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核心能力研究

2014-02-11 19:48王丽芹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儿童服务

王丽芹

(鞍山市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3)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核心能力研究

王丽芹

(鞍山市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3)

从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读者服务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依据入手,分析目前未成年人服务现状,阐述公共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的有效途径,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未成年读者的核心能力。

公共图书馆 未成年人 读者服务 核心能力

我国现有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3.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这些未成年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自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公共图书馆在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的任务更加明确了,其作为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和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应当发挥其教育引导职能,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根据其成长特点,开展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服务。

1 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

1.1 理论基础

1.1.1 分级阅读理论

该理论主张按照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公共图书馆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设计不同的服务及服务区间,配备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和服务设施,按照分级阅读理论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服务。

1.1.2 儿童权利理论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要求,儿童有平等享有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公共图书馆必须对未成年人一视同仁,尽可能减少对于未成年人服务的限制。除法律、法规限制儿童阅读的文献外,尽可能对儿童开放各类服务。此外,还要考虑儿童优先原则,在图书馆建筑设备、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人员配备、规章制度及图书馆服务理念等各个方面,全方位落实儿童优先原则。

1.1.3 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

公共图书馆必须对所有人开放,包括对未成年人开放。公共图书馆服务不能歧视儿童,也不能因儿童的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或地域而有所歧视。公共图书馆通过免费服务消除经济困难家庭儿童使用图书馆的障碍,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消除远离中心图书馆家庭儿童的障碍,通过残障人士通道和障碍阅读设备消除残障儿童走进图书馆和利用图书馆的障碍,通过阅读推广和阅读辅导消除识字不多的儿童利用图书馆的障碍。

1.2 法律依据

我国政府面向未成年人法律、法规为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2006年12月修订。该法规定了图书馆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社区中的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该对未成年人优先和免费开放。此法是公共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服务的基本法律依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由国务院于2011年8月颁布。在图书馆服务方面,该纲要提出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公共图书馆要设置儿童阅览室或图书角。

2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现状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但是,由于多年来一直有专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存在,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成年人,少年儿童读者的服务工作不被重视。但事实上,我国目前独立建成的少儿图书馆也只有百余所,总体数量和国外相比少之又少,分布情况也不均衡,再加上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薄弱,经费紧张,因此远远满足不了3亿多未成年读者的需求。最近几年来,我国各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未成年读者服务,无论在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方式上都在逐渐地完善,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都向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看齐。一些公共图书馆,如温州市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广东省的中山图书馆等,在硬件设施、网络服务和读者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等方面也已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水平接近或相当。但总的来看,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对未成年读者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网络服务内容单一。据调查,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主页上设有未成年人栏目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活动计划通知、多媒体赏析、新书通告。但通过浏览网页就可发现,大部分内容匮乏,更新速度慢。好书、新书的推荐只是简单地提供了书目介绍,全文电子阅读资源的提供也是寥寥无几。很多公共图书馆没有提供少儿书目查询系统,也没有建立未成年人文献数据库。寥寥无几的多媒体欣赏不能在第一时间挂在网页上,而且更新速度又慢,很难吸引少年儿童的眼球。有关健康、科普等方面的知识也只是复制了报纸、期刊等媒体的内容,然后挂在网页上,且数量少之又少。针对不同个体的青少年读者心理、生理等疑难问题,只有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提供了个性化的专家答疑。第二,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服务方面以阅读推广活动为主。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基础设施、馆藏文献资源、网络服务、专职馆员的配备、服务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内容及方式

3.1 专门馆藏

丰富而优秀的馆藏资源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公共图书馆要针对不同年龄读者心理特点及阅读需求,为他们精心挑选积极向上的优秀图书、报刊及声像资料,挖掘其智力,开阔其视野,丰富其知识,陶冶其情操。如今,网络资源日趋丰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各级图书馆应加强未成年人网络资源的建设,为其提供丰富而优秀的电子文献资源。如鞍山市图书馆非常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购进了“少儿多媒体图书馆”数字资源,该资源包括国学启蒙、经典故事、音乐厅、美术馆、科普百科和欢乐岛等专题,内容丰富,寓教于乐,深受未成年读者的喜爱。

3.2 专门空间

良好的阅读氛围、清新幽雅、宽敞舒适的读书环境,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情趣。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应采取全开架借、阅、藏一体化及一区多功能的阅读服务,为未成年人建立阅读和学习空间。在墙壁上装裱名家名画,题写读书益智的名言警句,激励未成年人努力拼搏,奋发图强。阅览区域内摆放鲜花、植被,在婴幼儿活动区域设置玩具箱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不同的阅览室。如除自习室外设置高中年级研习室等,让图书馆成为他们交流和学习的第二课堂。

