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引进国外高端智力资源的探索与实践
——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2-12 15:19姚莉娜韩舒静王萌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培训专业教育

姚莉娜 韩舒静 王萌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高职院校引进国外高端智力资源的探索与实践
——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姚莉娜 韩舒静 王萌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通过引进高端国外智力资源,进而引进国际化专业技术标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等,真正实现把国际认证标准、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国际化工艺流程等嵌入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对专业建设提供了内涵性支撑,也为各类企业转型升级培养了人才。

高职院校;国外高端智力资源;专业建设

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竞争,核心是高端人才的竞争。高职院校引进国外智力资源是助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具有周期短、影响面广、效果好的特点。近年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德)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要求,注重通过引进高端国外智力资源,进而引进国际化专业技术标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等,真正实现把国际认证标准、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国际化工艺流程等嵌入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外国专家团队已经形成了工作专业化、任务项目化、长短期结合的优化遴选模式,来自德国、日本、西班牙、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专家在学校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师资培训、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智工作显示出专家结构更加优化、项目运行更加规范、成果效益更加突出、服务保障更加合理的特点。此外,引资、引智成果得到中外双方政府的高度认可,曾在中德工作过的170多名外国专家中,共有5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7名外国专家获天津市海河友谊奖。2011年被评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

一、探索与实践

1.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引智立项范围

中德始终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着眼于区域内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组建起了支撑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的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自动化、新能源与新材料、汽车技术服务、信息通信、经贸管理、应用语言、文化创意艺术九大专业组群。学院国际交流处按照这些专业组群国际化目标建设的要求,围绕其重点确定引智立项,帮助对接国外高端专家。

2.明确建设目标,择优引进专家

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坚持高端引进、突出特色、讲求实效原则和“一个专业组群至少聘请一名外国专家”的管理模式,创建了“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对应专业、专家匹配项目”的引智引才遴选机制。

3.组建项目团队,专家带培师资队伍

根据项目特点,结合所聘请外国专家的专业领域和实际需要,遴选思想素质好、业务技能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建项目团队。如成立了飞机制造项目团队、汽车项目团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团队、教育教学法团队、物流项目团队等,项目小组成员作为外国专家的助手和带培对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外国专家深入项目成员教师的课堂,听取他们所讲授的课程,对于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家给予一对一辅导,并反复演练;项目教师深刻领会专家的教育理念,细致观察专家的动作要领,认真学习专家的严谨态度,仔细揣摩专家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工作期结束,项目小组成员要提交个人学习心得,多名小组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学校该专业教学领域的骨干教师,有2人晋升为学校中层领导干部。

4.发挥专家特长,深挖专家潜能

外国专家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座谈会和进课堂听课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帮助教师了解国际科技与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国际企业的人才需求,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外国专家还利用自身人脉关系联系本国的企业、学校,搭建起中德与外国例如德国学校、企业合作的桥梁,为中德引智和培养人才奠定了更为广泛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1.引进、开发和应用国际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1)立足飞机制造专业,整合了国内外航空航天企业资源和标准,将国际航空航天行业标准全面嵌入专业教学,制定了航空航天类专业培养标准、技能培训实施方案。(2)立足物联网专业,将国内外物联网企业标准嵌入专业教学,探索出高职院校适合物联网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物联网类专业培养标准、技能培训实施方案。(3)立足汽车专业,选用国际最新的汽车电工电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德国教材,将专业课程体系、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法体系融入教学规划。对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将课程划分为8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又细化为不同的学习情境和模块。(4)立足物流管理专业探索建设了“无缝对接、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构建了物流专业“专业技能岗位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核心技术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2.嵌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1)引进了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再生能源专业教学资源,对引进的课程标准、考评工具、评估方法等内容,通过深度消化和吸收,形成了学校自身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2)参考德国职业院校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 Vocational Colleges(简称QMVC),在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内涵建设方面实行项目式管理,引进德国职业院校物流管理系列教材体例与教学资源;(3)引进空客汉堡总部最新的M3 80T培训手册(培训设备和培训教材),并使之本土化;引入德国航空制造业职业培训标准中的12项技能标准。

3.培养培训师资队伍,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鼓励教师结合课程改革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在外国专家的直接指导下,12名空客培训团队教师完成了具有学校自主版权的空客培训教材编写,得到空客公司的认可,成为“空客”公司国内唯一授权认证的培训机构;促成18名教师在空客汉堡总部免费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机会。将国内外成熟的智慧应用项目纳入专业教学中,并指导专业团队编写应用项目模块,梳理项目培训规范标准等。专家还指导教师完成了六步教学法-任务工单的制作,并组织实施,以及指导教师完成汽车类模块课程的开发等。

4.吸引跨国公司投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以合作办学、育人、就业、发展为目标,中德相继与德国德马吉、欧洲空客,日本三菱,美国IBM、美国NI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了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合作开发、师资共同培训、技能赛项合作开发、技术合作与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吸引国际跨国公司设备产品投入近6800万元。进而与众多国内高端企业密切合作,吸引企业设备和技术资源投入约1500万元,使中德学院校企合作走向国际化,为高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5.扩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

自2011年获批国家引智示范单位以来,中德在发挥示范单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广辐射功能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例如,在外国专家的牵头和组织下,开发了飞机发动机拆装、检测与维护和飞机蒙皮技术两个专业赛项,使中德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赛项的唯一承办校。所引进的外国专家还促成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落户我校,该基地是目前三北地区唯一的一个;引进GLM国际物流师资格认证项目,使中德成为天津地区首家该项目的培训机构和唯一考试机构;成立“中韩合作交流中心”,为中韩两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及研究机构搭建合作平台,发挥集培训推广、项目服务、合作交流、主导示范、专题研究为一体的功能。

[1]葛道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国家化战略[J].国际教育交流,2012(12).

编辑 朱荣华

G717

A

2095-8528(2014)02-057-02

2014-09-20

姚莉娜(1974-),女,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交流合作。

韩舒静(1982-),女,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引进国外智力、国际交流合作等。

王萌(1980-),女,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处讲师,研究方向为引进国外智力、国际交流合作等。

猜你喜欢
培训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