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培养

2014-02-12 15:19梁红霞黎玉兰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素质心理健康

梁红霞黎玉兰

(1.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226;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培养

梁红霞1黎玉兰2

(1.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226;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文章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作为教师专业素质基本结构,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了培养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一、引言

伴随着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正式进入中小学校。2002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中提出,在中小学校实施的各种心理咨询、辅导活动统称为“心理健康教育”,并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统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目前有大量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但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探讨却寥寥无几,更是缺乏统一的认识。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并对选拔、任用以及高校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分析

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从事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专业特征或从事教师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综合品质,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标志性。叶澜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三个要素[2]。林崇德和申继亮提出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和策略[3]。结合众多有关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研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情意三要素是研究者较为认同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4]。因此本文也以此作为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理论框架。

笔者选取广西14名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进行调查。14名教师平均教龄为5.8年,男女教师比例为2∶12,心理学专业毕业与非专业毕业教师比例为11∶3。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14名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日常工作以及顺利完成这些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处理和分析。调查结果发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日常工作可以归纳为三项主要的专业活动,即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工作。对这些工作所需素质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基本上被囊括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情意三要素中,但具体内容及侧重点与一般教师有所差异。

1.专业知识

申继亮、辛涛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及条件性知识组成[5]。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不仅需要从事教学工作,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因此他们的本体性知识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知识,还要包括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理论与技术的知识,这类知识一般在大学学习期间可通过专业学习掌握。实践性知识是在本体性知识基础上,理论联系实践,并需要实现实践性知识的应用和转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为有效。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性知识,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还需要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条件性知识就是如何教以及如何实现更好的咨询效果的知识。

2.专业技能

教师的专业技能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就是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心理活动组织工作等所需要的专业方法和和能力。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笔者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分为三大类,即教学专业技能、心理辅导和咨询专业技能和其他专业技能。

教学专业技能即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技能,如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测评技能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体验式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技能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活动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

心理辅导和咨询专业技能,如心理测验和评估的技能、个别和团体辅导与咨询技能、危机干预技能、建立心理档案技能等。心理测验和评估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程度,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心理测验的使用规则、操作程序、数据处理以及测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在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应该掌握基本的会谈技术如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以及熟练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技术并能较好地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还要求教师具备团体辅导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心理档案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和鉴定的记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具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能力,同时应会保管和应用心理档案。此外,还需掌握危机干预技能,以便在学生出现紧急心理危机时能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和指导。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其他专业技能上比一般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如心理知识宣传的能力、活动管理与组织能力以及沟通与协调能力。心理知识的宣传是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心理知识讲座的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等。此外,目前中小学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并不充裕,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学校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能否与这些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因此,沟通和协调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3.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一般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4]。

教师的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主要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并为此而具有的对教育教学工作所持的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中小学生,这是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群体,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师德,对学生的切身利益缺乏关心,或违背他们的意愿做出强迫性的安排,或有意无意地泄露其隐私,这些都将可能对中小学生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即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在个性品质方面比一般的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他们除了应该具备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所需的基本人格特质如热情、真诚、尊重他人、有责任心、值得信任等之外,还需要拥有较高的自信心和幸福感。因为我国目前很多地方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务评聘制度仍不完善。虽然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但这种要求在很多地方仍然没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中小学的地位极为尴尬。如果他们不能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保持着相对高度的自信心和幸福感,那么将很有可能无法承受工作压力和现实压迫而放弃心理健康教育事业。

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作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于经常面对一些有心理困惑的学生,他们的情绪情感较易受到不良的影响,且有些学校要求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能随时联系到他们,这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己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自我调节、自我释放、自我接纳并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样才能对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持认同态度,减轻或消除职业倦怠,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持之以恒。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拥有良好的专业自我状态,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建议

1.加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201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很多学校按照要求设置心理辅导室,但配备的教师很多是兼职教师,他们主要的工作还是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且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往往非专业比例高,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技能不够,无法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在今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应逐渐增加专职教师比例,还要对他们定期进行培训,促进交流,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目前多是心理学其他相关专业毕业,因此可以考虑在心理学相关专业如应用心理学专业中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方向,除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之外,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如学校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等,还可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

2.建立健全教师评聘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

我国目前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岗位的评聘没有详细的法律条文规定,因此许多学校都是参照2002年或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专职人员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而实际上很多地方在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仍然存在编制欠缺、考核制度不完善、薪酬计算标准不统一、职称评定不统一等现象。因此,教育部门急需出台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岗位的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让学校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管理时有据可依,也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权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完善教师资格的认证工作

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资格认证时可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方面进行考核。对于高校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也可基于这三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毕业生不仅具有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具有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情意。

目前每个省份都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考核与认证,但有些省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中仍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考核和认证;且教师资格的认证只接收本地生源的学生,因此那些生源地没有这项认证的毕业生只能通过认证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教师来取得教师资格证;而中小学校在招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时对没有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会拒绝。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想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设置了一道障碍。既然教育部规定每个学校需要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那么每个地区也应该设置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这无论是对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还是对招聘的中小学校都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1]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02-09-03.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6.

[3]林崇德等.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4-56.

[5]申继亮,辛涛.论教师素质的构成[J].中小学管理,1996(11):5.

编辑 郑晶

G645

A

2095-8528(2014)02-035-03

2014-09-17

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向模块式教学’模式的

研究——以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1JGA148)的研究成果。

梁红霞(1979-),女,广西资源县人,教育学硕士,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黎玉兰(1983-),女,北京师范大学2011级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学心理。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素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药学专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