导人应该想出一个新模式,不要让地球无法承担。”①2010年5月11日奥巴马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记者采访时的讲话。显然,美国对中国和平崛起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前景惴惴不安,美国总统对13亿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表示出某种忧虑,由此可见,奥巴马总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担忧与牵制的企图也就不足为怪了。此外,奥巴马总统在第二任就职演说中表示,美国决不做世界第二。

综上所述,未来中美两国需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但是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中美两国关系以脆弱的战略互信为基础,未来两国关系跌宕起伏,也就难以避免,需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1]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评论,2011,(3).

[2]美加紧在太平洋升级军事装备[N].参考消息,2013-12-20(16).

[3]U.S Department of Defense[Z].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February 6,2006.

[4]吴心伯.世事如棋局局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5]刘飞涛.美国亚太新战略与中美关系[J].中国评论,2011,(2).

[6]中越关系有信心承受美国竞争[N].参考消息,2013-12-19(14).

[7]India.China and the USA[Z].Jane’s Foreign Report,April 3,2003.

[8]约翰·李.华盛顿对华外交战的内部指导手册[J].外交政策,2009-07-28.

[责任编辑 闫明]

Asia-pacific Re-balanc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ino-America Giant-Country Relationship

ZHOU Min-kai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College,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broke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President Obama put forward the Asia-pacific re-balance strategy.Sino-America relationship became tense.America’s Asia-pacific re-balance strategy is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hat includes three domains,security,diplomacy and economics.Its aim was to restrain China from emerging and maintain the hegemony of the United States.When President Obama begun his second term,top leaders of both China and the States agree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 relationship.The formerly confrontational anti-China policies of the States are going through slight adjustment.The realistic basis of Sino-America new giant-country relationship is the close and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Economics and trade relationship is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Sino-America relationship.The Sino-America giantcountry new relationship is to build a new path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historically confrontational and conflic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iant countries,that is,a mutual-respect,cooperation and win-win new giant-country relationship.To construct Sino-America new giant-country relationship is facing with many challenges and will be a long and hard process.Therefore,we need to be fully aware of this.

Asia-pacific re-balanc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new giant-country relationship;challenges and be fully aware

D822

A

1674-0955(2014)01-0102-06

2013-11-17

周敏凯(1949-),男,上海人,同济大学985创新基地首席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导,上海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台办咨询专家。

猜你喜欢
亚太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小病毒大战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亚太稳定计划”——特朗普政府新亚太战略逐渐成型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美国亚太同盟的困境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