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工作刍议
——以海宁市图书馆为例

2014-02-11 19:48张宁梅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出版物文献

张宁梅

(海宁市图书馆,浙江 海宁 314400)

基层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工作刍议
——以海宁市图书馆为例

张宁梅

(海宁市图书馆,浙江 海宁 314400)

地方文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县(市)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地方文献采集类型、采集重点、地方文献采集工作等几个问题的研讨,阐述了对县(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工作的看法,提出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对策。

基层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 采集

图书馆工作可以分为典藏与读者服务两大部分,典藏又以图书的采集为基础。在信息传输越来越便捷、文献出版越来越繁荣的今天,地方文献馆藏的数量多寡、质量好坏应是县(市)公共图书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考核指标。明确了这一点,县(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1 地方文献出版物形式的归纳及采集

1.1 图书文献中纸型出版物的采集

1.1.1 地方文献中纸型正规出版物是指地方文献中印刷型的图书出版物,一般这类出版物都具有比较全面的书目信息报导,地方文献采购人员注重了解正规出版物的出版信息就能获得地方文献出版情况,订购或者直接采购,基本上都能获取确定的图书。

1.1.2 地方文献中纸型非正规出版物的采集

①地方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版物是成书的非正规出版物,这些文献目前大多并无正式的书目信息报导,也基本没有订购、采购的途径,给地方文献的采购人员造成一定的获取难度,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尽可能多途径了解这类文献的撰写出版信息,以确定此类文献的获取方法和途径。一般通过与作者或者编辑职能部门直接联系的形式直接获得。这种出版物是县(市)地方文献工作人员采集地方文献的重点及难点所在。

②除了纸型的成书的非正规出版物质以外,还有一些是地方各行业人士历年或者正在陆续出版的论文。前些年都是单篇复印获取并自拟主题或者由作者汇集合订保存。因为种种原因,地方文献中专业论文采集一直是县(市)地方文献收集中的弱项,因地方文献工作部门行政设置所限,基本缺乏向上级各行政部门、学会、其他各专业机构进行密集型、批量征集各类专业论文的能力,而较之地方文献纸型图书的采集,论文的采集更有分散性的特点。分散发表的论文除了收入中国知网等几个公共图书馆系统已经购买数字作品使用权的数据库可供下载,或者几个经年关注和联系的论文撰写者自行提供以外,基本上无法获取。这种无奈在今年续修嘉兴市志启动时职能部门向所辖各区域图书馆、史志部门发出地方文献论文篇目统计的汇总结果中可以看到。论文的征集其最难处在于论文撰写信息的获取。自嘉兴市社科联关于地方文献采集的函发布以后,依各行政或者专业学会建制能采集到各行政机构或者学会及企业建置的专业或者专题的论文集,也因为行政布置,能征集到个人作者的零星论文,对全局性地改变科学论文的采集状态有决定性的作用。

1.2 非书文献资料的采集

非书资料相对纸型文献而言,主要指地方文献中的那些缩微文献资料、视听文献资料、机读文献资料等非纸型印刷文献。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版和阅读非书文献资料变得越来越方便,地方文献中非纸型文献开始出现并越来越多。非书文献资料的采集获得基本与普通图书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字形式网络资料的采集过程中发现,网络视频等非文字型地方文献资料日益兴盛但采集加工目前尚处于空白。

1.3 期刊、报纸的采集

期刊是不定期或者定期刊行的、内容比较概括、并有不同于普通图书编辑特点的连续出版物。此类地方文献,以政府各局(委)、各群众文化(文学)组织的相关出版物为主。由于期刊的特征,相对图书而言,目前地方文献中的期刊、报纸编辑出版部门比较缺乏保存意识。所以,采集期刊、报纸地方出版物的难度也比较大。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这类出版物出版与停刊的随意性都比较大。这不仅给采集带来困难,同样这种随意性也给加工整理带来了困难。

本次浙江省文化厅地方文献考核细则的制订试行,终止了地方文献部门对期刊、报纸这种连续性出版物“各行其是、自由加工”的历史,但目前如果对这类出版物进行即时加工还缺乏相应的条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类出版物出版、停刊的随意性。笔者认为,对地方文献中期刊、报纸连续性出版物目前还应该先行积累再行整理加工为好,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其出版发行的不确定性给加工整理保存特别是保存造成的不便。

1.4 地方文献资料中零页文献资料的采集

笔者将地方文献中既不是图书也不是期刊报纸,也不是汇编成册的论文的地区、行业广告类产品及其他书证类印刷品纳入此类。地方文献资料中零页文献资料的获取因其产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就笔者几年来已经收集到的印刷品看,其主要是区域性行业广告及书证类资料,主要作用是作为正式史料的佐证,它们可以对各行业现状和历史的研究资料信息提供证据。

曾经有读者在编纂《海宁市场志》时发现有关地方市场形成的最初记载,但缺乏对这条记载的其他佐证材料,于是影响到对地方专业史关键研究结论的形成落实。多年前的这个遗憾也是笔者下决心搜集零页文献的最初动力。依笔者所见,这些文献资料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彰显其珍贵性。这类文献终有一天会得到地方文史研究者的青睐。

