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研究

2014-02-08 07:06张立威黄婉霞徐庆锋苏慧萍涂正杰王心旺王家骥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评判全科医生

张立威,黄婉霞,徐庆锋,苏慧萍,涂正杰,王心旺,王家骥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重要策略,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培训效果评估是确定培训总价值的过程[1],通过系统地收集必要的描述性和判断性信息,以帮助做出关于选择、评价和修改培训活动的决策[2]。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涉及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及基层实践培训多个环节,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国内对于全科医生培训效果评估研究较少,尚未建立起综合性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及体系。本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全面评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旨在探索全科医生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并为持续改进全科医生培训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基本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广东省2011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451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学员来自河源、惠州、韶关、清远等15个经济欠发达地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其他基层医疗机构。

1.2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培训效果评估中常使用的经典培训评估模型是由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教授提出的四级评估模型[3],该模型将培训效果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本研究以柯氏评估模型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具体请参见本刊2013年第16卷第7A期《基于德尔菲法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一文。

1.3 资料收集 根据已建立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制定评估问卷,于2011年5月—2012年12月对参加2011年广东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451名学员进行全程跟踪评估。(1)采用自评的方式,在培训前后分别对学员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每一项目的评价等级包括:“很不熟练”、“较不熟练”、“一般”、“较熟练”和“很熟练”,依次赋值为1~5分。根据培训后学员知识技能的自评分值提高程度来评价学习效果,评价等级包括“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很好”。(2)培训后请学员对培训项目进行质量评价,理论培训质量评价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实施、培训保障四个方面,实践培训质量评价包括培训环境、培训师资、培训活动、培训保障四个方面,评价等级分为“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很好”。(3)培训后3~6个月通过信函的方式对培训学员、单位领导及学员同事进行追踪调查,内容为培训后学员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工作过程、发展能力、服务结果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评价等级分为“没有改善”、“稍有改善”、“有一定改善”、“较大改善”和“很大改善”。对于收集到的问卷资料,进行统一编码,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均采用双人双次录入,并对录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是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根据多个评价因子,评定某事件所属等级或类别和进行决策的过程,由于该方法数量划分带有不同程度模糊性,所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使客观事物的评价趋于合理可靠[4]。对于全科医生培训效果,可由若干单一因素构成总的评估因素集:U={U1,U2,…Un},其中,Ui={ui1,ui2,…uiki},i=1,2,…n,即每个单一的因素Ui中含有ki个低一层次的因素,由此构成多层次的因素模型。将每个因素分为五个评价等级:即评语集V={v1,v2,v3,v4,v5}={很差,较差,一般,良好,优秀}。对于每一个因素Ui,因素集与评语集的模糊关系可用模糊矩阵Ri表示:

2 结果

2.1 培训对象的一般资料 参加本次培训学员共计481人,完成全部追踪评价的学员为451人,资料有效回收率为93.8%。接受评价的学员中,男379人(占84.0%),女72人(占16.0%);年龄为23~54岁,平均(34.0±5.5)岁;学历:中专及以下78人(占17.3%),大专270人(占59.9%),本科103人(占22.8%);职称:副高及以上6人(占1.3%),中级71人(占15.8%),初级及以下374人(占82.9%)。

2.2 培训效果的模糊综合评判

2.2.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二级指标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U11={1.1.1培训内容,1.1.2培训师资,1.1.3培训实施,1.1.4培训保障};U12={1.2.1培训环境,1.2.2培训师资,1.2.3培训活动,1.2.4培训保障};U31={3.1.1工作质量,3.1.2工作效率,3.1.3医疗管理能力,3.1.4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U32={3.2.1对待患者的态度,3.2.2职业责任感,3.2.3团队合作意识,3.2.4组织纪律性};U33={3.3.1终生学习能力,3.3.2创新能力}。根据已经建立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权重集为:A11={0.27,0.27,0.24,0.22};A12={0.22,0.30,0.24,0.24};A31={0.26,0.24,0.24,0.26};A32={0.26,0.27,0.24,0.23};A33={0.56,0.44}。由评估主体对各因素进行评价,根据各评价等级所占百分比确定的模糊矩阵为:

