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生成逻辑

2014-02-12 15:19关玉梅杨鹏鹏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逻辑世界国家

关玉梅杨鹏鹏

(1.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4)

中国梦的生成逻辑

关玉梅1杨鹏鹏2

(1.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4)

中国梦不是偶然,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现实需求之间产生的。中国梦的生成体现出三个逻辑关系,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洞察和明晰这三个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梦、坚定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生成逻辑

自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提出中国梦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人从中国梦的内涵进行研究,有人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来研究,还有人从中国梦的发展动力来研究。本文尝试从中国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剖析中国梦的生成逻辑,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历史逻辑

很多人会拿中国梦和美国梦相比较,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谈及美国梦,更多的是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到美国土地上,任何人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有可能成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讲中就用自己的例子诠释了美国梦:“谁还在怀疑美国的民主,今晚就是你答案。”静思默想之后有两个说明:首先,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的清教徒居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衍生出美国梦是追求个人财富的梦想,然在追求财富的路上并非所有的美梦都能成真,自然会有无奈、彷徨的失败者。其次,这种价值观念必然引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无法达到一种和谐关系。中国梦的历史生成逻辑起源于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只有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富强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梦,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必要条件。

近代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的治国政策,让古老的中国无视工业革命带给世界的变化。西方列强用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火药叩开了国门,这一幕就如马克思所言:“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割地赔款的先河,之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再到后来的《辛丑条约》,赔款的数额节节攀升,各种不公平待遇和要求随之而来。有专家学者研究,中国近代被外国侵略者、殖民者掠走的财富不少于1000亿两白银。[2]就连囊括了无数珍宝和艺术精品的圆明园,也没有因为含有西方的艺术文化元素而幸免于难,被八国联军一把大火烧成了废墟。血淋淋的事实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落后就要被挨打,如果国家积贫积弱,无论是国家还是国民,所遭受的都是受欺凌和压迫的命运。1868年,英租界的上海外滩建立起了第一座公园,却竖起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日本的侵华战争让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如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及有悖文明伦理的人体病毒实验,仅抗战八年中国军民伤亡数量就达3500万之多。当国家遭受欺凌,民族衰落之时,单个的人显得那样渺小,个人梦想无从谈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这个愿望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抱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有志之士,都曾努力地探寻过救国救民的方法和途径。广州三元里人民智斗英军、抗击侵略的勇气令人赞赏;林则徐领导下的虎门硝烟,展现出中华儿女的决心;天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二千年的帝制,使人们禁锢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最后都已失败告终,没能挽救灾难深重的中国。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中国的革命之势犹如冉冉的火把,逐步地点燃了中华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史两大任务之一的国家独立完成了,有待实现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民族的富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高歌猛进,国家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比重的10%,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多。正在一步步靠近民族富强的目标,这正是中国梦实现的历史进程。

二、中国梦的理论逻辑

自中国梦提出以来,国内外就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中国梦和美国梦相差无几,用美国梦的价值体系来解释中国梦的涵义;另一种则认为中国梦和美国梦是针尖对麦芒,两者水火不相容。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国的文化价值不同导致思维方式模式的不同。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现在又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文明的核心是价值理念及其主导下的思维与行为模式。”[2]中国梦和美国梦追求幸福与成功的愿望是相同的,只是中美双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追梦的途径不一样。。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中华经济区”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增长极”,根据大多数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将于21世纪早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5]对于美国来讲单纯遏制中国已变得不太现实。两国之间的合作属于1加1大于2的合作模式。40多年前,毛泽东和尼克松实现了中美两国第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改变了两国的外交。40多年后,习近平与奥巴马的庄园会晤开启了新一轮“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也把中国梦传递给美国人民。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生生不息,古典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能让我们用前人的智慧来诠释当今的“和谐”理念,特别是由此延伸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三者的和谐为中国插上了追梦的双翼,为世界播散和平的种子,向世界人民传递和谐的音符。中国梦所彰显的“求同存异、兼容并包”为世界各国人民追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是中国梦所传达的理论诉求。

三、中国梦的实践逻辑

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总是担心中国发展强大了会威胁到世界的安全,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处处对中国进行诋毁和限制。说到底,是因为他们用西方的文明范式来考虑中国未来的出路。以下事实可以证明西方的“文明”扩张路径: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初衷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来满足西班牙王室的奢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一刻也就是美洲土著居民的噩梦;当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下一步举动就是海外扩张,建立庞大的“日不落帝国”以炫耀其国力。相反,与哥伦布同期的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前后达七次之多,播撒的却是和平的种子,传递的是大国的胸怀,凝聚的是民族的友好。不同文明熏陶下的行为和习惯是不一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鉴古可以知今,当年强大的中国没有窥伺欺凌过弱小的国家,更不用说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当今了。在如今动荡不安的国际社会,中国梦所倡导的和谐世界是弥足珍贵、不可多得的文明理念,而中国也在用事实、用实践诠释着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布满荆棘的外交道路上,周恩来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敞开心扉,愿意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友好的交往,表达了中国人民美好的愿景。在美苏争霸的重压之下,党的领导人曾对形势做出过错误的判断。改革开放后,在认清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及时地做出调整,为世界和平做出有益的贡献。中国是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推动着,已加入了近百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推进国际裁军和军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胡锦涛在《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6]中国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实现了人民安家乐业,这其实就是中国梦本身对世界的贡献。

如今的世界已从之前的“零和博弈”到现在的“正和博弈”,在命运一体的新视角和风雨同舟、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下,中国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全球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中国的发展也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和动力。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一组数据可以直接显示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同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是355亿元,到2009年达到179921.5亿元,增加了500多倍,进出口贸易逆差由19.8亿元到20868.4亿元。世界经合组织对于中国的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每增长1%,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将提高0.34%,低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将提高0.2%。”[2]近些年来,中国已免除累计达五十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并向多个非洲贫困国家提供无偿援助,帮助他们建设自己的家园,并积极参加世界动荡地区的维和,坚决反对恐怖主义。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行动推动着国际秩序和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在诠释着中国梦的实践要求。

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是中国梦的历史逻辑;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是中国梦的理论逻辑;追求自身的发展和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是中国梦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相互关联、递进融通,犹如“品”字互相拱卫,共同构成了中国梦的生成逻辑。综上可知,中国梦是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美好的梦想。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辛鸣.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21,27,2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84.

[6]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

编辑 朱荣华

D643

A

2095-8528(2014)02-117-03

2014-09-22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2014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4ZDKT9)的阶段性成果。

关玉梅(1958-),女,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杨鹏鹏(1988-),男,汉,河南林州人,硕士,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逻辑世界国家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把国家“租”出去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