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启示

2014-02-11 19:48赵林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移动信息馆藏图书馆

赵林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APP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启示

赵林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4G移动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移动信息服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移动信息服务APP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衍生的方便实用的产品,是未来图书馆服务发展最值得关注的重点之一。国内图书馆应该把握APP的技术优势,强化图书馆APP的服务功能,扩大宣传途径,促进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图书馆 APP应用 移动信息服务 启示

1 什么是APP

1.1 APP的发展背景

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9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4.64亿,占总网民数的78.5%。2013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售出2.14亿部,同比增长了120%。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占到全球的1/3,智能手机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随时随地都在频繁地使用智能手机,比如:家中(66%)、旅途中(59%)、乘坐交通工具中(52%)、餐厅(38%)及商场(30%)。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相关报道,近两年爆发式增长的移动互联网成为热词。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智能终端的普及不仅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也带来了移动APP应用的爆炸式增长。

1.2 APP的概念

APP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衍生出来的方便实用的产品之一,称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是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的简称,缩写为APP,移动互联网和APP是一种起承转合的状态。

1.3 APP的特点

移动应用程序作为网络内容和社会化入口的链接方式,集平台、资源、社交等为一体,是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移动阅读的基础。APP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精准性、创意性、互动性、用户黏性;②便捷、丰富的用户体验;③资源的有效挖掘与集成;④个性化定制与推送;⑤方便易获取及迅速广泛传播;⑥功能丰富及形式有趣。APP已经成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主要表现方式。

1.4 APP的意义

APP的意义很广泛,具体有如下几种:①提高品牌宣传的渗透度;②通过二维码的应用,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无缝连接;③通过对用户行为的记录分析,建立用户数据库;④建立社会化营销渠道。APP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

1.5 APP的监管政策

2012年12月10日,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信部正在建立一个长效的评估体系,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内置软件进行评估和抽查,而且相关的国家实验室和研究院都参与到其中。其次是要将第三方平台纳入管理,成立要备案,运行要监管。而且平台本身的运营也要有所要求,尤其对个人应用开发者要纳入管理体系,如做实名认证等。”

1.6 APP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①据IDC分析,到2014年APP下载量将接近769亿次,将会比2011年的382亿次增加387亿次,到2015年APP下载量将会上升至1827亿次。作为手机主流移动应用的APP相比于企业的WAP网站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②2013年4月,据Flruyy(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的统计,美国用户平均每天花在智能终端的时长为2小时38分钟,其中在应用上占80%,在Web上占20%。

③2013年3月,据inMobi(移动广告网络)调查显示,国内3/4的苹果和安卓系统用户该月使用手机APP个数达6个以上,其中使用APP数量多于21个的用户占27%。

④在美国,目前有超过110万的智能手机APP,百人以上的企业中,已经有半数拥有自己的移动应用程序。每个企业都提供APP成为了消费者的期望,世界五百强企业90%以上都开发了自己品牌的APP。

⑤目前,在APP服务队伍中,不仅只有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各类文化传播机构都已经先后加入。2011年初,日本国立文化财政部发布了IOS版本的E-museum APP,提供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九州国立博物馆的约一千件国宝与重要文物数字资源的浏览;大英图书馆、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国家航天局、法国奥赛博物馆等也都陆续发布了APP移动服务项目。

因此,在图书馆领域开发相应的APP移动服务,拓展新的服务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2 APP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

2.1 信息公告

信息公告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地理位置、部门设置、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图书馆新闻、展览(讲座)信息、新书通报、培训等通知公示、馆内地图导航等。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提供的APP“PENN Mobile Libraries”可供读者查询馆员信息,推介与学习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提供的APP可以使用分类及检索两种方式供读者查询活动通知;英国开放大学提供的APP可以查询图书馆的新闻和活动内容等信息;还有两所大学提供静态和动态的馆内地图导航APP。

