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听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前提

2014-02-10 15:16李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随班听力习惯

李力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听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开展以来,随班就读已经成为听障儿童接受教育、融入社会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这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是部分听障儿童不适应普通学校生活,学习成绩跟不上,与班上的正常同学不能很好地沟通甚至被孤立。目前,从康复机构走出的听障儿童中,“回流”现象很严重[1]。本人在长期从事听障儿童的学前康复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近五年来就接收了8名“回流”的听障儿童,“回流”的比例达14.5%,这种现象应引起关注。

1 听障儿童随班就读“回流”的原因分析

导致听障儿童随班就读“回流”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随班就读缺少必要的衔接、康复机构的后续教育跟不上、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重视度不够以及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等,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听障儿童虽然接受了听力补偿(重建),但他们能否清晰准确地听懂对方的谈话,是否有良好的聆听习惯值得关注。聆听能力是人们直接获取信息最为重要的途径,是人类交际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国外资料统计,如果不善于“听”,结果只能接受对方信息的30%[2]。听障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由于听不清楚老师的讲解,就不能完整、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另外,这些听障儿童还可能存在不能听清同学的发言、不会通过与同学沟通在集体中进行合作学习等问题,导致功课跟不上,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最终只能放弃普通学校的学习,重返聋校。这说明,缺乏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听障儿童不能适应随班就读学习的主要原因。

2 针对听障儿童缺乏良好聆听习惯的反思

听障儿童通过助听设备进行听力补偿,虽然具备了对声音的感受能力,但并不表示他就能听清声音、听懂语言,当听障儿童在学习中出现听、说困难时,康复教师和家长应该观察和掌握听障儿童真正的听觉状况,不能将他们当作听力正常的儿童来学习语言,否则易忽视其听觉能力发展。有些教师和家长察觉到患儿听觉不够理想,就利用听、触、摸、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这样对其聆听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因为当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后,听不清和听不懂的问题会逐渐增多,而此时他们听、触、摸、看的机会比在聋校或家庭要少得多,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对听障儿童实施科学系统的听觉能力管理和听觉训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聆听习惯显得尤其重要。

听障儿童由于听觉刺激的缺失,信息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视觉、触觉,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更愿意使用视觉,因为视觉更方便、更直接。尤其是听力补偿不佳的儿童,更愿意使用其他替代交流方式,因此,听障儿童很难自觉形成聆听习惯。聆听是需要学习的,听觉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培养和学习中逐渐训练,在听觉使用过程中获得并提高。因此康复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听障儿童个体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持之以恒,才能逐步帮助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促进他们能更快更高层次地回归主流社会。让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是他们随班就读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 帮助听障儿童建立良好聆听习惯的策略

3.1实施听觉能力管理,确保听觉为先 要使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清晰的聆听各种声音是基础,因此康复机构要尽可能地给听障儿童提供全面的听力学专业服务和管理。康复教师应积极地和听力师、听障儿童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对听障儿童的助听效果及其所处的声学环境进行动态观察和主动评估,并及时调试。通过建立听觉能力管理档案、听力师进班听课、多学科会诊、使用无线调频系统等措施,使听障儿童的助听效果在康复机构和家庭生活等不同环境中保持最佳状态,最大效能地发挥听的作用[3]。

在确保听障儿童听力补偿处于最佳效果的基础上,康复教师与听障儿童交流时,首先呈现给听障儿童的是不加手势等视觉线索的口语,以强化听障儿童的听觉意识,逐步引导听障儿童利用听觉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减少或消除听障儿童对视觉等的依赖。只有这样引导听障儿童借助听觉进行交流和沟通,才可能帮助听障儿童养成好的聆听习惯[4]。

3.2鼓励家长参与,创立聆听环境 康复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听障儿童家长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聆听习惯,并积极创设聆听环境,如引导听障儿童注意聆听周围的自然环境声,使用丰富的语调和富有童趣、感染力、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患儿,让其清晰地辨别出音素、声调、语调,能逐渐听懂并执行各种指令和要求。其次,听障儿童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活动来吸引和维持,教师和家长应组织一些听障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聆听习惯。只要听障儿童乐于聆听,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爱听、想听、会听的好习惯。

3.3运用听能技巧,养成聆听习惯 康复教师和家长要运用一些听能技巧,帮助听障儿童学习聆听,如:与听障儿童平行而坐,必要时通过遮口来遮避视觉线索,使用正常的语速和音量,帮助听障儿童逐渐适应与普通人群交流,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觉记忆能力等[5]。当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水平发展较好后,康复教师和家长要根据患儿的不同言语水平,按照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有意识地锻炼他们在生活中的自主聆听能力和习惯,鼓励他们在有噪声的集体活动中主动听取他人讲话。在听不清楚对方说话内容时,学会“请求重复”,让听障儿童逐渐增强独立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总之,良好的聆听习惯对听障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其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康复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职责,要帮助他们在入普通小学之前就能听清语言、听懂语言,用较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对方进行顺畅的交流和沟通,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适应新生活、新环境。

4 参考文献

1 余小燕. 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回流”的反思[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1):44.

2 周坤. 语文教学应增强听觉能力训练[J].教学与管理,2001,12:42.

3 胡向阳,主编. 听障儿童听能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1~15.

4 胡向阳,主编. 听障儿童全面康复[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108.

5 听觉口语法.聋康网 .http://www.deafchina.com/lib/ting-juekouyufa.html.

猜你喜欢
随班听力习惯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上课好习惯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