3.3 专业青少年服务馆员

近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图书馆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未成年读者的需要。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在招聘及培训未成年人服务馆员时,要积极了解未成年人心智发展情况,配备具有策划活动、指导阅读能力及开展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专业馆员。少儿专职馆员除了要掌握相应的图书馆学知识外,还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未成年读者服务。

3.4 针对未成年读者的服务与活动

公共图书馆面向未成年读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健康向上的读者活动,可以丰富少年儿童的业余生活,开阔少年儿童的视野,可以引导少年儿童的阅读倾向,提高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3.4.1 阅读指导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还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搜索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专职馆员对小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帮助他们选择和推荐适合其阅读的图书、期刊及声像资料。对于完全不具备阅读能力的婴幼儿,他们是在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带领下被动阅读,那么公共图书馆除了提供阅读的场所和资源外,还需要对阅读引导者进行指导。

3.4.2 网络导航

网络已是我国中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及娱乐消遣的主要途径。随着新技术的有效运用,网络文献和电子图书的出现及电子阅读室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未成年人原有的阅读范围,对传统知识的传授颠覆很大。网络的信息纷繁复杂,其内容往往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浏览信息时,未成年人往往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那么就有可能在浩瀚的网海中迷失方向,随波逐流进而不能自拔。公共图书馆要充分体现其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网络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氛围的社会教育职能,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人员和设备等优势开设青少年道德教育专栏,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网站。如鞍山市图书馆与教育局联手,组织部分学校中小学生到图书馆未成年人电子阅览室接受网络知识与技能培训,这就是一种值得提倡和坚持的好办法。

3.4.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

许多公共图书馆举办形式多样的未成年读者活动,以此吸引少年儿童利用图书馆,从中感受快乐,获取知识。寒暑假及节假日是每年公共图书馆举办未成年读者活动的最佳时期。如国庆节期间,可以举办“爱我中华、爱我家乡——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担负光荣使命。公共图书馆要常年开展知识竞赛、书画作品展、诗文朗诵等活动,创造机会让少年儿童展示才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如辽宁省图书馆常年坚持开展儿童快乐阅读活动,聘请一些专家为儿童讲故事,激发儿童的阅读潜能,让儿童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春节期间,将书籍和玩具带给孤儿院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家人的关爱和社会的关怀。

3.5 鼓励未成年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公共图书馆每年可以利用寒暑假在小学生中开展招募“小小图书管理员”“小志愿者”等活动吸引周边学校的孩子参加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和管理,培养青少年的图书馆意识,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体验生活,锻炼自己。

3.6 构建社会合作平台

合作是增强竞争力的强大动力。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服务,实现目标最大化的前提是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国际图联儿童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中曾指出:图书馆与社区内的其他组织和机构的联系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

3.6.1 未成年人服务与中小学校合作

公共图书馆与地方教育部门联合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活动具有超强的号召力、影响力。中小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有限,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与学校配合,凭借学校给出的明确阅读方向,为家长提供青少年必读书目,为老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资料。如鞍山市图书馆多次为钢都小学免费提供教辅书籍,配合老师开展活动,这样既宣传了图书馆服务,同时又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

3.6.2 未成年人服务与名人之间的合作

名人效应已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名人代言广告能够刺激消费,名人出席慈善活动能够带动社会关怀弱者等。公共图书馆应适时邀请一些青少年喜爱的明星,讲述他们成长励志的故事以及阅读心得等,以此来激发未成年人的阅读情趣。

3.6.3 未成年人服务与作家之间的合作

作家是源头,读者是终端。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心智的成长。图书馆应搭建起作家与未成年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让作家倾听孩子的心愿,让孩子们走近心目中的作家。如“儿童文学作家与儿童面对面”,听杨红樱、秦文君讲述精彩的创作经过。

3.6.4 未成年人服务与医疗机构合作

公共图书馆可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在产前教育中对孕龄妇女开展胎教阅读及家庭阅读指导,发放产前阅读礼包。优生优育促使小夫妻注重产前检查和小宝宝的胎教。初生儿阅读礼包是在新生儿降生之际,送上图书馆人的祝福,同时开启阅读启蒙篇章。苏州图书馆在这一领域走在了前列,其“阅读宝贝”计划值得其他图书馆学习和效仿。

[1]邓爱东.中美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4):40-43.

[2]任宏彬,倪海燕.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管见[J].图书馆学刊,2012(10):71-74.

[3]卢文.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86-88.

[4]李东来.书香社会[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4-15.

[5]范敏,于雅彬.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服务工作探析[J].当代图书馆,2008(3):40-44.

[6]于群,李国新.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1-275.

[7]郑建明,邵锡梅.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王丽芹女,1971年生。本科学历,馆员。

G258.6

2014-01-16;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图书馆儿童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去图书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