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现实障碍及其消解

2014-02-12 15:19苑帅民苏莉楠吕静韦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投保养老保险京津冀

苑帅民苏莉楠吕静韦

(1.南开大学,天津,300071;2.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论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现实障碍及其消解

苑帅民1,2苏莉楠2吕静韦2

(1.南开大学,天津,300071;2.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障碍研究,丰富了我国养老保险宏观理论,能够规避推行障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并轨障碍表现为心理障碍、经济障碍、文化障碍等,分别提出心理、经济、文化障碍的化解措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城乡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并轨;并轨障碍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战略决策,其中城乡养老保险并轨成为落实这一决策的重要方面。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合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这一国家战略的确立,为解决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问题提出了方向。我们主要对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前做出预判,并对已经产生的困境提出消解策略。

一、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障碍的研究意义

(一)丰富我国养老保险理论

通过对京津冀三地以及相关辐射区域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现实问题的研究,从实践层面反观理论的现实性,能够弥补城乡养老保险理论的“碎片化”缺陷和盲点,强化对建构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理论必要性的认知,勾勒出我国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维度,为养老保险改革提供事实参照。提出的建议一方面可助推养老保险理论本身的现实契合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可助力相关法学理论在城乡养老保险并轨问题的延伸和覆盖。

(二)合理规避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推行障碍

以京津冀地区为调研试点,发现推行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共性障碍。一方面,可以以小见大,为全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提供路径参照,从而规避风险,做到有效预警。另一方面,事实例证,增强京津冀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并轨现实意义的理解,为全国城乡居民提供鲜明范例,从而减少并轨障碍。

(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顺利实施及全面推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为城乡居民赢得更多的养老服务空间,不仅有利于抹平城乡养老待遇鸿沟,实现城乡联动和资源共享,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更有利于打破城乡养老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养老平等公平的实现,对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

二、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障碍的表现

(一)心理障碍

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心理障碍是指在城乡养老保险并轨政策推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利于新型养老保险接受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会对新型养老保险接受造成偏差或形成阻碍作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心理认同障碍和投保子女心理认同障碍。

1.老年人心理认同障碍

农村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认识不足。在农村,由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较重,养儿为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另外依靠儿女的家庭养老方式也是目前经济成本最低的养老模式,这两种因素成为农村老年人抵触养老保险制度的心理症结。而在城市,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工业化时代受到强烈冲击,家庭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弱化,拥有养老金的城市老年人不但认同养老保险制度,而且其对养老金的数额要求越来越高。由此看出,我国城乡老年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心理认同存在较大差异,只有搭建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心理桥梁才能保证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顺利实施。

2.投保子女心理认同障碍

在现实中,首先,农村老人的子女作为投保人对城乡养老保险政策缺乏必要认知,他们对缴纳养老保险能否解决老年人赡养问题存在很大的心理顾虑。其次,由于京津冀三地地区差异较大,投保子女对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可行性多持怀疑态度。再次,由于经济的波动,物价的涨跌,投保子女对京津冀未来经济的心理认同,尤其是投保预期能否在未来实现等量回报甚至更大的经济收益等存在较大的心理困惑。正是这些心理障碍,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顺利实施。

(二)经济障碍

城乡养老并轨的经济障碍主要是指京津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城乡养老保险并轨障碍。由于京津冀城乡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京津冀三地城乡收入水平差距较大,造成三地城乡养老保险的差距也较大。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投保人员的投保意愿,与此同时决定着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经济发达区、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这些不同区域的经济特色、状况、发展潜力均不同,直接导致城乡养老保险投保率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结果。例如在京津冀城乡边界区域和城乡管理真空区,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多为城市收入较低,生活较为贫困,甚至是流浪的社会闲散人员,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温饱等生存问题,而不会考虑养老保险问题。

近期在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县召开了第32次中国科技论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论坛”,三地专家学者就养老保险并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北京的农村养老金是河北的近7倍”这一标题成为会上焦点。河北省涞水县蘧家磨村的村民,只要跨过村东头的一条马路,就到了北京市房山区郑家磨村。两边的现实经济状况却是悲喜两重天,“这边饮水靠打井,那边自来水通到户;这边护林苗木补贴一亩300元,那边3500元;这边每月养老金55元,那边涨到350元……”一条分界公路跨越京冀,村民的社会保障、生活状况却相差甚远。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从此案例看出,京冀两地各项福利和保障差距明显,“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河北省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60元,仅相当于北京市的17.8%。”专家们认为,“两市一省”格局导致的行政主导型经济是阻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解决各种资源的分布不公、社会福利不均等现实问题,将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必须要过的难关。

(三)文化障碍

文化障碍是指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封闭型文化转变到开放型文化,多元文化竞相发展并长期存在,人们的价值选择出现的困惑。表现在城乡养老保险并轨中,特别是农村居民在长期相对较封闭的文化氛围熏染下,导致对城乡养老保险并轨这一新事物认识上存在偏差。

