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引入流行音乐

2014-02-12 15:19梅洁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欣赏课流行音乐音乐作品

梅洁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浅谈如何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引入流行音乐

梅洁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鉴于目前大多数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与追捧,以及流行音乐对于学生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结合现今流行音乐的发展,通过情景式导入、对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流行音乐的特点,发现其不同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流行音乐;审美能力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

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除了给予人听觉上享受,还能从深层次上表达思想和内涵。因此流行音乐快速发展,成为音乐领域的主流之一。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喜欢探索,视野开阔,更喜欢那些新鲜有趣、容易理解的事物,优美、欢快的流行音乐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些特点。现今电脑、随身听等科技产品非常普及,他们接触流行音乐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选择的范围也很广,对他们来说流行音乐甚至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流行音乐相比,他们对教科书上那些传统的古典音乐的兴趣就逊色多了。由此可知,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流行音乐是很必要的。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该多费心思,思考采用怎样的方法来传授课程,在弘扬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合理引入流行音乐,使学生能够享受听觉的盛宴。

二、高校音乐欣赏课引入流行音乐的方式

(一)挑选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

如今的流行音乐蓬勃发展,更新速度快,受商业化影响,格调高雅庸俗兼有,良莠不齐。因此在音乐作品的挑选上要慎之又慎。教师要把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到课程,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音乐作品的优劣,吸取精华,弃其糟粕[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学习,使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情操和向上的审美情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兼顾学生的喜好以及课程的要求。为了弘扬传统音乐,教师可以引入带有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作品。这类作品一般将古诗词、地方戏等传统元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从而使音乐动听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引导学生去了解民族音乐,激起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例如,《明月几时有》、《虞美人》等作品,以大家所熟知的古诗词作为歌词,采用现代的曲子,使歌曲动听并且容易记住。为了激励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励志和表达情感的音乐作品。例如励志音乐作品《最初的梦想》,整首歌曲积极向上,鼓励人们追逐梦想,具有激励作用。而表达友情的《朋友》则向我们描述了友谊的美好,让人产生共鸣。这类曲子都堪称流行音乐中的精华,不仅能够打动人的耳朵,也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引导人们去积极思考,帮助人们树立信心与正确的价值观。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为了将课程进行得有效顺利,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带齐需要的教学设备,准备优秀的教学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音乐作品的筛选过程中,要注意所选歌曲应是与课程的主题相符的并受学生欢迎的音乐作品。对课堂的每个环节做整体把握,语言要经过精心准备和组织,能优美准确地表达出对音乐的理解之意,使之有足够的吸引力打动学生。当在课堂上需要临时演奏时,用何种音色和技巧也要在课下做好准备。细节决定成败,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音乐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服务于教学实践,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学生。

(三)高校音乐鉴赏课中的教学方法

1.以流行音乐作品作为引导,由此展开主题

例如,在欣赏传统音乐前,可以先播放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念奴娇》,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更好地了解音乐的魅力,同时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激励学生关注和聆听传统音乐。

2.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魅力

在教授地方民乐时,可以将北方民乐及南方民乐放在一起。例如,陕北名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音调高亢,嘹亮,曲调质朴深沉,极具北方特色。而南方民歌《茉莉花》歌声婉转细腻,咬字细巧柔和,并且速度慢而从容。通过这种明显的风格差异,可以使学生提升审美情趣,更清晰地感知地方音乐的独特性,从而对传统音乐加深了解。

3.详细介绍学生所喜欢的音乐

为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多介绍关于流行音乐的内容。例如可以开设关于流行音乐的专题课,对流行音乐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知道这些音乐作品的由来和意义,由表面上认识上升到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

4.把具体情境同音乐相结合

音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要想更好地感受音乐,除了想象外,还需要情景的辅助。[3]例如,听纯音乐《二泉映月》时,虽然音乐很动听,但很难想象音乐所表达的具体场景。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背景资料的介绍以及对有关视频资料的播放,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如置身其中般感受生动的画面,引起情感的共鸣。

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不同于文字画作等具体艺术形式,它是抽象的,对于音乐的感受,首先就是是否动听悦耳,因此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方式和不同歌者的演唱方式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而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变化也会带给倾听者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因此教师要挑选优美而富于变化的作品,使学生得到听觉的享受,从而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音乐的美,能够带给学生感官的美好刺激,也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好洗礼。

联想和想象让人们突破感官的感性认知,从更高层次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享受[4]。美妙的音乐会使人沉浸其中,产生对耳朵与身心的双重刺激,使人在大脑中产生联想,歌曲中描述的事物会具象化,编织成一幅幅生动有型的画面,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一千个听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由于思想感情以及欣赏能力的差异,所看见的画面与心中的感受也会随之不同。例如,在欣赏歌曲《青花瓷》时,脑海中会出现烟雨氤氲的江南、袅袅升起的炊烟、古朴美丽的青花瓷等美丽画面。有的作品则因为歌曲的深度以及感情的难以捉摸而不好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辅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详细介绍引导下欣赏歌曲,领略歌曲的魅力和真实意义。欣赏音乐也是一个由易入难的过程,但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对于流行音乐更深层次的欣赏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对作品的感性认知和简单的联想上,而是要通过这些途径,感知音乐作品的人文意义。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不仅仅能够带给人情感上的宣泄以及感官上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表达社会和人生的意义。比如励志的歌曲引领人们积极向上,歌颂祖国的歌曲激起人们的爱国之情,关于梦想的歌曲激励人们不畏艰难、追求未来。在音乐课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欣赏音乐时能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根本上理解作品的魅力。

四、结语

合格的音乐教育者能够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领略音乐的魅力,并且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提高审美能力和自身修养。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知识,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感知音乐的美,还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辨别音乐的优劣,懂得欣赏音乐的方式,让他们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漫步、积极成长。如今音乐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好的音乐可以带给我们心灵上的享受,因此无论是传统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好音乐就是我们需要的音乐。音乐无国界,课堂更应该没有界限。因此,音乐欣赏课毋庸置疑应当引入流行音乐,让大学生欣赏好听的歌曲,在音乐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审美能力。

[1]毛凯.音乐欣赏与创新思维[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25-126.

[2]于颖.论音乐欣赏在高校人格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时代文学,2009(7):148.

[3]廖夏林,程明娟.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1-73.

[4]李英玉.音乐欣赏与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教育科学,2008(6):90-91.

编辑 郑晶

G642

A

2095-8528(2014)02-038-02

2014-09-17

梅洁(1976-),女,河南信阳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欣赏课流行音乐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从备课角度看初中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欣赏课构建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