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2014-02-12 15:19杜彦玲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高端校企

杜彦玲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杜彦玲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高职院校应发挥在职业培训方面的优势,以培养高端人才为目标,从调整教育资源使用结构,创建校企结合新平台等方面采取对策,不断拓展内涵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职业培训;高端人才;教育资源;校企结合

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优势特色之一,其所具有的最直接最有效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功能,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引擎。强化职业培训力度,是“十二五”期间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全面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形势并不乐观,很多院校没有职业培训机构或者培训规模很小,“小作坊”现象十分突出,好的培训部门年收入也就在50万-100万之间,与学历教育学费收入(以在校生1万人规模,年收入5千万)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正因如此,很多高职院校不愿开发职业培训的功能,认为是“浪费”教育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人才培养定位偏低,不利于培养高端人才

很多院校承担的职业培训大多是省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配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等方面的培训,如初、中级的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及农民工岗前培训等,培训的人才等级层次较低。一般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也只能应付这些培训项目,而企业需要的对其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而高职院校却无能力承接,使人们原有的对高职院校培训高端人才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大大降低。

2.缺乏职业培训教师团队,培训的质量难以保证

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独立的专门从事职业培训的团队,做培训的教师来源较杂,或为外请,或为院校内部专业课时较少,有时间上培训课的专业教师。另外,没有制定成体系的培训计划,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也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因而教师讲课有较大的自由,讲什么和怎样讲大多都由教师自己决定。虽然付给教师的讲课费并不低,但这样的管理机制很难保证培训质量。

3.职业培训的运作模式单一,缺乏竞争力

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只有校内培训和企业教学基地实训两种方式,缺乏吸引力。由于培训多是学院自己的教学行为,职业培训的教学计划由学院制定,培训什么、怎样培训都是自己说了算,很难按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去承接服务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任,因此很难产生社会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承担职业培训任务的工作人员学历偏低,只能从事简单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具备研究开发培训市场的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缺乏竞争力的原因。

4.没有长远战略,服务企业的能力弱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职业培训的品牌意识,缺乏长远战略。他们不能从提高产业大军整体素质的高度定位职业培训的社会地位,培训的出发点就是赚钱,补充学院的经费收入,这种对职业培训功利性的认识,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所以不可能投入较多资本提升培训的质量,自觉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和行业的未来发展,在高端人才培养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校企结合的支撑点上,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由于从观念、方法、流程、教学、执行、辅导和监督这些环节上缺乏服务企业的力度,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愿不高,使两者很难形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观念。

5.职业培训科研能力弱,缺乏理论支撑

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职业培训的理论建设,相关的课题研究、专著出版、论文撰写都很难到位。所举办的培训会议多偏向于经验交流,学术水平不高。校园文化建设也很少将职业培训列入范畴。

当前要提升职业培训的教学质量,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就要认识职业培训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要把提升职业培训的社会功能当成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大事来抓,优化课程建设,改善职业培训的生态环境,提升培训实效。要建立有高职特色的职业培训体系,培养自己的培训师团队。增强职业培训的品牌意识,强化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要把职业培训的切入点定位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上,并以此发展方向和高度制定相关对策。

二、提升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地位与作用的思路与对策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的“钻石理论”认为,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生产要素条件、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和结构与竞争者。在生产要素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而它们的基石则是教育,以及由教育决定的技术进步。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逐步复苏,关键职位人才短缺、高端人才的争夺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点,尤其是处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人才竞争的着力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职业培训如何发挥服务直接、办学灵活、受训人员针对性强、按需求设置课程等优势,和在促进就业、提升产业大军综合素质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亟需思考的战略性课题。

职业培训作为人生职业生涯“穿山凿石”铺路奠基的利器,会在精神理念上给人以“茅塞顿开”的启迪。培训的功效常常在于用较短的时间就让人获得急于获得的知识,让人明白应该具备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这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人们愿意花大价钱去听大师讲课的原因。但是社会的习惯思维总是让人们认为只有学历高的人才有知识与能力,所以家长去让孩子去读“硕”读“博”,用人单位也愿意招收学历高的员工,其实终身学习能力不完全是学历教育可以培养出来的,反而是职业培训促成的,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必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这个需求学历教育解决不了,只有职业培训才能满足。为此,高职学院的管理层必须转变观念,重视提升职业培训的社会作用,把职业培训作为学院建设的主业去抓,让它与学历教育相辅相成。为此,高职学院的职业培训要采取以下对策:

