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温馨和谐的公租房社区管理新模式——以城南家园为例

2014-02-09 01:51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城南租房家园

王 玥

(重庆南岸区委党校,重庆 400067)

安其居,才能乐其业。近3年来重庆市将建设3 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1]。作为主城核心区的南岸,正逐步建成8到10万人居住的公租房小区——城南家园,截至2013年10月,已入住3万多人。城南家园的建成,给南岸区带来了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多次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公租房解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使这类人群的基本生存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大的缓解,但是在小区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很容易形成所谓的“贫民窟”,引发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所在区域的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将紧邻南岸区委区府的城南家园建设好,构建一个互助互利、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有文化氛围的和谐社区,就成为摆在南岸区社会建设中一个现实的难题。为此,我们多次深入城南家园所在的社区和相关部门,走访座谈,收集意见和建议,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温馨和谐的公租房社区管理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城南家园”公租房及社区管理现状

1.“城南家园”公租房基本情况。“城南家园”位于南岸区茶园新城的中心地域,与南岸区委区府所在地相距不到一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共计33 267万套,预计签约入住完后达到8~10万人。“城南家园”于2012年8月15日开始签约,截至 2013年10月,已入住17 000余户,33 600余人。其中低保1 206户,60岁以上1 112人,70岁以上独居老人67户,残疾740余人、劳释人员393人、吸毒人员167人、流动党员465人。目前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人,另外正在组建公租房第二个社区(编制10人),辖区单位10余个。公建配套有幼儿园3所(未启用)、小学1所(未启用)、社区管理、商业用房等。

2.“城南家园”公租房社区管理现状。目前成立了水云路社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副书记1名,副主任1名,工作人员3名。管理上实行“两委一室三平台网格化”,即党委和居委会领导下的群众服务工作室。由于社区服务大厅还没有完成装修,公共服务方面虽已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目前,为满足社区居民就业的需要,社区通过张贴栏发布了有关就业信息,还成功举办了公租房小区招聘会;社区集中对低保户和孤寡老人进行了慰问和救助,还制定了走访责任制度;社区建立了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能满足日常疾病的检查与药品供应;社区建立了警务室,现有警员5名,深入到社区,不定期进行安全巡逻。社区内还有网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活动场所、超市、菜市场、便利店、药店等,基本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及运动锻炼之需。社区还已建立了8支志愿者队伍,开展了多种活动;社区居委会还成功举办多场文艺汇演、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讲座、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法制宣传活动等,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二、“城南家园”公租房的社区管理主要问题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要将城南家园建设成温馨和谐的公租房社区。然而,目前至少存在下列问题与上述要求和目标不适应:

1.公租房社区管理的政策配套滞后,导致缺乏明确依据。从中央到各省市分租房的建设发展较快。重庆市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的精神,并结合重庆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设公共租赁房,并于2011年3月对公租房入住申请进行了第一次摇号分配。目前重庆市相继出台了多份公租房有关的文件:包括《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重庆市市级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等。可以说,近几年来,就重庆市而言,已建了多个公租房社区。但在诸多的公租房文件中,对于社区管理方面的配套文件相对缺乏。公租房社区与一般的社区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入住对象是社会的低收入阶层,其生存困难比其他群体要多,而对其如何实施管理,缺乏相关政策。这对于当地政府的管理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再加之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造成社区平时忙于应付行政事务而无暇顾及居民自治,特别是公租房这一新兴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本身就不强,若不理顺社区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和谐社区就无法实现。

2.多个管理部门的职责界限模糊,导致责权不清。公租房社区管理的参与部门非常多,有房屋管理中心、天文街道、公租房社区、派出所、物业公司等,涉及政府主管部门,房屋产权人、承租人、运营机构及其选聘的服务公司,以及居委会等社区管理者;管理内容多:有装修房屋、配置家具家电、维护维修、对承租人的资格审核、监督租赁使用等等。各个部门在工作实施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矛盾和冲突,因为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存在权限重叠、执法范围过大、职责不明等问题,甚至还存在越权和职能缺失的情况。

3.社区配套体系不完善,导致服务缺乏。社区基本服务不健全,如居家养老服务、托老托幼服务等非常缺乏;还存在交通不畅通问题,入住居民普遍反映,目前公交车辆开设的线路十分有限,出入极其不便。

4.居民结构较复杂,导致凝聚力缺乏。首先,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不一致,导致居民日常的管理带来困难,如:低保户的日常公益性劳动无法保证,需要社区盖章认可是贫困人口的相关证明无法保证,社区换届选举的居民选票最终确定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其次,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太强。入住人员广,来自五湖四海,风俗习惯差别较大。其三,是老龄化及孤寡老人较多。社区目前有独居老人就60多户,老龄化600余人。老年人有许多特殊的生理、心理和交往需求,这对社区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四,公租房小区户主的变更困难,人员的登记备案及监控比较困难。

