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语言学角度赏析古诗《相思》的翻译

2014-02-12 15:19陈静颖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原诗红豆参与者

陈静颖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赏析古诗《相思》的翻译

陈静颖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相思》作为最有影响力的一首古诗,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喜爱,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汉诗英译,文章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对《相思》这首古诗进行解读,针对不同翻译版本的《相思》进行功能、物性分析,研究其英文翻译中的得失。

系统功能语言学;经验纯理功能;及物性系统;相思

引言

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借咏物咏相思,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许多知名学者将其译成英文,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大多是从文学批评以及文学翻译的角度进行的。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产生之后,其中的很多理论在汉诗英译中得到了应用,也为汉诗英译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运用Halliday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王维《相思》的六种不同英文译文、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这几种《相思》的英文翻译中的得失,进而加深我们对《相思》这首古诗原诗及其翻译译文的理解。

一、经验功能的涵义

经验纯理功能(Experiential Metafunction),又称之为经验功能,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功能语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验纯理功能可以分为三种,这三种功能分别是逻辑纯理功能(Logicai Metafunction)、人际纯理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语篇纯理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经验功能,主要是说人们通过使用语言交谈,对自己对世界的经验进行交流,将这段期间,发生的事情、情形以及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Thompson1996/2000)[4]。通过语言对世界经验的描述、反映,将动作(Going-on),东西(Thing),属性(Attribute),时间(Time),地点(Location),方式(Manner)等不同的环境因素(Circumstantial Elements),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框架。

从经验功能的组成上进行分析,经验功能由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归一度系统(Polarity)、语态系统(Voice)等组成,其中及物性系统尤为重要。经验功能,就是帮助人们将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经验使用不同的过程(process)表达出来,将参与者(participant)与环境(Circumstantial element)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这个展现内心世界经验的过程,是及物性系统的重要组成,与参与者、环境是相互关联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辐射关系,例如一个过程中,可以有多个参与者和环境。Halliday(1994/2000)为了更好的进行分析研究,将这些过程区分为:物质(Material)、关系(Relational)、言语(Verbal)、心理(Mental)、行为(Behavioral)、存在(Existential)过程。[1]物质过程就是指做某种事情的过程,其中至少有两个参与者,一个是动作参与者(动作者Actor),一个是目标参与者(目标Goal),同时这个过程还涉及到一定的环境成分。关系过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修饰型,一种是认同型,关系过程就是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也可以说是一个物体本身的性质、情形等。这两个物体分别是载体和属性,而物体本身的特征,则是物体的认同与被认同。言语过程就是通过语言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参与者主要为讲话者、听话者、讲话内容。心理过程主要是指感觉(Perception)、反应(Reac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同物质过程一样,它需要有两个参加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Senser),一个是客体(Phenomenon)。行为过程主要是指生理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呼吸、咳嗽、做梦等。在过程中的参与者为一个时,参与者为人。存在过程的参与者只有一个,那就是存在物。

二、从经验功能的角度分析《相思》原诗

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角度看,对《相思》的分析如下:第一句红豆生南国,红豆是存在物,生是过程,属存在过程。载体是红豆,属不及物动词,属性被隐藏了,为关系过程。南国属环境成分表地点。第二句春来发几枝,从第一句以及第二句的衔接呈现的意象可以知道,这个动作过程的参与者为隐性动作者,也就是第一句中的红豆。第二句中的发是物质过程中的动作参与者,几枝是目标参与者。春则是环境成分,表示时间,原诗的第二句是物质过程。第三句愿君多采撷,是心理和物质过程。参与者和动作者是我(隐性)、君和红豆(隐性)。愿是心理过程,采撷是物质过程,目标是红豆(隐性)。第四句此物最相思,是关系过程。过程被隐藏了。此物是识别者(标识)相思是被识别者(价值),说明了它与此物的关系。最属于环境成分表程度。

三、《相思》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相思》的英译文很多,各有千秋。本文分别以龚译(龚景浩)、朱译(朱曼华)、Fletcher译(Fletcher)、吴译(吴钧陶)、许译(许渊冲)、徐译(徐盅杰)为代表,对《相思》这首古诗翻译译文中的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等与原诗进行对比,探讨《相思》英文翻译中的得失。

(一)第一句:“红豆生南国”

1.过程类型和参与者

龚译和Fletcher译采用了存在过程。过程动词是grow和grows。和原诗中的生相一致。朱译为物质过程,动作者为隐性(by people)。吴译、许译、徐译采用了关系过程,保持与原文一致。其在原文英译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标记时态,呈现出来的过程动词有come、from、grow等,这些动词都是一般现在时,从时态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在汉诗英译中,采用一般现在时可以将原诗文中的朦胧美清晰呈现出来[5]。在《相思》英文翻译中,吴译和许译使用主动语态,重点强调了红豆是生长在南国的景象,从语义上靠近原文。而徐译采用的是被动语态are grown,将红豆的种植信息等传递给读者,并将红豆种植信息的价值、真实性传递给读者。

