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绍粳18单季机插栽培技术试验

2014-02-05 03:11赵鹏珂王志祥黄海根邵若菡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秧龄基本苗播种期

赵鹏珂,谢 迪,王志祥,黄海根,邵若菡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绍兴 312003)

水稻绍粳18单季机插栽培技术试验

赵鹏珂,谢 迪,王志祥,黄海根,邵若菡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绍兴 312003)

绍粳18是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常规晚稻,2011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在绍粳18生长特征特性基础上开展高产机插栽培技术探索,研究表明绍兴地区绍粳18机插播种密度以每盘50 g左右为宜,秧龄期20 d左右发根力最强最适宜移栽,机插密度为18万丛·hm-2,基本苗应控制在30万~35万·hm-2,播种期以6月3日为宜,但是要提前催芽。

水稻;绍粳18;机插技术

绍粳18是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中抗、优质常规晚稻,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浙审2011010),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单季晚稻种植,是目前绍兴地区水稻生产机插栽培的主导品种。为进一步挖掘绍粳18产量潜力,明确机插栽培技术,以期为绍粳18机插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本试验在绍粳18生长特征特性基础上开展了高产机插栽培技术探索,对播种期、播种密度、秧龄、机插密度和基本苗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l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五合村绍兴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绍粳18。供试秧盘规格长58 cm,宽28 cm,高2.5 cm。育苗基质 (床土)选用培蕾基质 (镇江培蕾基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试验用肥料有尿素,有机肥,常规复合肥 (含氮15%),磷肥等。

1.2 试验方法

播种量试验。设4个处理,每秧盘分别播种水稻干种子25,50,75和100 g,重复5次,育苗18 d。随机抽取20株秧苗,水培4和7 d,考查秧苗素质。

秧龄试验。秧盘内播种水稻干种子50 g,设5个秧龄处理,分别为15,18,20,25和30 d,每处理随机取20株苗水培4和7 d,计算植株的新生根数,成熟后考查穗粒结构。

播种期试验。设5个播种期处理,即5月23日,5月28日,6月3日,6月8日和6月12日播种,秧龄均为20 d。调查秧苗素质;收割前考查穗粒结构,随机选取5个点,每点取133 m2实割测定产量。

机插密度试验。设4个密度处理,机插密度分别为13万,18万,23万和25万·hm-2,以20 d秧龄秧苗为试验对象。收割前考查穗粒结构,随机选取5个点,每点取133 m2实割测定产量。

基本苗数试验。设4个处理,机插的基本苗数为27.3万,31.5万,34.9万和38.3万·hm-2,以20 d秧龄秧苗为试验对象。收割前考查穗粒结构,随机选取5个点,每点取133 m2实割测定产量。

大田基肥施用常规复合肥500 kg·hm-2,各处理的氮肥用量和苗、穗肥相同,管理方式为普通大田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密度与秧苗素质关系

图1表明,绍粳18机插规格秧苗素质是播种量越少,秧苗发根力越强。发根力以每盘播种量25 g的最强,单株发根数最多;50 g的发根力次之,100 g的发根力最弱,单株发根数最少。秧苗水培15 d后,也是如此。其余如苗高、挺高、基宽、根数、百株鲜重和干重等秧苗素质指标与每盘播种量也呈负相关。这是因为播种量少,单株秧苗生长空间大,秧苗养分和生长空间较充足,发育健壮。生产实践表明,每盘播种量50与25 g秧苗的发根力均达到了生产需求。为节约生产成本,宜采用每盘50 g播种量为宜。

图1 不同播种量对绍粳18发根力的影响

2.2 秧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秧龄是影响水稻机插的重要因素,秧苗随着秧龄延长苗体会逐渐长大长高,若秧龄过长,机插对植株损伤重,返青活棵慢,营养生长期缩短,有效分蘖减少,导致产量降低。试验表明,在每盘播种量同为50 g的条件下,随着秧龄的延长,虽然苗高、根数、干物质含量增加,但是秧苗发根力下降,以秧龄20 d秧苗的发根力最强,30 d的发根力最弱。说明延长秧龄,有利于秧苗个体增重,但新根发生能力减弱,易造成植株返青活棵慢,缩短了营养生长期,影响最终产量形成。