按公式1对R11、R12、R31、R32、R33分别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出综合评判向量:B11=(0.002,0.012,0.157,0.387,0.442);B12=(0.003,0.011,0.141,0.434,0.411);B31=(0,0.023,0.127,0.426,0.424);B32=(0,0.013,0.102,0.368,0.517);B33=(0.006,0.065,0.226,0.431,0.272)。

2.2.2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一级指标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U1={1.1理论培训,1.2实践培训};U2={2.1理论知识,2.2实践技能};U3={3.1工作过程,3.2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3.3发展能力};U4={4.1工作计划完成情况,4.2服务对象满意度,4.3投诉、纠纷情况}。根据已经建立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权重集为:A1={0.45,0.55};A2={0.47,0.53};A3={0.34,0.31,0.35};A4={0.35,0.35,0.30}。确定的模糊评估矩阵为:

将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各个结果看做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得到:

按公式1对R1、R2、R3、R4分别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出综合评判向量:B1=(0.003,0.011,0.148,0.413,0.425);B2=(0,0.075,0.209,0.552,0.164);B3=(0.002,0.034,0.154,0.410,0.400);B4=(0.001,0.020,0.095,0.376,0.508)。

2.2.3 三级模糊综合评判 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总效果进行三级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U={1.反应层,2.学习层,3.行为层,4.结果层}。根据已建立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权重集为:A={0.23,0.27,0.27,0.23}。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各个结果看做三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得到:

根据公式1计算综合评判向量:B=(0.001,0.037,0.154,0.441,0.367)。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良好”这一等级的隶属度最高,可以认为本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的综合效应为“良好”。反应层和结果层综合评判结果为“优秀”,学习层和行为层综合评判结果为“良好”,四个层次中效果分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结果层、反应层、行为层和学习层,见表1。

表1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Table1 The results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first grade indexes of job-transfer training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向量综合评判结果分值排序反应层B1=(0 003,0 011,0 148,0 413,0 425)优秀84 922学习层B2=(0,0 075,0 209,0 552,0 164)良好76 104行为层B3=(0 002,0 034,0 154,0 410,0 400)良好83 443结果层B4=(0 001,0 020,0 095,0 376,0 508)优秀87 401

3 讨论

本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的总体效果为“良好”,从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来看,反应层和结果层评判结果均为“优秀”。反应层是培训效果的首要层次,培训学员的满意度可能会影响其他层次的效果。结果显示反应层效果分值较高,说明培训学员对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的总满意度较高,这与张俊杰[5]的研究结果一致。结果层反映培训对个人绩效以及组织发展的远期影响和作用[6],结果层的效果分值在所有层次中最高,表明本次培训的远期效果好,培训效果得到了学员单位领导、同事以及学员本人的认可。

本研究显示,学习层和行为层的效果相对较差。学习层效果分值最低,仅为76.10,说明学员在知识技能水平改善方面尚有一定提升空间。有研究显示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7],因此,今后培训应注重培训内容的选择。全科医生不同于专科医生,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内容的安排应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和全科医生的特点,注意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前应做好培训需求调查,明确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7]。此外,应该考虑学员年龄、学历、职称等个人因素,积极开展分类分层次的培训。行为层反映学员工作表现的改善情况,从模糊矩阵R3可以看出,学员的“发展能力”改善幅度相对较小,提示在今后培训过程中,应该加强学员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过程中,涉及多种因素且相互作用,大多数指标都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培训学员及利益相关人员进行主观评价,评价中存在大量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能更好地揭示被评价对象的模糊概念[8]。应用模糊综合评判进行全科医生培训效果评估,既考虑了培训效果的模糊性,又可以得到比较确切的综合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 Lewis Philip,Thornhill Adrian.The evaluation of training:A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pproach[J].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1994,18(8):25-32.

2 Sunita Dahiya,Ajeya Jha.Review of training evalu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munication,2011,2(1):11-16.

3 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詹姆斯D.柯克帕特里克.如何做好培训评估:柯氏四级评估法[M].奚卫华,林祝君(译).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1-39.

4 孙振球.医学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3-115.

5 张俊杰.江西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D].南昌:南昌大学,2012:35-37.

6 张立威,黄婉霞,徐庆锋,等.基于德尔菲法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2271-2273.

7 徐庆锋,苏慧萍,涂正杰,等.全科医师骨干理论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3950-3952.

8 郝芳,邓新华.模糊综合评判在饭店员工培训评估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96-98.

猜你喜欢
评判全科医生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最美医生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