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袪浊法治疗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文献研究

2014-02-05 14:43谈佳佳刘怀珍张进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运化健脾病机

谈佳佳 刘怀珍 张进军

健脾袪浊法治疗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文献研究

谈佳佳1刘怀珍2*张进军2

(1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00)

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西医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药物均有一定不良反应,中医以健脾袪浊为法可取得较好疗效,综合历代文献,并结合现代方法研究健脾祛浊法的作用机制,对以后临床用药有着指导作用。

健脾袪浊;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文献研究

糖尿病脂代谢紊乱于古代并无统一描述,但糖尿病是属中医学“消渴”范畴,而脂代谢紊乱多属中医学“痰湿”、“眩晕”“中风”“胸痹”“瘀血”“痰核”等范畴,而两者关系密切,在传统医学文献中常见二者同时出现,而在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发生过程中,脾虚痰浊阻滞是其共同的发病基础,故予以益脾气化痰浊乃标本同治之法,在历代文献中对其论述颇多,总结其文献研究,可深入了解健脾祛浊法在实验及临床上的疗效及机制。

1 历代文献对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论述

在历代文献中散在着对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的论述,综述文献中对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论述情况如下。

1.1膏脂说《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逆、发满,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提示膏粱厚味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灵枢·卫气失常》:“人有脂,有膏,有肉。”这里的膏脂形体则指肥胖,并认为脂质来源于津液。《灵枢·逆顺肥瘦》篇曰:“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指出肥胖之人多好贪食多饮,并描述了肥胖之人的形体表现。《景岳全书·杂证谟》有载:“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提示消渴病的病因有饮食肥甘、劳逸过度,并提出此病常发于富贵之人,少见于贫苦之民。清代张志聪集注《内经》云:“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发泄于腠理,淖泽注于骨,补益脑髓,是津液注于三百六十五节,而渗灌于皮肤肌腠者也,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盲丰满……气味所生之津液,从内之膏肓而淖泽于外,是以膏肥之人,其肉淖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外内之相应也。”明确指出饮食精微经运化荣于全身,但超过人体所需则变化为膏脂储于皮下、内脏,称为“膏肥之人”。

1.2消瘅说首见于《内经》,在《灵枢·五变》中:“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五脏虚弱,正气不足则容易发消瘅病,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也说:“凡治消痒、仆击、偏枯、妾厥、气满发逆……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优之疾也。”可以认为消瘅为消渴病的发展。

1.3脾瘅说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其中记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脾瘅”、“消渴”即现代医学糖尿病,这是古人对糖尿病较早的描述,并且提出其为多食肥美甘厚之物,脾胃运化失宜所致,治宜健脾祛浊消瘀。

综合以上古代文献,关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其基本论点为“膏”“脂”“肉”,其病因病机最常见为饮食失节所致脾胃运化失常,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其治疗大法应为健脾祛浊。

2 当代中医对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者对糖尿病脂代谢紊乱从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病因病机研究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病因主要有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而糖尿病脂代谢紊乱与饮食密切相关,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形成脂浊,郁久生热,伤津致瘀,痰瘀互结于体内而发病。

消渴病机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迁延日久至气阴两伤,瘀血燥结,痰浊内聚导致脂膏形成。本病涉及到多个脏腑,不仅影响阴阳气血津液生成与运行,而且产生热、湿、痰、瘀等多种病理产物,其病性虚实夹杂。在脂代谢紊乱的病机研究中,苏会钦[1]认为脾胃失调是关键,痰瘀形成是主要病理产物。

2.1.1肝郁脾虚肝主疏泄,肝气郁滞,木亢乘土,致使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紊乱,上不能输华盖,中不能转输,使精微郁于血中或随清气下泄。脾胃是化生水谷精微的主要脏腑,脾主运化功能健旺,脂质消化吸收输布功能才能健全,机体内的脂质成分、比例才能保持正常。相反,脾运化功能失常,脂质代谢就会出现异常[2]。沈玉国[3]亦综合文献及其用药经验,认为脾虚是糖尿病前期的基本病机。因此,脾运化功能的正常是保证机体内脂质代谢正常的关键。

2.1.2痰湿内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4],脂质代谢异常是痰浊的物质基础,随着病程进展,凝血机制出现异常,呈现痰瘀痹阻的客观指征,且瘀血、痰浊所致内皮细胞损伤也与高脂血症有关。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与脾关系最大,脾胃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而瘀阻体内,痰湿壅滞,又困脾使之运化失常,以至脂膏沉积,壅塞经脉,而发为此病。

2.1.3肾精亏虚李玉兰[5]指出肾精亏虚是脂代谢紊乱的病理基础之一,肾脏所藏之精既影响到气血的生化,也是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肾气虚衰,使五脏六腑精、气、血渐虚,脏腑气血虚弱则机体功能减退,脾气虚弱则运化无力,致水湿内停不得运化,内阻日久成瘀则易引发高脂血症。