实割产量测算表明 (表1),20 d秧苗绍粳18生物量和经济产量均最高。产量结构分析表明,20 d秧龄有效穗、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均处于前列。18 d秧龄处理产量表现与20 d秧龄无显著差异,其余秧龄处理产量与20 d秧龄相差较大。从生产实际考虑,建议机插秧龄为18~20 d(叶龄为3.2~3.6叶)。

表1 不同秧龄对绍粳18产量的影响

2.3 机插密度和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知,不同机插密度绍粳18的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以18万丛·hm-2为分界点,18万丛·hm-2以上密度越高有效穗越多,但是株高降低、穗长变短,每穗颖花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减轻,最终导致产量降低;18万丛·hm-2以下则表现为有效穗降低,导致产量减少。表明绍粳18的机插密度以18万丛·hm-2左右为宜。

表3表明,基本苗数对产量有较大影响。34.9万·hm-2基本苗的处理产量最高,达 9 066.9 kg·hm-2。基本苗增加则穗长减少,穗总粒数迅速下降,实粒数下降,导致产量显著降低;基本苗低于34.9万·hm-2则有效穗减少产量降低,但是降低幅度小差异不显著。从生产实际结合本试验结果,机插田基本苗应该控制在30万~35万·hm-2。

表2 不同机插密度对绍粳18产量的影响

表3 不同基本苗对绍粳18产量的影响

2.4 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

表4表明,不同秧龄处理对绍粳18机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秧龄同为20 d的条件下,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表现为先增后减,以6月3日播种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播期的产量;6月12日播种的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播期的产量;其余播种期产量差异不显著。绍粳18属感光性强品种,过早播种并不能明显提早成熟,反而会增加田间郁闭度,增大倒伏和遭受病虫危害的风险而减产;反之,过迟播种,植株营养生长不足,有效穗和实粒数下降而导致减产。

表4 不同播种期对绍粳18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绍兴地区绍粳18机插栽培的适播期为5月29日至6月3日。适宜播种量为每个秧盘干种子50 g,考虑到种子发芽率和秧苗成活率,建议大田用种量22.5~26.6 kg·hm-2。播种量过低,不利于机插效率,且育秧、插种等生产成本增加,不利农业增效。秧龄控制在20 d左右(叶龄3.2~3.6叶)机插,根系盘结好,秧苗素质高,机插后秧苗活棵返青快,有利形成高产结构,秧龄过长会导致机插后秧苗返青分蘖慢,不利于形成高产结构。机插密度对产量有较大影响,18万丛·hm-2的产量最高,此后随着机插密度增加产量大幅下降,因此建议的最佳机插密度为15万~18万丛·hm-2。基本苗数最好控制在27万~35万·hm-2,但是从节本增效及增加植株抗倒性考虑[1-2],宜适当降低插种密度,减少基本苗数,实现高产高效。

[1] 杨祥田,林贤青,王旭辉,等.超级稻不同移栽方式对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J].浙江农业学报,2008(1):6-9.

[2] 骆江英,刘惠芳,陈国安.高肥力下水稻甬优12的施肥探讨 [J].浙江农业科学,2012(9):1237-1239.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511

:B

:0528-9017(2014)04-0476-03

文献著录格式:赵鹏珂,谢迪,王志祥,等.水稻绍粳18单季机插栽培技术试验 [J].浙江农业科学,2014(4):476-478.

2014-01-09

赵鹏珂(1983-),男,博士,研究方向水稻遗传育种。E-mail:zhaopengke@yahoo.cn。

猜你喜欢
秧龄基本苗播种期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播种量与秧龄对秧苗素质及其垄作梯式栽培产量的影响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早稻株两优609和金早47施氮量与移栽秧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