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校园网络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4-02-07 02:33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生校园

李 强

(山西医科大学宣传部,山西 太原 030001)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网络的开放性与多元性给医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再加上原有医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当前的医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发展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发掘网络化的有利因素,通过运用可控性和影响力较强的校园网络作为医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水平。

一、当前学校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山西省三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中,选取大学一年级到五年级1200名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内容围绕医德教育状况进行展开。通过调查发现,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对医德教育的重视不足,实践指导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医德教育课在被调查的这几所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均被列为选修课,而且课时数量被严重压缩,对医德是医学的本性、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仍然认识不到位[1]。此外,在教学形式上仍是以单向度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交流。在教学内容上,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伦理作为主要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

2.对医德教育的评价缺乏系统性,反馈机制不健全。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医德教育评价也应当进行系统评价。然而,目前对医德教育效果的评价主要以试卷考试成绩为主,而对医德情感的培养、医德意志的磨砺和医德行为的养成等一系列医德体系指标则无法进行综合评价。在教育反馈方面,主要通过卷面成绩进行单一层面的反馈,而对学生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医德自觉、是否养成了良好地道德习惯、是否形成了坚定地医德意志等方面情况则无法掌握和判断。

3.教师专业背景与讲授内容不对称,培养过程单一化。医德教育者是医学生的医德知识传授者和医德行为的引导者。他们既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然而,目前担任医德教育课的教师,大多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哲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兼任,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课堂讲授对医学生进行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将医德教育理论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更无法效地在学习生活中和临床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医德情感、锻炼他们的医德意志、引导他们的道德行为。

二、网络化对医学生医德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及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影响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容易使医学生形成错误的医德认知。有些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吸引关注度,大肆宣扬医院乱收费、医患矛盾纠纷、医护人员侵害患者人身权利等负面消息,使医学生对医生“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对医学生的道德认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虽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和快捷,但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时常在上课时间用手机上网,甚至一些学生旷课去上网打游戏、聊天。学生长期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社会实践力和自主创造力逐渐削弱,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逐渐淡化,医学生医德自觉的培养受到限制[2]。

三、运用校园网络提高医德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1.加强网络引导,提高医学生医德认知。学校可以通过在校园网上开设BBS论坛、SNS社区和微博论坛等交流平台,让学生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医患矛盾问题和医德医风滑坡现象进行讨论,由老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们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在讨论与交流的同时,要运用典型模范事迹与不良医风医德的事例进行对比说明,通过互动、探讨、辩论的方式进行思想交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通过利用校园网络交流互动的方式,使医德教育变得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易于接受[3]。在对我校医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医德认识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见图1)。

2.建立系统的校园网络管理机制,培养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自觉。学校通过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思想政治水平高、网络技术能力强、熟悉网络心理和网络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4]。通过将学校网络管理技术部门与

注:该图是对全校五年制临床专业386名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后的统计比较

图1 开设校园社区和校园微博后,医学生医德认识的变化情况(单位:%)

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形成技术监管、思想引导、理论教育三轮联动机制。一方面加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筛查与过滤,抵制有害信息在学生中传播;另一方面加强对医学生医德信念和医德情感的正确引导,培养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逐渐使学生在没有监管与约束的情况下主动遵守医德规范。通过校园网络管理机制的建立,学生逐渐由道德他律转化为道德自律,逐步完善自身的医德品质(见图2)。

注:该图是对全校五年制临床专业386名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后的统计比较

图2 建立校园网络管理机制之后医学生医德自觉地变化情况(单位:%)

3.构建医德教育网络平台,激发医学生的医德情感。运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以引导和培养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旨的医德教育专题网站。树立“网络育人”的观念,打破传统教育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增强医德教育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扩大医德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3]。通过开通校园网络视频,将医疗卫生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以及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整理编辑成主题系列视频材料。用他们的高尚医德;严谨治学的态度;治病救人的医道仁心来感染学生。用这些真切、感人、鲜活的真实事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5]。

4.建立医学生医德网络评价体系,规范医学生的医德行为。通过校园网络,建立系统、完善的医德教育网络评价体系,健全医德教育反馈机制。可采取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交叉的评价形式。在评价方法上采取问卷调查和量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使用校园网络后与没有使用之前,在医德认知的提高、医德情感的培养和医德意志的养成方面有什么差别;了解学生喜欢以什么样的形式接受网络医德教育以及喜欢什么样的医德教育内容[6]。可以通过同学、实习单位和社会团体运用校园网络对本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情况通过量化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价值观念、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医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通过建立网络评价体系,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医德行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见图3)。

注:该图是对全校五年制临床专业386名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后的统计比较

图3 建立医学生医德网络评价体系后对医学生医德行为的影响(单位:%)

[1]赵 政,杨增茹,剧静宜.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7):17-19.

[2]李 琪,张艳清,杜长林,等.网络对医学生的消极影响与思政教育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2(8):28-31.

[3]陈 敏.网络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116-1117.

[4]章成斌.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网络德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5):649-650.

[5]高 袅,孙靖靖.浅谈医学生医德信念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43-144.

[6]王晓玲,王俊颖,邓小英,等.网络条件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初探[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5):748-749.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生校园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