2.2 基础业务查询

①网络资源查询

网络资源查询包括查询自建数据库链接、网络数据库链接、学术资源链接和网站链接等。

②馆藏资源检索

馆藏资源检索作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重要信息源。用户可以通过“我的图书馆”享受图书到期提醒、催还、预约、续借、查询个人阅读信息、查询馆藏目录等服务。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采用无线通信模式开发了移动OPAC查询系统。

③图书馆硬件资源查询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等几家图书馆还提供图书馆硬件资源的实时查询,包括阅览室座位、馆内可用电脑等的实时查询,提高了图书馆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了更便利的服务。

2.3 数字移动阅读

数字移动阅读APP提供的内容包括图书、手稿、画作、学术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资源,使大量被闲置的馆藏纸质资源、珍贵馆藏资源、图书馆的文化积淀(图像和影视资料)等资源被重新挖掘利用。

①英国国家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拥有基于IOS的名为British Library:Treasures的APP,它提供了超过100本的馆内珍藏书籍,其中包括:①首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②现存最古老圣经《西乃山抄本》(Codex Sinaiticus)的希腊文手抄本;③英国皇家海军上将Lord Horatio Nelson在与西法联军对战的特拉法加海战(Battle of Trafalgar)前所排定的战略;④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尼古拉斯·尼克贝》(Nicholas Nickleby)手稿等。

②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提供了伊斯兰地区的古兰经手稿和杰出样本的APP应用。

③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United States)提供1894~1915年的馆藏老照片,反映了美国人民的工作与休闲生活。

2.4 在线展览和讲座

①在线展览APP可以把展览中的图文内容传递给用户,用户可以像观展一样浏览展览的图片和文字,并提供下载。2011年,英国国家图书馆推出了根据其举办的展览制作的在线展览APP:Out of This World:Science Fiction But Not As You Know It。

②讲座、活动视频等也被图书馆制作成专题APP。斯坦福大学医学图书馆制作的APP(Health Library)就是邀请专家录制健康讲座视频,为人们解答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2.5 信息咨询平台

信息咨询平台APP可以将移动参考咨询和虚拟用户社区集成在一起。该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实时的在线参考咨询服务,还可以让用户创建主题空间,即时和其他用户展开交流、分享和互助,可以把对同一主题有需求和感兴趣的用户集中起来,并将其主题和内容进行应用内的推送。2010年10月,美国丹佛市公共图书馆推出了类似此功能的APP:CreatingYour Community。

在信息咨询平台的基础上,APP还可以扩展更多的功能,比如:技能培训、学科主题、在线研讨、协作网络、用户个人空间等。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图书馆、昆士兰大学图书馆已经推出的图书馆技能培训专题APP,可以帮助用户检索和利用电子资源。

2.6 虚拟技术

虚拟技术APP应用可以作为联接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技术工具。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拥有增强现实的应用Ludwig II,它支持GPS功能、照相功能及智能检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智能终端来拍摄历史建筑图像,通过APP检索和浏览对应的馆藏资料,以便获取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

3 APP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

国内图书馆界于2000年开始开展移动信息服务,主要提供基于短信、WAP手机平台的移动服务。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截至2011年,10余家国内公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部分高校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等,提供了短信服务和手机WAP网站服务。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平台功能包括馆藏查询、馆藏续借、馆藏预约、借阅状态和借阅历史查询、最新消息、讲座信息等服务,成为全球首个跨平台的、支持各类手持终端对各类数据库资源进行统一检索和全文访问阅读的系统。

随着APP应用的迅猛发展,上海图书馆于2005年在全国首先推出了“手机图书馆”,并陆续推出了手机二维码应用和移动客户端;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11年底推出了图书馆客户端,此APP客户端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馆藏目录查询、电子资源数据库检索、个人借阅记录查询等服务;中国国家图书馆推出了“掌上国图”以及电子书APP,电子书APP提供馆藏电子书供用户下载阅览。