5.社会组织建设较弱,导致生机活力缺乏。社区党建自治队伍缺乏,尽管已有党员队伍,但由于新兴社区社区居民之间不熟悉、不了解,难以产生信任和进行有效沟通;再者志愿者队伍缺乏,由于社区内主要居住的是弱势群体,更多考虑的生存方面问题,没有余力进行志愿服务,居民参与度不高。另外,也缺乏很好的机制和办法来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6.社区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应对力缺乏。社区工作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较为复杂、繁琐,但社区管理人员待遇与之不对等,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易激发;另外,也没有很好的岗位晋升渠道和培训学习机会,工作人员的未来职业规划也受到较大影响。

三、对“城南家园”公租房构建温馨和谐社区的建议

构建温馨和谐的社区,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就近期而言,主要是社区的硬件设施的配备、救济的发放;从长远看,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各种社会组织为载体,构建起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使大部分社区建成服务完善、文化繁荣、公平有序、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的社区[2-5]。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大胆创新,构建社区管理新模式。南岸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是两委一室三平台网格化管理,根据公租房小区的实际情况,可继续细化,如图1:

图1 社区管理模式

“一个核心,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一个核心即党委党组织的领导下,居委会开展工作。居委会下面又细分为会议制度、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三者各自按自己的职责运行工作。(1)居委会下的会议制度,可根据公租房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般来说,有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议事协商会议、社区驻地共建协调会议制度等。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是决策层,社区议事委员会是社区的议事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执行层。社区驻地共建主要针对房屋管理中心、茶园管委会、公租房社区、派出所、物业公司等,旨在解决遇到的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协商处理而特别设立的会议。(2)社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社区就业、社区救助、卫生服务、文化服务、教育和体育服务、老年人和青少年服务、环境服务、心理咨询、交通服务等孵化和培育引进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内容。(3)社区工作站主要是做政府下沉到社区的工作。我区本身就有3个平台:党建服务平台、综治服务平台、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结合公租房小区特点,建议加上流动人口服务平台和电子信息化平台。

2.完善机构,协调社区各项事务顺利进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一根针”又为“千条线”所累。各个部门需要的基本数据都是从社区统计,社区工作繁而杂。针对小区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建议成立相应的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门指导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另外,建议成立相关公租房管理指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负责人,副组长由相关区级部门分管领导担任,由环保、民政、财政、公安、价格、残联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公租房管理有关工作。

3.多举并下,积极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公租房小区外来人口多,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文化程度、工作经历都不一样,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居民的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通过举办讲座等各种活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二是开展登山比赛、厨艺比赛等活动,促进构建和谐的邻里文化。三是通过科普教育及宣传,丰富科普文化生活。四是构建图书馆,定期更换报纸张贴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渐培养居民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4.理清关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必须理清楚政府、社区、市场三者关系。政府主要提供公共服务;社区主要提供自助互助服务,成立居民议事中心,开展自主互助的服务,如志愿者服务、各类社团服务等;市场主要提供便民利民的服务,为社区成员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因此,要使承租者住在公租房小区感受到温馨和谐,就必须抓好公共服务建设。

5.落实政策,加大培育与引进社会组织力度。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我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因此建议:一是政策层面,在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要给民间组织落实好相关的政策,还要制定一定的激励措施,为其提供经费和场地,大力扶持民间组织的发展。二是在公租房承租人需求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分类逐步推进,通过引进或购买各种方式,加大各类社会组织的参与力度。建议重点培育社区服务类组织,主要是便民利民;积极培育社会事务类社会组织,便于公租房日常管理,培育发展社区统计、调查、评估协会等一批能承接政府事务的社区社会组织;逐步壮大文体健身类社会组织,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三是提倡社区居民自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在小区内,成立安全巡逻队进行日常的巡查,组织合唱队或者秧歌队丰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6.以人为本,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社区工作人员身处社区工作第一线,是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主导力量,他们直接面对社区的居民群众开展工作,其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和谐社区建设。从公租房小区承租人的人员结构及类型来看,弱势群体占到了总人数的20%,对于这类人群的日常管理不能简单粗暴,只能依靠社区工作师的专业技术,对其进行心理引导或者疏导,若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此,必须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要建立相应的薪酬、激励和保障制度;还要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帮助他们提高对社区建设性质、特点、工作方式、方法的认识,有计划地对在岗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与各项社区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

四、结束语

随着公租房建设和投入使用的进一步推进,其小区管理问题也在逐步凸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紧紧围绕“服务完善、文化繁荣、公平有序、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的和谐社区建设目标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实现将公租房小区建设成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

[1]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N].重庆时报,2010-06-27.

[2] 郑小曼.重庆市公租房社区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3] 闫建.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基于重庆市“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的调查[J].理论探索,2013(2):82-85.

[4] 廖玉姣.国内外公租房社区化管理对重庆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2(11):67-70.

[5] 彭小兵,符桂清.公租房新型社区治理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2(20):47-52.

(责任编辑 周江川)

猜你喜欢
城南租房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再读《城南旧事》
城南二首(其一)
城南花已开,人间皆可爱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城南旧事
租房客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