1.5 网络地方文献信息资料的采集

互联网给地方文献工作者提供了又一条采集地方文献的途径。互联网检索到的信息不可以全信,使用时需要与其他资料对比、校正,但可以提供信息查询的可能途径。网络资料作为基础信息,可以提供给地方史研究初入门者使用,这类资料目前的采集方式是下载。下载之初可以先选定一个确定的主题或者对采集的地方文献资料的形式作一个选定,或人物(如海宁市图书馆的《网络文摘》)或主题形式(如纺织皮革行业网络资料汇编等),采集后的资料比较容易类集。采集到的如果是单篇的,则注明出处等信息暂时归入零页地方文献资料中管理。

在地方文献形式分类中,以出版物载体形式分,可以是纸质的和非纸质的;按来源途径可以分为正规出版物和非正规出版物(图书和期刊的载体形式可以作同样的分类),但目前采集到的地方文献出版物中,县级地方文献中的期刊还鲜有正规出版物;对网络信息而言,采集时是非纸型的,下载保存可以有纸型和非纸型两种,属于非正规出版物的类型可以考虑加工成正规出版物,刻录也可以视为印刷。另外,笔者重点在于对目前已经采集的地方文献的类型和方法的叙述,还有一些地方文献类型由于规模小、数量少,未曾列入规模采集的范围,比如各类不同来源、用途的视频。

2 地方文献采集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2.1 机构设置和人员、经费保证问题

主要指跨行业、跨部门采集地方文献的问题。统筹采集地方文献的事务应该有一个机构设置,这个机构应能协调跨行业、跨部门的地方文献呈缴、采集、交流等工作事务。

另外,随着总分馆制的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了村一级,能为地方文献的采集创造更好的条件,海宁市图书馆对于村报的采集就是一个例子。

采集地方文献是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的,宜有一定比例经费保证,经费要真正落实到地方文献馆藏收集的事务中去。比如说能不能考虑对不能征集到或者没有呈缴的却又是比较珍贵的、馆藏缺乏的地方文献资料、照片等以购买的方式集腋成裘?相似问题还涉及以下两个局部。

2.1.1 网络书店出售转让书籍中的地方文献

网络书店近年来越开越多,除部分经营公开的正规出版物外,有一部分书店是周转、交换、零售已有相当出版时间的图书的。最常见的如“孔夫子旧书网”,笔者在订购地方文献特别是在对一些地方文献进行补充增订时,常常发现三四年前出版的图书都已难以补充入库,但有时往往能在网络书店的旧书中淘到宝。这类书因为收藏者和店主的缘故,有些还是作者等有关人士的签名本、钤印本,有的甚至在流转的过程中还留有附注或跋语,尤其珍贵。对于确有收藏必要和价值的这部分地方文献如何采集支付,目前尚无统一的经费支付方式,给采集造成一定的不便。

2.1.2 地方文献中古籍线装书及其他藏品

在做地方文献的出版信息搜罗的时候,常常看到拍卖藏品的信息,其中古籍及民国文献中的地方文献时有出现,还有一些地方人士的书画作品等。对于这类地方文献的收集,省内有的县(市)馆已为人先,作了尝试,用每年的固定经费的一部分投拍确有收藏价值、信息价值的古籍地方文献。笔者很希望通过制订规则严格控制程序的同时,让这样的采集方式在购书经费比较宽裕的县(市)公共图书馆试行。

这类文献的确定在征集地方文献部门没有采集权限的地方馆,建议由地方文献征集职能部门提供确定采集书目及数量规定交由文献采集职能部门依据地方文献征集部门意见执行采购。

其实新近出版的图书可以用购书经费采购,对补充地方文献藏书的采集也应网开一面。图书馆馆藏是一个整体,增加实体书店来源以外地方文献的购买,只要物有所值,措施方法得当,不妨一试。

2.2 各部门的共同协作问题

地方文献的采集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获取难度大的特点,一个地区的地方文献采集工作单凭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图书馆之间的整体合作,需要与各信息源的沟通与协调。《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地方文献资料的征集工作,建立地方文献资料呈缴制度。地方文献资料的呈缴范围:出版单位出版的出版物和其他单位编撰、绘制、印刷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

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的提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文献获取的困难,笔者曾与兄弟馆之间实践过地方文献在平行馆之间的代为采集;上、下级馆之间互相赠送;对出版物集中的重点采集单位,提倡并督促出版单位对国图、省图等收藏单位的直接呈缴,最大限度执行呈缴本制度,扩大了呈交本制度的执行范围。事实证明,团结协作共同采集对地方文献在更大范围的采集、保存能起更好的作用。