虽然国内图书馆正努力向国外高校馆移动信息服务水平靠拢,但目前还处于单一、被动服务的阶段。仅有极少数图书馆提供APP服务,而且多数为传统业务的延伸。因此,国内图书馆应该在向国外先进移动信息服务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利用APP的技术优势,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4 APP在国内图书馆应用的启示

4.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移动信息服务的认识

加大国内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是提高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认识和认可的一项必要举措,进而提高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普及率。除了在移动应用商店提供下载和通过一些社交网站推广宣传之外,国外图书馆还提供了两种方便用户使用的方式:①在网站首页设置入口;②通过扫描手机二维码进入。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提供了Facebook、Twitter、Blog、Tumblr、Youtube、Flickr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源,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又拓宽了宣传途径,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借鉴。

4.2 调查用户潜在需求,丰富移动服务内容

2012年,美国的《图书馆杂志》所作的《移动设备、移动内容和图书馆应用程序》调查报告显示,持有移动终端的用户非常期待图书馆APP应用所具备的功能,其中希望APP能够搜索图书馆目录的占60.2%,希望通过APP来续借馆藏资源的占59.4%,希望APP能够下载电子书的占47.6%。因此,国内图书馆应该在充分调研APP用户的实际和潜在需求的基础上继续丰富移动APP服务的内容及功能,拓展应用的规模和范围,积极促进国内图书馆APP应用的不断发展。

4.3 扩大移动信息服务范围,挖掘馆藏特色资源

国内图书馆APP除了要提供信息公告、基础业务查询、数字移动阅读、在线展览和讲座、信息咨询平台、科普游戏平台、虚拟技术体验等方面的应用外,还应该推出更多的馆藏特色资源,比如“古籍修复APP”“地方文献APP”等。作为可以搭载多种类型资源的技术平台,APP完全可以将各类资源以多种方式展现在用户眼前,帮助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4.4 积极推进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创新

积极推进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APP在社会教育、服务模式以及搭载云计算技术实现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应用。①利用教育主题类APP传播当前的热点科学知识和科学新闻;②利用多媒体信息类APP为用户提供虚拟阅览室;③利用在线培训类APP为用户提供专题知识培训。例如:2011年11月,位于国家图书馆二层的“@学习中心”正式向社会开放。“@学习中心”设有“图书馆掌上阅览室”100台,分为标准版和少儿版两种,为不同年龄层的读者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图书馆服务。

4.5 加强馆内APP技术人员的培养及与第三方技术的合作

虽然由第三方技术开发图书馆APP有着专业(专业技术、设施)、规模(规模效益)、信息(更多的前沿信息)、服务等优势,避免了高成本和高风险,但是仅仅依靠第三方技术往往会导致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脱节。所以有必要在图书馆培养APP技术人员,使其作为图书馆APP开发的中坚力量,具备自主开发能力的同时,在与第三方技术合作的过程中,起到协调和补充的作用。

5 结语

4G移动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移动信息服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移动信息服务是未来图书馆服务发展最值得关注的重点之一。国内图书馆应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理念,把握APP的技术优势,强化图书馆的APP服务功能,扩大宣传途径,推进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转型,使图书馆服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郭诗云,于春.国外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调查及启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2):17-21.

[2]田蕊.基于手持终端的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7):36-40.

[3]袁永军.手机图书馆生态系统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30-31,41.

[4]陈新昕,黄丽霞.浅析我国图书馆APP类型、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13(10):251-253.

[5]王菁璐.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究[J].图书馆建设,2012(8):44-46.

[6]工信部:APP应用或备案[EB/OL].[2012-12-21].http:// www.fawan.com.cn/html/2012-12/13/content_403139.htm.

赵 林男,1979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G250.7

2013-12-21;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移动信息馆藏图书馆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目的地构建移动信息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中移动信息服务的应用研究
微时代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创新
黄梅戏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途径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