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升综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2014-02-07 02:38静,王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医学

张 静,王 璐

(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陕西某大学在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将“为人诚实、基础厚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下得去、用得上、上得来,有业务能力、有创新精神”(简称“四实、三得、二有”)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也是社会对医学教育的迫切要求。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又要符合医学学科的特点和规律,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多进行临床实践被国内外认为[1-2]是好的举措。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2008、2009、2010级麻醉专业学生,每班60人,共计180人。所有学生均为普招生,其年龄、入学成绩均无统计学意义。2008级学生为对照组(未实施早期接触临床计划组);2009级学生为实验1组(实施一次早期接触临床计划组);2010级学生为实验2组(实施三次早期接触临床计划组)。各组学生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与目标均相同。

2.实践教学组织。采取暑期见习和课余见习。

3.研究方法。对照组学生未实施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教学活动;实验1组学生利用暑假完成了一次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教学活动;实验2组学生在完成主要基础课程后利用寒暑假完成了三次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教学活动。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主要内容是:(1)初步了解医疗环境,早期进入专业角色,如了解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了解病人,学会与人沟通技巧等;(2)初步学习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如学习门诊和病房医师如何接诊和处理病人,学习医师和护士的工作流程、学习生命体征的检查方法、学习问诊的方法、内容等。

4.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体系,包括临床教师、学生双向问卷调查、见习实习效果对比分析。

二、结 果

综合评价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生在基础—临床结合比较紧密的桥梁课程和临床课程两组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2组明显优于实验1组(P<0.05)(见表1)。教师、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活动的效果综合评价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的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过多次的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活动效果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1 各组学习医学不同阶段课程成绩比较

*P<0.05 vs对照组,△P<0.05 vs实验1组

表2 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活动的效果评价

*P<0.05 vs对照组和实验1组

三、讨 论

1.早期接触临床的必要性及意义。为使医学教育模式更能符合医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克服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种种缺点,如何更好地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体系,是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早期接触临床成为目前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3]。早期接触临床,即提前为医学生创造接触临床一线和病人的环境及条件,采取诸如“预见习”、早期观摩、实地演练、临床知识座谈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医学生在与病人和临床接触过程中,了解、熟悉和学习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及见习、实习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通过早期接触临床,观察、了解基本医疗程序,培养医学生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增加学生接触社会实践与社会问题的机会,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医学生博爱、人道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4-5]。

对三组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活动的效果综合评价分析表明,进行过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活动的学生无论是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在专业认知度、临床思维能力与医患沟通的认识、医生职业使命感等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经过多次早期接触临床计划活动效果更为明显。这说明早期接触临床确实能够弥补目前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基础与临床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积极性欠缺等弊端,实现人才培养中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6-7]。

2.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探索与实施。(1)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体系的构建。经过逐步的探索和发展,构建实施分阶段的校内实验实训—早期接触临床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考核“四维”校内校外不断线的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体系。①校内实验实训:加强学生进入临床后“三基”的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技能操作方法;②早期接触临床教育:了解和熟悉医院的一般工作程序及各种医疗制度;③临床见习实习培训:包括三个重点: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临床岗位技能训练;④毕业考核:考核评价方法量化制,制定详细的考核知识要点和评分标准。(2)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活动的有效措施。①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活动的时机。将医学生开始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活动的时间选择从二年级开始,此时学生的基础课程已基本学习完毕,逐渐进入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此时在学生边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给医学生一个到临床上接触患者,接触整个诊疗过程的机会,那么在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的影响下,对更好的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的学习的逐渐深入,活动的形式逐渐趋向多样化,使学生对医学的认识由了解到熟悉,知识由死记硬背到融会贯通,态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最终使他们爱上医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②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学校组织实施需要注意有效的宣传动员、指导教师的选聘、过程监控、效果考核等几方面的问题。有效的宣传动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此项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导教师由各级医院具有主治及主治以上职称的在职专任医师担任,学科不做限制。实施过程中,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科、科室、学生具备的能力提出学年具体培养目标、措施以及培养计划。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早期接触临床计划学生手册》,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手册》上规定的各项内容,适时跟踪调查,效果考核按照指导教师制定的目标进行。(3)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活动的注意事项。由于参与早期接触临床项目的学生尚未系统学习临床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生接触病人时的学习指导工作,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实施早期接触临床,加强基础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可以把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符合医学实践性强的特点,能够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Sonia Littlewood,Valmae Ypinazar,Stephen A Margolis,et al.Early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 social responsiveness of clinical education:systematic review[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5,331(7513):387-391.

[2]张 凤,乔宇琪,邵 莉,等.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71-72.

[3]L Rooks,R T Watson,J O Harris.A primary care preceptorship for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coordinated by an Area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program:a six-year review[J].Academic medicine,2001,76(5):489-492.

[4]Steele D,Susman J,McCurdy F,et al.The Interdisciplinary Generalist Project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J].Acad Med,2001,76(4):121-126.

[5]王南平,肖长义,刘先哲.五年制临床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效果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77-1178,1186.

[6]邓维秀,彭吉林,李平飞,等.PBL结合早期接触临床的免疫学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18-119.

[7]欧维琳,朱春江,李 雄,等.早期接触临床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8,21(6):1201-1203.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