龚译、吴译、徐译和Fletcher译中存在物分别是the red beans、red beans、red beans和the red bean,表达一样,只是单复数有区别。和原诗中的红豆相一致。朱译目标是红豆(lovesickness-seeds)。没有龚译等四人译出的红豆有生长南国的自然之感。许译存在物red berries,与其它五种翻译相比哪个更恰当?《相思》这首古诗中的红豆,属于植物,又称之为何氏红豆、江阴红豆等,荚果的形状为近圆形、变形,颜色为褐色,里面有1~2粒红豆种子。红豆种子呈现的是近圆形或者是椭圆形,长度大约在1.5~1.8cm,宽度在1.2~1.5cm,厚度大约为5mm,红豆的种皮呈现鲜红色,非常的光亮。红豆种植中,其花期在每年的4~5月,成果时期为每年的10~11月。[2]从中英文对等的角度,分析bean和berry,在语义、常用搭配和词义衍生等方面,bean更接近原文的红豆。

2.环境成分

原诗中南国是环境成分表地点。六种译文都为环境成分,表述相近且较忠实原文。龚译地点状语南国为in the South,朱译in the Southland,Fletcher译in Southern land,吴译和许译则译为the southern land,较忠实传达了原诗的信息,但就用词而言,无闪光之处。徐译将南国译为in a southern clime,就遣词造句看,在诗歌的翻译中,clime的使用要比southern land更具有意蕴。

(二)第二句:“春来发几枝”

1.过程类型和参与者

六种译文中有五个译文(龚译、Fletcher译、吴译、许译和徐译)与原文一样采用了物质过程,但其动作者不一样。龚译中过程动词为puts out,目标是some newtwigs,译出了原诗的几枝。Fletcher译中过程动词是twine。也许是文化差异,选词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有些出入,与龚译相比差强人意。吴译、许译和徐译的译文中,采用的是有标记时态,例如grow、overload、burgeon。吴译通过使用grow作为动词,将红豆的物质过程呈现出来,之后再使用some newwands词组,给人深思,其译文值得深入推敲。从当前的英语词汇进行分析,grow作为动词,具有种植、培育、增加、变大等意思,而作为不及物动词,具有植物生理变化过程的意思。在许译的译文中,由于动作者译为they以指代上文的red berries,故物质过程采用了overload,给读者一种硕果累累之象。但红豆花期是4-5月,果期10-11月,此动作者they在译文中的代指词义值得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代指红豆生长期的幼芽,还是红豆成熟期的果实?单从译文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指代果实的成分更多一些,因为译者将目标参与者翻译为the trees,从这点可以看出与环境成分in spring存在矛盾。而徐译将物质过程译成burgeon,较准确地反映了原文“发”所呈现出来的物质过程。

《相思》原诗物质过程中的动作参与者为红豆(隐性),在本文研究中的六种《相思》译文中,除朱译之外,其他译文中的物质过程的动作参与者分别是this tall shrubs、it’s slender tendrils、the trees、they、a few branches。其中,吴译和徐译指代上文中的red beans分别采用了the trees和a fewbranches,进而将《相思》这首古诗原文的信息忠实地呈现出来;徐译将原文中几枝译为a few branches,从字面意义去译,是否对等有待讨论;许译动作者they的指代问题有较大争议,虽然指代上文中的red berries成分较多,但是指的是红豆植物的果实而非红豆植物或其幼芽,从红豆的生长周期进行分析,红豆在春天结果是不对的,所以许译中的they指代什么,还需要进一步商议定夺。

2.环境成分

原诗中春是环境成分表时间。六种译文把春译为环境成分。朱译为地点,Fletcher译为伴随状语,相比龚译更为合理。在《相思》英文翻译译本中,环境成分的表示大致相同,吴译使用in spring,许译使用in springtime,对环境成分(也就是时间)进行表示,尊重原文意思。

(三)第三句:“愿君多采撷”

