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少儿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思考

2014-02-11 19:48屈萌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省市图书馆儿童

屈萌

(天津市河北区图书馆,天津 300141)

省市少儿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思考

屈萌

(天津市河北区图书馆,天津 300141)

少儿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不仅服务于城市中的少年儿童,还要把服务触角延伸至农村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提出了省市少儿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方式方法,旨在满足留守儿童发展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群体的文化权益。

少儿图书馆 留守儿童 服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农村留守儿童同样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少儿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与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环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而省市少儿图书馆拥有更丰富的文献资料、更灵活的服务方式、更科学的管理方法,其独特优势更易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需求。省市少儿图书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留守儿童及其面临的问题

1.1 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自己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如今成为了农村的“留守”群体。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其中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6~14岁)规模为2948万。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父母一方外出留守儿童占53.26%,父母双方外出留守儿童占46.74%。

1.2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农村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将面临许多问题。

亲情缺失问题。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无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行为上的引导和帮助,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造成家庭成员间缺少亲情的维系,影响家庭的团圆幸福。

学业失教问题。一方面,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儿童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机会明显少于城市儿童,而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的不足则加剧了这一现象,使其早期发展受到局限。另一方面,父母监管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对学业完成有一定影响。

心理失衡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遇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正常疏导,时常感到自卑、受冷落、受歧视,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甚至引发道德失范、违法犯罪问题。

安全保护问题。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缺少防护意识和能力,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留守儿童一旦受到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救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不仅危害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更伤害了儿童幼小的心灵。

2 省市少儿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必要性

2.1 服务留守儿童是省市少儿图书馆落实政策规划的需要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大投入,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体系。要组织面向残障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活动,切实保障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文化权益。《天津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建立覆盖全市行政村的农家书屋,配备一定数量的儿童图书。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为了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实现从城市到农村服务网络全面覆盖。中央文明办已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作为文明城市考核的重要内容。可见,省市少儿图书馆将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服务对象之一,是落实有关政策规划的现实需要,也是发挥自身优势、扩大辐射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2.2 服务留守儿童是省市少儿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省市少儿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更需做好公益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扩展延伸,省市少儿图书馆是未成年人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少年儿童课外阅读和自学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为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在亲情、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缺失,有助于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服务留守儿童,提高全民阅读水平,是省市级少儿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所在。

2.3 服务留守儿童是省市少儿图书馆帮扶弱势群体的责任

我国少儿图书馆发展并不均衡,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十分明显,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形成强烈反差。大多数少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儿童缺少课外读物。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儿童是享受图书馆服务的弱势群体,而留守儿童则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省市少儿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做好公益性服务是本职,关键更应做好均等化服务。省市级少儿图书馆理应担当起帮扶弱势群体的责任,关心并帮助留守儿童,对他们实行知识援助,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同样的文化资源,让图书馆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3 省市少儿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措施

在服务农村留守儿童方面,省市少儿图书馆与区县、乡镇少儿图书馆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更充分的资金支持,更丰富的文献资源,更灵活的服务方式,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更专业的人才优势,这些确保了省市少儿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可行性。为了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需求和发展需要,省市少儿图书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共享资源,保障文化权益

少儿图书馆应为留守儿童设立“图书馆参观日”,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到图书馆享受文化资源,保障其平等的文化权益。

3.1.1 建设特色馆藏

加快建设适合于不同年龄留守儿童阅读的馆藏资源,增加图书馆少儿读物的种类和数量。为低幼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图画书、拼音读物;为青少年提供作文选、习题集等参考书,中外名著、科普知识等课外书,生动有趣的各类休闲娱乐书,以及心理健康书籍、安全知识手册等。丰富的文献资源是服务留守儿童的有效保障,有助于留守儿童增长知识,扩展视野,提高学习成绩,有益身心健康。

3.1.2 打造专门空间

在省市少儿图书馆内打造专门空间,建立留守儿童阅览室,使留守儿童不仅从识字中培养兴趣,也从环境中增加印象。在阅读环境方面,图书馆要创设符合留守儿童特点的阅读空间:墙壁色彩应起到舒缓情绪、静心宁神的作用,桌椅形状、式样要充满童趣,并设立独立卫生间。在上网环境方面,要提供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绿色网络环境,同时引导留守儿童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3.1.3 配备专业人员

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少儿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等专业知识,更要有持久的耐心、强烈的同情心、高度的责任心以及甘于奉献的爱心,这样才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图书馆的温暖。

3.2 馆校合作,建设关爱阵地

省市少儿图书馆不但要在本馆为留守儿童做好“阵地服务”,还要注重“流动服务”,坚持二者的有效结合。省市少儿图书馆作为服务留守儿童的主导力量,当务之急是从图书馆走出来,与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中小学结成合作单位,在校内设立流动图书站。针对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提供文献资源,学校负责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开展借阅活动,共同为留守儿童建设关爱阵地。同时,校际间还可以定期进行图书资源流动,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2009年,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积极参与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策划开展的“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结合该活动的宗旨与要求,市少儿馆延伸分馆建设的触角,在地处偏远、经济贫困、图书匮乏的农村乡镇建立分馆,提供14150册适合小学生和低幼儿童阅读的图书,分送到武清区高村乡所属的4个阳光书屋。2012年3月,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又与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签署了对口建设协议,计划建立分馆。市少儿馆为农村儿童送去关爱,充分体现了少儿阅读的公益性、均等性原则。

3.3 延伸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3.3.1 开展读书活动

牢牢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少儿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又一重要内容。省市少儿图书馆可以尝试组织馆员进村入户,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利用农村广播的优势,定期由馆员担任主持人,为留守儿童讲故事。使留守儿童在农村就能有好书读,有故事听,充分感受知识和阅读带来的乐趣。

3.3.2 加强心理辅导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问题。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关键。省市级少儿图书馆可以创建“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制力。

3.4 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3.4.1 搭建交流平台

省市少儿图书馆可以在网站上设立“关爱留守儿童”版块,以合作共建的形式,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和成长经历,为那些关心留守儿童的人士及群体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搭建一座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关怀沟通的桥梁。

3.4.2 争取媒体支持

省市少儿图书馆要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提高社会各界对少儿图书馆服务留守儿童群体的认识,重视对各项服务工作的宣传,吸纳社会资金,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这项爱心事业中来,努力实现多领域、多群体的全覆盖,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收获知识,感受温暖。

3.4.3 发扬志愿精神

省市少儿图书馆可以招募志愿者,充分利用志愿者等社会人才资源为留守儿童服务。动员更多的人发扬志愿精神,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爱心妈妈”,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更是关系到下一代整体素质的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留守儿童成长需要,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少儿图书馆员要以职业责任心落实图书馆服务精神,对留守儿童的服务应该是用心的服务。省市少儿图书馆要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使图书馆成为留守儿童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精神家园。

[1]全国妇联.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2013-05-10).http://acwf.people.com.cn/n/2013/ 0510/c99013-21437965.html.[2013-12-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EB/OL].(2010-12-14).http://www.gov. cn/zwgk/2010-12/14/content_1765361.htm.[2013-12-14].

[3]杨小春.发挥市县公共图书馆优势 服务农村留守儿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4):109-112.

[4]李荭.农村留守儿童: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5):49-50.

屈 萌女,1988年生。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

G258.7

2014-01-22;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省市图书馆儿童
图书馆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去图书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