2.1.4瘀浊互结血糖、脂肪和蛋白质本为机体所需之水谷精微,代谢失常则“变化而赤是为血”,若失常异化则清浊混淆而瘀生浊邪,久之积于血分,并渐由浊致毒,毒浊日久不清,或与痰热湿瘀互结,入络或深伏于内则变生他证而发病。由浊致毒是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及脂毒性产生的根源。另曲丽丽[6]认为痰湿内生,膏脂浊化聚集增多,伏于脉道,积久不去,妨碍气机,血行不畅,滞而为瘀,瘀浊混结而脂代谢紊乱更甚。

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病机研究发现,脾虚湿阻化浊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各种病因最终皆可导致脾虚湿阻,而最终因脾失健运,湿浊停留体内日久而成糖脂代谢紊乱。

2.2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辨证论治根据临床统计,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可将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分为痰浊阻遏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脉络证五个主要证型,并对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治疗时应在用健脾化浊的基础上对各证型各有侧重为原则。

3 现代中医对健脾祛浊法的运用

在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治疗上,现代中医多运用健脾化浊法治疗,并且都取得很好的疗效。如雷福云[8]在健脾化浊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38例中发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认为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以脾虚失运为本,痰湿、瘀滞为标,治宜健脾化浊,使痰湿、瘀血得以化解而成效。刘怀珍等[9-10]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益气健脾、活血化浊方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糖脂代谢,血游离脂肪酸(FFA)、TNF-α的影响,结果:健脾消脂方能有效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治疗后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及ox-LDL、IRI、SOD、GSH-PX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显著。表明健脾消脂汤对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与控制了患者的高血糖状况、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应激、保护微血管功能、改善血液瘀阻状态从而调节脂毒性对血管的损伤有关。张玉禄等[11]观察健脾化浊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瘦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瘦素水平、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改善肝功能等作用有关。李居一等[12]通过观察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用健脾消脂汤后的疗效,得出健脾消脂汤组疗效明显优于护肝片组,值得进一步研究探明机制。孙建光[13]等通过观察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运用健脾化浊法后的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发现健脾化浊法组综合疗效优于应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的对照组。龚光明[14]等在临床上观察发现运用益气健脾化浊法干预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降糖减重、降压调脂功效,且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在改善全身症状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同时健脾化浊法对干预脂代谢紊乱亦有较好疗效,龚一萍[15]等研究发现利湿化痰健脾法通过升高高脂血症大鼠动脉壁内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素的表达而达到调节试验大鼠的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可知健脾化浊法对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均有较好治疗作用。

中医学重视整体观,中药复方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机制虽不明,但其疗效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的关注,中药复方甚至中药单药的研究近年来层出不穷,本文结合大量临床文献研究及大量实验证明,健脾化浊法干预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虽尚待研究,但根据询证医学的原则,可在临床上普及开来,为解决患者病痛提供新路径,为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提供新依据。

[1]苏会钦.心脾相关理论在脂代谢紊乱人群管理中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4.

[2]王朋.脾运化功能是脂质代谢的关键[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6(20):23-25.

[3]沈玉国.从脾虚探讨糖尿病前期的基本病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7):740-741.

[4]刘卫红,张琪.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痰瘀演变的代谢组学研究[J].中医杂志,2008,49(8):738-741.

[5]李玉兰.从中医学角度探讨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J].四川中医,2010,28(3):17-18.

[6]曲丽丽.血脂异常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6.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8]雷福云.健脾化浊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3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6):18.

[9]刘怀珍,吴守锋,谈佳佳.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5):1-3.

[10]孟海雷,刘怀珍,张进军.健脾消脂方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30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3,45(4):88-90.

[11]张玉禄,周英武,张进虎,等.健脾化浊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瘦素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9):97-99.

[12]李居一,刘怀珍,张进军.健脾消脂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3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8):676-679.

[13]孙建光,王伟芹,王琼.健脾化浊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2,25(11):11-14.

[14]龚光明,李洁,亓鲁光,等.益气健脾化浊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12,44(6):47-49.

[15]龚一萍,周少玲,张俊杰.利湿化痰健脾法对高脂血症大鼠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素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1):22-24.

The liter ature study about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combined lipid metabolic disturbance with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eliminating turbid urine therapy

Tan Jiajia1Liu Huaizhen2Zhang Jinjun2
(1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00,China;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00,China)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combined with lipid metabolic disturbanc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Th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has a certain effect,and also has some adverse reactions.However,the treatment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is called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eliminating turbid urine therapy has a well effect.The article was concluded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eliminating turbid urine therapy and give some instructions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of the patients.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eliminating turbid urine therapy;Diabetes;Iipid metabolic disturbance;Iiterature research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4.008

:1672-2779(2014)-04-0017-02

杨 杰 本文校对:刘怀珍

2013-11-06)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运化健脾病机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羌医学病因病机概述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