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品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4-02-12 15:19赵颖刘炜炜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校园政治思想

赵颖 刘炜炜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校园品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赵颖 刘炜炜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文章分析并阐述校园品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内容、形式及时效性等方面的影响,并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分析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的合理路径。

校园品牌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园品牌网络文化的概念界定

网络文化一词大家都很熟悉,“网络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为物质载体,以网民为主体,以虚拟的网络空间为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出一种新型生活形态的文化模式。”[1]相对网络文化而言,校园网络文化的概念界定则很少,“校园网络文化是指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参与主体,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媒介,以网络虚拟空间为平台,以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主题背景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而形成的一种校园文化形态。”[2]

品牌这一理念源于经济领域,将品牌的理念植入校园网络文化中,由此,便诞生了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的概念。校园网络文化品牌是高校办学水平、科研能力、校园文化等综合文化实力的缩影,它是指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在校园工作、学习、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得到认可,并具有一定特色、价值和信誉的校园网络文化。

二、校园品牌网络文化的特点分析

1.紧跟时代脉搏,展现学生管理工作特色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这一现实。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加强课堂内的教育和管理外,在课堂外应加大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力度,寓教育与活动、生活中。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已将网络这一阵地作为管理育人的重要战场,在这种学生喜欢的空间里,树立网络文化育人品牌工程,展现各自学生管理的工作特色,效果显著。

2.把握政策走向,展现学校校园文化核心内容

校园品牌网络文化既提升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又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是校园文化展现的重要平台。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将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展现给学生及社会大众,让他们通过这一桥梁了解校园文化核心内容,进而了解学校的教学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3.贴近学生生活,影响并把握校园网络舆论主动权

品牌网络文化肩负着推进网络舆论引导的重任及强化正面宣传的重任。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深刻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同样,校园网络媒体的内容也深刻地影响着校园舆论的形成。校园品牌网络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正面宣传的功用,并通过此方式影响和把握校园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三、校园品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存在双面性,但校园品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则是正向的。

1.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高校品牌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传播的又一有效途径,它拥有网络媒体的一切优势和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虚拟网络化传播为基础,创出品牌,创出精品。由于网络传播的无障碍性,又催化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性发展,促进了校园文化同社会文化的融合。这种促进和融合的同时提升了高校品牌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2.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网络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通过创造性的网络语言和丰富的网络形式等内容的注入,学生会主动被“吸引”,由“要你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相对轻松的氛围和空间。

3.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网络媒体所特有的平等性、隐蔽性及信息传播迅速,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等特点,使作为品牌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在最短时间内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能收到学生最快速的反馈意见,以便教育者做好教育工作。这些特点恰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点。

四、构建校园品牌网络文化的合理路径

1.加强学生网络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当今校园,网络无处不在,wifi、微信、多种网络信息平台风起云涌,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数事实证明网络是把双刃剑,所以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对于帮助他们合理利用网络意义重大。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包括:正确的网络文化观、网络人际观及网络道德观。其次,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观念。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制观念,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保障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由于自身的辨识能力不强,容易被人利用,造成其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迷失方向,做出冲动错误的行为。所以,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让其了解在网络方面国家的法律政策,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法规,对提升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组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

首先,不断更新思政工作者的教育理念。90后学生逐步成为高校主群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正视网络的作用,树立网络意识,不断充实自己,让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并积极探索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其次,提高思政工作者的政治素养。思政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指导并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度,与时俱进,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国情和社会现状,在社会呈现多元化的今天,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再次,不断优化和丰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面对网络已充斥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一现实,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具备传统教育背景下所需的文化素养外,还须掌握网络文化产品的最新发展,熟悉并能运用网络语言,跟上学生的网络文化脚步。除此之外,还应掌握多学科文化知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和恰当的解答和处理。

3.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校园网络文化教育体系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首先,增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其次,要加强校园主网站的建设;再次,重点要做好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只有高校校园达到网络全覆盖,建立校园门户网站,并在校务公开、政策解读等方面产生较大作用,才能开发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建立受学生欢迎的思政教育专题网站,以此提升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力。第二,开展多种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的关注度和兴趣,也会提升校园品牌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影响力。比如,通过加强网络文化社团的建设,开展平面、动漫设计大赛及编程大赛等活动,与学生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通过“青春驿站”、“校园新闻眼”、“心灵小屋”等网络活动载体,为广大学生提供思想交流的场所,增进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度,充分发挥网上育人的功用。

校园品牌网络文化通过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及校园文化精品活动,为学校师生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精良的精神文化产品,它不但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及管理起到促进作用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高校品牌网络文化这一正能量传播平台,使其成为先进文化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1]张坤.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08.

[2]黄伟忠.高校网络文化的品牌创新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3]姚连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

[4]林泽锟.基于儒家“内圣外王”的品牌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5]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编辑 朱荣华

G640

A

2095-8528(2014)02-081-02

2014-09-17

赵颖(1982-),女,辽宁朝阳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工程系辅导员,讲师。

刘炜炜(1984-),女,辽宁凌源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辅导员,讲师。

猜你喜欢
校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