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作品中的日语式表达解析

2014-02-03 01:23陈思琦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野草

陈思琦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2)青年里面,当然也免不了有洋服上挂一支万年笔,做做装饰的人,但这究竟是少数,使用者多,原因还在于便当。《且介亭杂文·论毛笔之类》

“万年笔”也是日语固有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称为“自来水笔”“钢笔”。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纪念刘和珍君》)

将原文与日语译文对照,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这篇脍炙人口的名句几乎和日语表达完全一致。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可以看出合乎汉语表达习惯的说法应该是:“真正的勇士……”例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

(4)极平常的豫想,也往往会给实验打破。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需构想。(《“未定”草》)

陈生保在《汉语中的日语》一文中指出:“鲁迅先生的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来看,均是极具中国特点的产物,但也从日语中汲取了许多东西。”[3]同时,他还列举出“构想”这个日语借用词。《“未定”草》中出现的“构想”大约是中国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的。例(4)中的“构想”实际和中国的构思含义相当。

(5)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彷徨·祝福》)

《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活物”这个词。日语中有“生き物”这个词,是“生物”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一般应表达为“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还活着”。

(6)我只得由我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的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4]70。

“肉薄”是日语词汇,常写作“肉迫”,是被敌人逼迫,从而奋起反抗的意思。“暗夜”是从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名篇《暗夜行路》引进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暗夜”这个词,现代汉语习惯表达为“黑夜”。

2.2 自造汉语新词

鲁迅先生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根据日语的语法构造原则创造的新词汇或新的表达方式。

(1)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5]。(《记念刘和珍君》)

(2)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5]。(《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作品中日语式表达并非只存在于《纪念刘和珍君》中,散文集《野草》中也有大量存在。

(3)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在孤绝地站在小屋里[4]105。(《野草·希望》)

《现代汉语词典》中虽然有“完全”这个词,但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不说“完全的胜利”,习惯表达为“大获全胜”。相反,在《广辞苑》中却有“完全な胜利”的说法,可以看出“完全的胜利”这一词是鲁迅先生根据“完全な胜利”造出来的。

(4)因为或一种原因,我开手编校那历来积压在我这里的青年作者的文稿了……[4]230(《野草·一觉》)

例(4)中的“或一种”和日语的“或る一觉”形式极为相似。《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或一种”这个词,习惯说法是“某种”“有种”。

(5)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广辞苑》中收录有“安住”这个词,是指可以安心居住,日语中也常说“安住の地”,但《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无此词。

(6)虽然也缺钱,但从没有加入教员的团体内,大家决议罢课,可是不去上课了。(《呐喊·端午节》)

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说“决议”,而习惯表达为“讨论决定”。“决议”和日语常用词汇“议决”的形式颇为相似,均为合议后作出决定的意思。

(7)“差不多”这一个影子在他眼前又一幌,而且并不消灭,于是他便在讲堂上公表了。(《呐喊·端午节》)

《现代汉语词典》中虽有“消灭”一词,但常常需要带宾语使用。结合例(7)的句意,将“消灭”改为“消失”会更加贴切些。此外,日语有“公表”一词,意为“公开宣布”。句中的“公表”应该是直接使用日语的“公表”。

(8)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6]4

(9)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呐喊·故乡》)

(10)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6]61。(《社戏》)

2.3 有日语特征的句式

《野草·题辞》中很多句子的结构和日语的句式极为相似,笔者试着翻译几个代表性的段落以作说明。

(11)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野草·题辞》

(12)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4]20。《野草·题辞》)

(13)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4]25。(《野草·题辞》)

(14)为我自己,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腐朽,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腐朽更其不幸[4]27。(《野草·题辞》)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日语式表达”以各种形态渗入鲁迅作品的词汇、语法和修辞中,这些“日语式表达”并非是简单地“拿来”使用,而是已经成为汉语的一部分有机成分,被巧妙地运用于作品之中。不仅大大丰富了鲁迅文学语言的词汇量和表达方法,也大大提高了表达的自由度和张力,形成了鲁迅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1]片山智行.鲁迅杂文集Ⅰ[M].东京:龙溪书舍,1967:10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599

[3]陈生保.中国语中の日本语[J/EL].カルチャ一千叶,1987:14.[2014-04-18].http://wenku.baidu.com/view/b4d5e16ba45177232e60a204.html

[4]鲁迅.野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记念刘和珍君[EB/OL].[2014-05-0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LRxxrcM

[6]王得后,钱理群,周振甫.鲁迅作品全编:小说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野草
小心野草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