1.调整教育资源使用结构,建立有特色的职业培训运作机制

在“十二五”期间要有1/3的教育资源用于职业培训,优化职业培训的生态环境,要从办学理念上突出职业培训的社会地位,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和实训场地建设上给予更大的投入,并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向职业培训。凡是已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实验师、工程师,都要自觉承担职业培训的任务。为了增加后备力量,要抽掉一部分青年教师强化职业培训的教学能力,通过进修、出国考察、实地体验等方法,尽快提升职业培训的教学能力。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上要有新视点、新方案,要在社会、企业等多方面开拓生源,使职业培训更适应高端人才培养的要求,培训的人数、质量都要有相应的标准和考评办法,体现出“数与质”的统一,形成良好的职业培训运作机制。

2.创建校企结合的新平台,共筑高端人才的培养高地

校企结合不仅要为学历教育提供服务,也要为职业培训提供服务,校企共赢的着力点都要立足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考虑从在校应届毕业生和企业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员工中各选定20%的人员,按照高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模式,制定教学计划,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设备,人才技能等级标准由校企双方成立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或管理机构来商定。这类培训可以冠名为某某企业高端人才的“名品班”,以利于职业培训的品牌建设。参加培训的本校应届毕业生可以作为企业用人单位的首选人才,这样更能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对校企双方教育资源投入的比例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要签订合作协议,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统筹职业培训的教育布局,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证。

3.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共荣的办学机制,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要建立全新的课程开发、设置的新理念,学历教育融入职业培训的课程,职业培训融入学历教育的课程,按照学生或学员的实际需求,将最有利培养高端人才的教学要素纳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共生共荣的办学机制之中。要改变现行的教学计划模式,用教学模块来组合课程链或课程群,使高端人才培养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可以围绕某一个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如树状型、网络型、行列式型、星团状型、原子团簇型的课程群,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组织课程,确定向学生或学员传授什么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智慧结构与能力结构。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课程,将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那些知识与技能学到手,从而逐渐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行家”与高端专门人才。学院可以改变大二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的传统做法,将职业培训的一些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从而获得“双证”(毕业证、技能证),实现按照生源特点,将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过程中,达到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的科学对接。

4.加强职业培训的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要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利用网络技术开发虚拟的流程、工艺、生产线等现代化教学内容和手段,提升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果。搭建校企互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信息的实时传递,把远程教育的优势融入职业培训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高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型和开放性。在校生可以自主学习,参加职业培训和省市级以上的技能大赛成绩都可以纳入学分制管理之中,以利他们用课余时间去丰富知识与技能,加快成才的速度。

5.构建政府、行业、社区、企业和学校职业培训联动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职业培训格局

要发挥政府主导、行业和社区参与、学校与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职业培训优势,构建多方参与的职业培训联动机制。把重点放在高端人才培养上,实现中高级人才培训的衔接,把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培训纳入政府人力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未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学员职业精神的培养中,在育人育才中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石作用。要主动与政府、行业、社区和企业沟通,掌握人才培训的信息,规划较为长远的人才培训计划,获取职业培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6.强化职业培训的科研建设,在智力支持上获得前行的动力

在职业培训上,高职院校要强化科研力度,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从理论层面上取得突破。要通过课题研究、专著出版、论文撰写等手段,强化学院理论研究的软实力,为职业培训提供智力支持。要组织专门人员研究高端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职业培训发生的所有问题给予“怎么看”和“如何办”的有实际作用的指导性意见。要编写有高职特色的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的实务手册,给从事职业培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以理论层面上的帮助,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职业培训的整体水平。

总之,高职院校职业培训要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反思,“亮”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点和运作的新方案。尤其要在高端人才培养上有所作为,充分发挥职业性、高等型的优势,挖掘自己的发展空间。从事业培训教育的工作者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服务能力,用自己的优异成绩去赢得未来,赢得职业培训发展的美好明天。

[1]时晓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该从那里入手[N].中国教育报,2011-09-03

[2]魏小琳.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新范式:从“专业管理”向“课程管理”的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11(8).

[3]陈锋,吴明辉.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8).

编辑 朱荣华

职教名言

职业教育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黄炎培

G712

A

2095-8528(2014)02-068-03

2014-09-18

杜彦玲(1963-),女,天津市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培训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高端校企
高端油品怎么卖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