2.3 几个重点类目书籍的采集问题

2.3.1 注重史志类文献的采集

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志或其他专业志是指有明确区域性的志史文献。本类目的文献资料具有明确的区域性、编纂的连续性、内容广泛性、鲜明时代性和体例特殊性这几方面的特征。是地方文献采集中的一个较重要的类目,在本类出版物的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与相应各部门史、各专业史的图书文献编写部门多联系,除对史志办、政协文史委等密切关注并时常联系外,对市县其他各局部委机构、青年团、党群组织各群众团体的专门史编写、人物总传编纂尽量了解,对各种家谱及家谱研究的个人和家族也应及时了解其写作及出版意向,掌握出版信息。这些部门及个人的出版物以地方人物、事件、风俗人情的历史和现状为内容,都是最重要的地方文献门类。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2.3.2 注重图文类图书的采集

地方文献中图文类文献不多,但近段时期以来,图文类书籍在文献的出版中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我们所见的有关于地方考古类遗存、遗迹图录,有非遗项目图书,还有综合反映地方经济建设成就和分部门反映一个时期的历史的、有关于地方旅游事业和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各类出版物。这些出版物有些与史类出版物内容交叉,但都是对某区域的历史的记录。它们兼具史类出版物特点又比文字类图书更具形象性,对事情的记录也更具说服力。

2.3.3 注重史料类作品中个人作品的采集

在地方文献资料中,还有一些作者关于个人本身经历的回忆与对部门工作事件的回想与记述,有的作者直接将本身的工作日记汇编成册。这类文献资料或由被传人本身或由他人制作而成。这类作品中的稿抄本等甚至连非正规出版物都不是,门类涉及个人史、部门史记录、专业史研究,诗、文、照片底片不一。它是一家之言,也许冷僻,但真实、稀少、珍贵。我们应视其真实性和史料性程度高低而予以采集。

同时,不可忽略的还有地方文献部门对本区域重点人物著述和研究文集的整理出版,如桐乡的《陆费逵文集》。这类加工研究文集作品的出现已经反映了县(市)地方文献工作部门工作内容的扩展、工作范围的扩大正在进行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县(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部门的另一种风采。

以上谈及的是一些基本类别的地方文献的采集,基础门类的地方文献采集应不因其基本而忽略,不因人事更动而改变,要注重它们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个问题如果能较好地把握,县(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就有了较大的保证。

2.4 非核心地方文献的采集问题

地方文献的概念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认为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史料,一般地说这是一个地方文献的广义的表达;另一种认为记录反映本区域历史和现状的文献资料才是地方文献,一般地说这是狭义的定义。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地方文献是否只以状写本区域历史和现状内容为区别标准。

2012年6至8月,浙江省各公共图书馆都经历了地方文献工作考核定级。地方文献考核标准采用狭义的定义,这代表了目前大多数人的观点。考核中我们都以考核细则为准,对已经按广义地方文献定义类列的原有地方文献进行了再鉴定和剔除,但在心里总还有一种纠结: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非地方文献采集力度明显弱于地方文献的采集力度,如果放弃地方文献采集中对地方人士著述中的非本区域历史和现状内容的作品征集和采购,那么地方人士著述的收藏必将零落不堪。李善兰是近代数学家;徐志摩是现代诗人;王国维是大师学者;金庸是武打小说作家;费鸿年、费耕雨曾编《博物馆学概论》;钱崇澍是植物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还有许多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各学科杰出代表。我们如何把握地方人士中区域性研究以外的著述的采集的度呢?从心里说,笔者希望保存原地方文献中地方人士的著述,但也有感于保存原地方文献中地方人士的著述中执行的难度,一旦地方文献库中只见著述不见地域资料岂不用非所藏、本末倒置?

2.5 网络文献的采集与著作权法的问题

图书馆从网络上下载数字资源会不会形成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侵犯?怎么做才能在网络地方文献资料的下载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侵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作品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著作权:(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和依法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效益。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著作权法制约了侵权行为的产生,同时又为图书馆采集网络地方文献资料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图书馆具有的职能看,无论是作为人类信息的保存者还是一个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机构,都有保存信息、传承信息的义务。

我们认为:图书馆采集地方文献的时候,只要我们做到允许下载才复制、控制复制数量、注意不以盈利为目的地提供读者使用或录留保存。这样,在现行法规的范围内基本能采集网络地方文献而不至于违法。同时笔者希望图书法能早日颁布实施,这样我们能更好地采集网络数字资源类地方文献为读者提供服务。

3 结语

纵观县(市)公共图书馆工作,地方文献采集加工整理保存利用无论从前和以后都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地方文献采集,才能保持县(市)公共图书馆在图书馆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统的良好作用。“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地方文献又何尝不是这样的道理呢?

[1]浙文社[2012]23号.关于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考评的通知[EB/OL].杭州:浙江省文化厅,2010.

[2]周众喜,张宁梅.采集网络信息 增加地方文献收集新途径[C]//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集.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中国新闻出版网.各国专家眼中的著作权集体管理[EB/OL]. [2012-12-07].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2-12/07/ c_132025011.htm.

张宁梅女,1960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G258.22

2013-12-16;责编:张欣。)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出版物文献
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GB/T 15835—2011)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2017年出版物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