1.过程类型和参与者

龚译、朱译和Fletcher译各自采用了两种过程类型。朱译和Fletcher译采用了言语和物质过程。讲话者都是I,受话者都是You(Fletcher译为隐性You)。动词为意义相近的pick up和gather,译出了采撷一词,目标都是seeds(Fletcher译为隐性seeds)。两种译法极力表达了作者的劝说之感,拉近了与听者的距离。龚译为心理和物质过程,与原诗过程相同,略显单调。吴译的译文中,物质过程采用please pluck,该过程中的动作参与者为you(隐藏),目标参与者为more of these seeds。,从对原文的忠实度进行分析,吴译的译文缺少心理过程。在许译中有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而过程动词主要为gather、is,前者参与者分别是隐性的you、them,后者的载体和属性主要是指gather them、your hand,同样从与原文对等的角度进行分析,许译的译文缺少心理过程,但是多了一个关系过程,使用动宾短语gather them作为第三句的主语(载体),之后又使用is作为承接动词(关系过程),这种翻译很难让人理解。而在徐译的译文中物质过程为try,动作参与者是you(隐藏),目标参与者是togather,与许译、吴译相同,在与原文对等上缺少心理过程,同时徐译的译文中呈现出来的物质过程与原文并不完全对等,原文采用的是“采撷”,而译文采用的词语是“try”。从原诗的参与者进行分析,其中蕴含着两个参与者,一个是“我”,一个是“红豆”,“我”是显性参与者。但是在其翻译的译文中,只有隐性的参与者you和显性的参与者togather。

2.环境成分

在《相思》这首原诗中,有一个环境成分表程度,在英文译文中,不同的翻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进行环境成分表达。朱译和Fletcher译出了原诗中的多义,比龚译更盛一筹。吴译则是使用with your hands对环境成分进行表示,许译中的环境成分表程度的表示词语为till full,而徐译则采用了on your lap,as many as you can,地点和表程度对环境成分进行描述。其中,许译的翻译较忠实于原诗文;吴译为了押韵采用了方式状语with your hands进行表示,这与徐译中采用的地点状语on your lap均是《相思》英文翻译文中值得深思地方。

(四)第四句:“此物最相思”

1.过程类型和参与者

原诗涉及一个关系过程,在原诗中红豆是相思的代表物,是一种相思的标识。六种译文中,龚译、许译、徐译为物质过程;龚译、许译的动作者they指红豆;Fletcher译为关系过程,红豆在西方文化中是植物的籽粒,并不代表相思,故译诗中未出现,但译出了籽粒所传达的意义。比较而言,此句译得更好;吴译中的it's grand to show your love to friends是正常的表达语序,在此句翻译中,动词不定式、非限定小句作为名词的替代词成功地嵌入语句的成分中,将其作为主语。限定小句动词是is,grand是属性,为关系过程。show可以将其看成是关系,其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全部是给与,也有“我的情感”的这层含义;许译中,物质过程则是用would revive进行表示,动作参与者是they,fond memories则是作为目标参与者出现在其中;徐译的译文主要是名词词组,所以是一个无动词的实现过程。《相思》这首古诗的英文翻译者将第三、四句合并为一句进行翻译,“The best reminder of love between woman and man”是其中的物质过程,且gather是该物质过程的目标。从经验功能的角度,对译文原文的对等进行分析,采用了关系过程的吴译,其表达的意思更与原文接近。

2.环境成分

《相思》最后一句中蕴含着一个环境成分最表程度,Fletcher译、吴译和许译的译文中并没有涉及到环境成分,而在龚译中的环境成分翻译为the most exquisite,体现出了词句原句中的最;朱译中的环境成分只是前半句的伴随成分,在徐译中的名词词组best reminder中best,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原诗中的最是对等的关系。

四、总结

从功能语言学中的的经验纯理功能角度进行汉诗英译分析,主要是应用其中的及物性系统理论,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等角度,对中国古诗《相思》及其六种译文进行忠实度和对等度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在汉诗英译的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应用功能语法理论具有一定应用性、可操作性、可行性;对同一经验的看法在汉诗英译中可通过不同类型过程来体现,但在原诗文的内涵表达上,不同的过程类型所呈现出来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译文与原文的过程类型一致,所表达的意蕴与原文更加贴近,读者也可以更好地从译文中领悟和感受原诗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而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产生大体一致的心灵感受。

注释:

①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著.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②邓龙.王维《相思》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M].时代文学,2008(14).

[1]Barnstone.W.Preferences in Translating Poet ry,Translation[M].London:Associated Universities, 1984.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 tional Grammar(2nd ed.)[M].London:Arnold./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2000.

[3]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 mar[M].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2000.

[4]黄忠廉.翻译本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龚景浩.英译中国古诗词精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朱曼华.朱曼华英译唐诗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唐诗三百首新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81-82.

[9]徐盅杰.唐诗二百首英译[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77.

编辑 朱荣华

职教名言

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只能是现实中的"个体存在",从事职业教育的主体、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能力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形式、水平等。也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的人,才能客观地分析职业教育的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无论是理想的职业教育还是现实的职业教育,如果离开它的基本的逻辑起点,即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不科学的。

I424

A

2095-8528(2014)02-111-04

2014-09-17

陈静颖,女,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原诗红豆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峨眉山月歌
改诗为文三步走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