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文化因素与制度制约

2014-02-11 11:05杨庆育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43期
关键词:定价变革出版社

杨庆育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制度的变革,也是观念、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经济学家樊纲在其新书《制度改变中国》一书,深入探讨中国市场经济的制度变革,涉及到国家职能、企业制度、文化意识等方方面面,用典型案例来说明制度变迁对国家的影响,给读者展示了一条清晰的思维线条。

比如,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中华文化传统?作者从制度层面做出了深度剖析。

中国文化传统比较重视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和非正式制度的安排,这有利于在一些情况下节省短期交易成本,但从长期看,不利于形成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制度结构,不利于实现现代社会生产与市场关系需要的经济体制。

20世纪中叶,一批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史,又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文化传统中所包含的现代化潜力。有人把东亚高速增长区域称为“亚洲伦理工业区”,认为由于儒家文化比西方社会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较之西方文化更适合现代化的要求。但从文化伦理的深层次看并非如此简单,樊纲提出了关于理性化的行为理性和功能理性,前者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制约,从而决定人们的行为,这也可以形成规则和约束;而后者是经过多方利益集团的反复谈判、争议,甚至斗争中形成的成文的行为约束,体现在一定的法律程序之中,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在社会机构的保证下得到执行或强制执行,不会因情况差异而变化。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更加注重“人治”,法律、规章都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改变。这些的确是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不难看到的现象。但是转换一下视角,从中国文化五千多年历史都能够存活下来,这必然有着内在多重适应性,人们注意到中国人的保守传统,文化越是古老,与新的生存环境反差越大,保守性就越明显,但中国文化在数千年所表现出的顽强生存力,正是在保守传统的大罩中所孕育的顽强的存活能力——灵活性。不追求形式上的正规化,也可以形成一种不求形式,只重内容的实用主义文化,这种文化就可以较高的灵活性去应对环境多变的复杂情况。

中国30多年改革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重内容不重形式”的文化基础,人们在改革中首先在事实上采取了与正式规则相冲突的行为,改变了事实上的行为约束,创造出各种新的经济关系,使改革红利得以充分发挥。灵活性在改革中层出不穷,推动了改革,催生了新制度。比如,农村集体经济的形式没有变,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事实上出现了农户经济;正式的市场不允许,私下的“灰市”却发展起来了。多少改革以不争论,先试验;不理论,看效果的形式推进着,使中国文化的灵活性在改革中的效应发挥到极致。

中华民族是要永远向前发展的,在充分的发挥民族精神之同时,我们对人类世界发展中的优秀文化同样可以接纳吸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的经济,需要有一系列强制人与人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制度以及法律,“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了执政者将把国家推向法治化轨道的坚定信念。

“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唯有此,中华民族才会在这场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中,推进市场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改革。

《制度改变中国: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作者:樊纲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42.3元

《论个体主义:人类学视野中的现代意识形态》

作者:[法]路易·迪蒙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30元

现代意识形态以全体社会从属于代表道义、独立和主权的个人为表征。这种意识形态将西方社会与其他社会区分开来,后者坚持以全体社会为价值主体,并倡导个人从属于社会。

《广岛》

作者:[美]约翰·赫西

出版: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38元

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翰·赫西应邀调查广岛原子弹爆炸,用清晰、冷静而克制的文字,记录了六个普通人的平常经历和他们四十年的人生轨迹,折射出“被爆者”一代的创伤记忆。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作者:劉育钢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定价:32元

从青帮小头目到中央特科首脑人物,再到投靠国民党,顾顺章身后留下了一串串谜团。

《死亡百科全书》

作者:[南]丹尼洛·契斯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39元

“我”在图书馆找到了记录1789年以来所有普通人的传记的百科全书,这时“我”才获知了去世的父亲的全部真相。

《扯平》

作者:[美]伍迪·艾伦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定价:28元

伍迪·艾伦的第一部幽默文集,包含17篇曾在《纽约客》等刊物上发表的短篇文章,集结了他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写作成就。

猜你喜欢
定价变革出版社
卷首语
我等待……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最新出版图书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石油工业出版社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