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为农民工延伸服务断想
——以营口市老边区图书馆为例

2014-02-11 19:48董恩娜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农民工图书馆培训

董恩娜

(营口市老边区图书馆,辽宁 营口 115005)

基层图书馆为农民工延伸服务断想
——以营口市老边区图书馆为例

董恩娜

(营口市老边区图书馆,辽宁 营口 115005)

在对农民工群体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展开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老边区图书馆为农民工群体服务的实践,就基层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意义与具体做法谈了几点认识。

基层图书馆 延伸服务 农民工 业余文化生活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周边农村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这些农民工在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他们的生存状况却令人担忧。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身份却是农民,基本权益没有保障,受人歧视,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是一片空白。笔者针对老边区农民工生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老边区图书馆面向农民工群体开展服务实践,就基层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问题谈几点想法。

1 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现状

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农民工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尤其是文化生活的匮乏,让很多农民工倍感精神的空虚与岁月的煎熬。

1.1 文化程度低,没有文化生活氛围

农民工可以说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学历低,几乎很少有从校门走出去的,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靠体力挣钱吃饭、养家糊口。就老边区所有农民工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毕业占40%以上,高中学历的不到5%,还有部分没上几天学或是小学毕业,而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全部农民工总数的5%左右。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所以他们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

1.2 专业技能水平低,没有时间提升自己

专业技术能力是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民工没有技术,无法从事专业性较高的技术工作,也就意味着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与之相匹配的薪酬,而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相对挣钱少出力多、毫无技术含量的最低层的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影响,大多数农民工没有时间来认真学习或参加各种培训提升自己。为了眼前利益,不舍得为自己将来的发展买单。也有一部分农民工想学习、想提升,但家庭负担很重,全家就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没有喘息的时间。

1.3 没有职业目标,经济基础薄弱

农民工普遍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干一天算一天,开一天钱就知足了。虽然青年农民工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理想不一定完全可以实现,但在很大程度上,目标是就业发展的第一步,有目标才能有计划,有计划才能去努力实现。低下的经济条件决定他们不敢展望未来,更不敢走进也不能走进文化娱乐场所,像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对他们来说显得更加遥远,喜欢看书但买不起书。老边区图书馆在面向农民工开展服务宣传时,就有农民工反映说,很多农民工不敢进图书馆,一是不了解图书馆,二是怕看书花钱。

2 为农民工服务的重要意义

为农民工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既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积极主导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基层公共馆,不断拓展覆盖面,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不断延伸服务的触角和范围,这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图书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为弱势群体服务,为农民工群体服务,需要图书馆的积极参与。

2.1 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需要

图书馆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己任。图书馆是公民终身学习的没有围墙的学校,为公民终身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一个有竞争力的民族,必定是善于持续学习的民族。一个奋发向上、智慧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建设和谐城市入手。一个和谐城市至少要达到以下目标:一是经济要繁荣。经济繁荣是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没有繁荣的经济,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二是文化要先进。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得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所在。

2.2 实现社会均等服务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曾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全部分布在市区,多是以服务城区百姓为主,相对弱势群体的利益很少有人去考虑。针对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图书馆应该有所侧重。真正把外来务工人员当作城市的一份子,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一定要尊重他们,引导他们走进图书馆。在办证、借阅等方面给予方便,让农民工真正利用好图书馆各种文献资源,把图书馆当作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阵地。

2.3 创造和谐社会环境的需要

农民工是城市的一份子,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力量。农民工可以说是当今社会职位最为低下的城市边缘人群,是农民,没有地种;是城里人,却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各种压力、矛盾在农民工身上长期积累,得不到释放,流动性又非常强,必然成为社会的高危人群。让农民工有尊严地融入城市生活,引导他们释放心中的压力,缓解他们紧张的生活节奏,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图书馆必须做的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3 图书馆面向农民工延伸服务的做法

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做好为农民工的文化服务工作。特别是地处县区的基层图书馆,地域跨度较小,人口相对较少,辐射面相对较大,为农民工服务的空间较大。比如:可以针对农民工的工作特点,延长开馆时间;针对农民工是低消费人群特点,多开展一些对农民工免费服务的项目;针对本地区主要农民工从业种类及地域特点,图书馆可以适时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上岗安全培训”“法律培训”“公民基本权益培训”等,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加他们的工资收入,提升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的本领。

3.1 建立图书流通站

为了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近两年老边区图书馆近侧重加强了图书流通站工作。2012年,老边区图书馆共建4个图书流通站,全部分布在老边老城区和营东新城新区的建筑工地。根据流通站读者需要定期进行书刊调换。这意味着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将有机会不出工地,就可以步入图书馆的知识殿堂,真正分享了公共文化资源,农民工尝到了城市图书馆的贴心服务。

3.2 开展培训服务

3.2.1 选取一间工地活动室或大一点的办公室,或职工书屋建立图书馆农民工培训点,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安全培训、法律培训及健康讲座等,或是以新书推荐、报刊阅读的方式与农民工面对面进行互动交流,摸清农民工的基本需求情况,做到按需服务。

3.2.2 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农民工建筑工种具有高危性,为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老边区图书馆与2013年8月举办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安全操作知识培训讲座。培训主要以建筑工地一般工种安全操作知识为主,其中重点讲解钢筋工和木工、抹灰工及砌筑工安全操作基本知识。根据农民工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培训活动应多采用发放资料、重点讲解的方式,以实际操作为主,为农民工上岗提供安全指导,提高他们的安全上岗意识。

3.3 利用网络优势,提供多样化服务

3.3.1 举办“共享工程”资源展播活动。2012年,在“全民读书月”期间,老边区图书馆利用晚上农民工休息时间,举办广场阅读推广、为农民工免费集体办理借阅证、为农民工捐赠图书等活动。多媒体阅览室晚上照常开馆,阅览室的投影仪连续播放电影10部,举办讲座5场。每天都吸引上百名农民工前来观看,社会好评不断。此次活动持续一个月。

3.3.2 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免费培训。2013年5月开始,老边区图书馆利用多媒体阅览室免费为农民工举办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培训班,迄今为止共举办培训4次,培训农民工112人,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加了他们的劳动技能,为他们再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关爱农民工不仅仅是一时之热,而是应当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时时刻刻和方方面面。老边区图书馆面向农民工所开展的服务才刚刚开始,在很多方面还仅仅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距离农民工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可能还很遥远,但老边区图书馆将会一如既往以务实的态度、优质的服务、有针对性的活动,与农民工朋友心手相连,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共同谱写和谐社会的新乐章。

[1]王玉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价值的有效转移[J].图书馆学刊,2009(4).

[2]闫英.论新形式下的图书馆功能定位[J].图书馆学刊,2013(8).

[3]陈霞.公共图书馆应履行好为农民工服务的职责[J].求实,2011(1).

[4]孙立文,等.论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新定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

董恩娜女,1972年生。本科学历,馆员,馆长。

G252

2013-12-18;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农民工图书馆培训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图书馆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去图书馆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