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素养的培养

2014-02-03 01:23贡家兵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诚信素养大学生

贡家兵,张 晨,高 润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自媒体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平民大众从最初的“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摒弃时间、空间、地域的局限性,发布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耳听到的事件信息。而大学生是接受社会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自媒体时代的主力军,信息的自主传播方式给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素养带来一定的挑战,关注和探讨培养当代大学生优良的诚信素养,应对自媒体环境对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冲击,是高等教育及社会工作的一项新任务。

1 自媒体概述与诚信素养界定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1],即当下公民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普通大众平民通过电子设备将本身在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运用发布、分享、转载以及评论等方式存在于网络体系中。当前,常见的自媒体途径有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和论坛等。随着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的前沿性群体,自媒体也逐渐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提出“仁、义、理、智、信”五项基本做人准则,其中“义”和“信”就是指做人要讲“诚信”[2]。诚信素养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把诚信观念和诚信意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的个人品质,这种个人品质贯穿于人们整个社会行为中。即使在无人看管和监督的情况下,也严格遵从内心的这种品质行事。

然而,自媒体时代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的局限性,为人们提供一个更方便的信息交互平台,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的隐匿性给予人们随心所欲发挥的空间,信息的可信度越来越低。大学生作为自媒体平台的主力军,部分面对网络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在分析处理信息和制造信息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定的思想偏差,导致大学生诚信素质下降,也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信息传播路径图如图1。

图1 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方式

2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素养分析

2.1 自媒体传播的开放性——诚信认知模糊

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开放特性。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网络平台,只需简易地注册就能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终端,随时随地地发布、转载和分享信息内容。优秀的信息自然能带来一定的社会价值,但是一些不健康的、低俗的垃圾信息也混杂其中,对大学生本身的诚信认知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成型时期,辨别力不强,对未接触过的事物充满好奇,容易接受进而主动效仿那些不科学、不健康的东西,从而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

2.2 自媒体传播的隐蔽性——诚信情感丧失

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隐匿性。大学生作为自媒体用户的主要群体,热衷于通过微博、空间和论坛这样的一些自媒体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自媒体在无形中成了大学生通过隐蔽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空间的方式,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难免存在一些挫折和迷惘情绪,在利用自媒体发泄自己情绪的同时,某些消极的影响会危及到大学生对正常事物的正确认知和判断,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负面情绪。而非理性情绪的产生又极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3]。在自媒体信息立体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在实际生活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也随之淡化,忽视社会生活中他人的幸福,非理性的判断情绪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中使得失信行为越演越烈。

2.3 自媒体技术的局限性——非诚信行为泛滥

基于自媒体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传播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各大网络应用系统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开始实名认证,规范互联网用户的行为[4]。但是,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导致网络安全服务能力有限,在执行实名制认证过程中,无须使用面对面的审核方式进行资料的提交,用户依然可以捏造和篡改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漏洞百出。甚至一些自媒体应用平台帐号进行公开倒卖,将信息交流平台变成新型营销手段。自媒体监管技术的不成熟,灰色利益链隐现,终会导致更多的非诚信行为产生。

3 培养大学生诚信素养的必要性

3.1 大学生在自媒体信息传播中的主体地位

CNNIC第32次互联网报告(图2)显示,目前大学生占网民总数的26.8%[5],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站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大学生用户还在不断地增加。而在虚拟的互联网里,很多自媒体工具的注册都还是非实名制,这就造成了很多用户在自媒体平台上的言论名不副实,甚至是虚假、造谣。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诚信素养,才能进一步提高虚拟网络环境的信息真实性,为构建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和谐传播创造必要的条件。

3.2 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良好素质观的形成

自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获取信息平台,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诚信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很多大学生仍存在考试作弊现象[6];各种资源的共享给大学生在论文抄袭上打开了方便之门,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甚至在网上发布一些虚假的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等,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诚信理念的缺失。这极不利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

图2 网民职业结构

3.3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每年平均有600万大学生走向社会[7],这些大学生都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他们的诚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诚信水平,因此,只有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素质,才能够确保未来他们走向社会后保持正确坚定的诚信观。

3.4 大学生诚信素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个社会要想能够保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诚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将无法立足于社会,一个国家丧失了诚信就无法立足于世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诚信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因此,大学生诚信度的提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4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素养培养路径

4.1 技术层面

增加用户后台个人信息的保护。Cnet用户数据一旦泄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使用他人注册账号发布虚假消息,在缺乏诚信的自媒体环境下,这些虚假信息肆意传播。特别是新浪微博等具有官方“V”认证的账号被盗后,发布的虚假信息更具有欺骗性,因此,要建设好账号的管理体系,增加账号的安全系数,从而减少账号被他人盗用的风险[8]。同时,需要规范自媒体信息传播技术,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个人的诚信度做好记录。

在建立诚信档案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规范个人诚信档案建设的具体措施,如可以针对事件的轻重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进行诚信培养教育,以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组合监督管理,如诚信扣分、取消资格、设立有期限的警告以及他人监督等。

4.2 教育层面

高等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把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列入主修课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学校可以定期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交流会、讨论会,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诚信深刻的认识。同时开展实践教育,使大学生在提高自己诚信度的同时,也应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时刻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他人的侵害与欺骗。实行“奖诚罚假”,对于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学校应适当予以相应的奖励,如对论文检索复制比率低的学生可以增加一定的学分。设立专门的诚信学分,把道德素养纳入学科考查体系范围,激励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其诚信意识的提高。

4.3 法律法规层面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国家民主法治日益完善的今天,信息化应当在法治化的要求下发展。法律是实现社会民主的内在要求,早在2009年1月,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第七次会议就通过了《徐州市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保护条例》[9]。这一条例对于擅自恶意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随意公布他人的信息资料者,予以最高达5 000元的罚款处罚,情节严重者还有可能被强制停止计算机运行。这条法律条例的通过,标志着网络社会将不再是“随心所欲”的天地了。它在保证人们言论自由的同时,又加大了法律的约束力。因此,应当在规范完善国家在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专门钻法律空子的人,加大法律制裁的力度。只有将人们的一些社会行为上升到律法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人们的诚信意识在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下将会得到逐步的改善。

4.4 社会关注层面

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应该承担的事,同时也应该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首先,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给予孩子诚信意识的培养,在父母的自身言行方面应该时刻注意,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榜样,让诚信教育渗透到孩子成长过程的方方面面[10]。其次,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有关部门可以结合社区、街道多开展诚信事迹的宣讲活动,普及公民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将诚信道德观念注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总而言之,网络诚信的缺失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制度问题。社会应当建立起相关的网络信用制度,这对于解决网络诚信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使用互联网的历史并不长,因此网络信用制度的建立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提高也会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这需要高校结合社会实际和网络发展特点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1]张彬.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J].今传媒,2008(8):76-77

[2]黄廷强.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13-14

[3]刘亚兰.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4:23-27

[4]陈远,邹晶.网络实名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J].山东社会科学,2009(1):66-69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3-18].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rdxx/201307/W02013071743 1425500791.pdf

[6]邓文艳.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120-121

[7]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1):10-14

[8]林辉,周萍.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3):52-56

[9]孟亚生.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收索”是与非[J].政府法制,2009(5):7-9

[10]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95-103

猜你喜欢
诚信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