在我国两千多年传统社会发展历程中,重农抑商思想对国家的经济运行始终起着支配作用,京津冀也不例外。一方面,该地区在抑商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内陆文化鲜明特征的“守文化”的财富观,对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全覆盖这一新兴事物产生了较多的文化排斥。“守文化”的财富观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经济上总为将来可能出现的事情做准备,更多愿意选择储蓄作为处理现有财富的方式。另一方面,传统的因循守旧的人文精神和小农意识的价值取向与现代文化碰撞,特别是在三地区域文化边缘对接地带形成的文化区隔,体现着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扭捏对接中的差异和复杂性,这种差异造成人们价值观选择的困惑,因此,对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全覆盖带来了很难消除的排斥力。

三、京津冀城乡养老保险并轨障碍的化解对策

(一)消解城乡养老保险并轨中的心理障碍

1.建立老年人养老保险心理辅导中心,消解老年人心理障碍

通过为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人解答分析养老保险政策制度涉及的相关问题,加强老年人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政策的理解,改变农村传统养老观念,缩小城乡居民心理差异,提高心理认同度。结合养老保险并轨情境的真实再现和典型案例模拟等新型技术手段,让农村老年人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给其带来的福祉。

2.普及养老保险并轨成功案例,增强并轨政策透明度,提高投保子女对城乡养老保险的认可

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全程计划、实施、推行监督机制,设立投保子女、城乡投保主体广泛参与的监督委员会,该组织享有质询、监控与督导的系列职能,从而推动整个并轨过程的公平、公开、公正。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经济的分析判断,增强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信心。

3.政策宣传与心理疏导双管齐下,消除并轨中的代际心理障碍

社区、村委会根据居民具体情况,利用多种形式增强养老保险并轨的影响力,并在宣传过程中对存在的代际心理障碍及时进行疏导。政策宣传重在贴近实际和化整为零,讲最实用的与居民利益最相关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利益诉求。另外,将宣传与体验结合起来,组织居民实地参观考察并轨成功的具体地区,从其他居民口中获得第一手信息,消除居民对于并轨的心理疑虑。

(二)消解城乡养老保险并轨中的经济障碍

1.弥补投保过程中“单位企业补贴”空白,增大投保率,努力消解城乡养老保险并轨“资金链”断裂障碍

开展区域间政府主导下的“企业-个人”合作,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为主体的城乡养老保险并轨模式。建立个人投资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以个人投资、个人受益为主,激发当地企业造福当地,扩大企业影响,形成企业、政府、个人三方多赢的并轨长效机制。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挖掘城乡优势资源,扬长避短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技术,降低劳动强度,解决边界区域经济发展滞后难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贫困人员提供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说,即尽力缩小城乡的经济水平差异,给予河北地区以经济政策倾斜,给予农村地区以经济政策倾斜,激发居民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主观能动性,强抓机遇,快抓机遇,尽快消除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贫困带,夯实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经济基础。

(三)消解城乡养老保险并轨中的文化障碍

1.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京津冀三地应结合惠民措施,拓宽渠道,特别是新媒体微信、人人和QQ等互联网工具的运用,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通过新媒体的运用,加强政府、单位和投保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产生“先投带后投”的示范效应,进而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新型“财富观”,变“守文化”为“开放文化”,消减并轨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复合同构过程中产生的文化阻滞。

2.坚持以文化融入理念为引领,建立多元文化研究整合中心

文化融入理念反映了时代特征,是解决文化差异和复杂性对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形成障碍的重要理论基础。根据城乡文化区隔的人员构成和人员心理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生存现状,找准文化融入的定位,增强文化融入意识,扩大促进文化融入的范围,化解城乡区域文化碰撞,实现文化软着陆。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开发文化产品

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电影电视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们思想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更快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处在文化区隔地带的城乡居民的思想才能更加包容,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实施才能得到更好的施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抓好文化产品的生产。

四、结论

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的城乡养老保险并轨障碍及其消解研究,能事先为京津冀乃至全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开路,减少并轨弯路,从而降低并轨成本。以此为契机,强化公民对公平正义理念的认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的城乡养老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再分配领域的公平原则,不断推动城乡养老保险理念的更新,为中国养老观念与国际接轨创造有利条件。

[1]黄丽.中山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3):3-5.

[2]刘燕.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成志刚,公衍勇.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非经济因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5-9.

编辑 朱荣华

G979

B

2095-8528(2014)02-092-03

2014-09-22

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我省城乡养老保险并轨的覆盖障碍及其消解研究”(编号:201401704)的研究成果。

苑帅民(1980-),男,汉族,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12级博士生,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苏莉楠(1991-),女,满族,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

吕静韦(1984-),女,汉族,河北工业大学科研院讲师。

猜你喜欢
投保养老保险京津冀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投保欺诈”的法律规制——《保险法》第16条第3款的解读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公路工程保险投保策略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