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VPE”德育创新模式初探

2014-02-12 21:4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社团德育班级

(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天津 300400)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 。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面对当下中职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让家长、社会感觉越来越挠头,不知该如何下手。我校立足中职学生培养目标,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管理模式——“VPE”德育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VPE”模式是指通过学校、社团、社区、企业联动,逐步构建有效的德育管理模式。“V”即社区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P” 即顶岗实习、就业见习(Prace); “E”即精英社团(Elite Association)模式。意在通过整合形成的“三位一体”的中职学生人才成长、培养的新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的知与行的统一,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 抓住社区、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1.社区实践培养学生自信

“社区”是学校课外教育的一块实验田,延展地。你培育了什么种子就会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你给学生浇灌了爱的雨露,学生就会把爱的火炬传递;你给学生责任的钥匙,孩子们就会把那个“家”的重担担起。不要总是用怀疑的目光来看我们身边的学生,不要认为这是一批“不省油的灯”干不成什么大事。其实,我们的学生更需要他人的认可与肯定。他们在初中阶段,大多数是被“遗忘”、“看不上”的孩子,他们很少有机会来展示自己,在大人的眼里“他们不行,算了吧”;在同龄的眼中“净惹事”,很少有人会积极的看待他们。但到了职校以后,学校对这样的孩子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和理解。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孩子们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如何把职校的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这是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最终追求。学校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假如我是一名小党员”活动,以支部为单位,身体力行,帮助那些脏乱差的小区一起进行小区治理,提升小区环境面貌。在整个治理的过程中,学生与小区居民一起合作,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劳动。清除小广告、搬运楼道的堆放物、小区卫生清扫,经过同学们与社区居民的配合,环境大改观。小区居委会多次送来感谢信。学生也在社区实践活动中收获了幸福,得到了锻炼,被肯定被赞扬的他们信心满满。

2.社会各界参与支持职业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舞台

职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把学生输送到社会的劳动岗位上去,并且要真正的适应岗位的需要。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把学生放在温室去培育,要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担当责任、自我解决问题。学校与社会的联动不脱节,无疑给孩子们的发展开阔了一片天地。在韩家墅养老院的慰问活动,在社会产生很大反响。教育局、民政局、村委会等单位领导参与此项活动并给予充分性的肯定。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给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学生与孤寡老人建立了帮扶对子,定期到养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洗衣服、给老人洗澡、帮老人做卫生,老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把老人当亲人。经过社区活动的历练,家长对孩子也是刮目相看。认为孩子不可能一直坚持下去,可我们的学生竟真的踏下心来把照顾老人视作自己生活中的必须。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孩子变化真的很大,他们对父母对亲人更加关爱,他们在学校也更加力求上进。

二、 抓住顶岗实习机遇,把强制规定,内化为行为习惯,提高自身劳动技能,明确自身价值取向

1.抓住实习实训契机,内化学生做人做事行为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强化的是学生的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职业理想教育、技能强化训练等一些基础的习惯及知识培训。在校园里学生感觉不到具备这些要求会对自己有哪些“好处”,只是被这些规定束缚着,没有自己主动落实的意愿。但顶岗实习、教学实习却让学生真正的体会了这些“规定”的益处。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感触最大的是要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宽容。要向自己的带班师傅虚心请教,要尊重自己的师傅;在生产线上,要与自己的“同事”学会合作,一道工序的不顺利必然影响一下道工序的进行。日常要求的不迟到不早退变成了严格的厂规,统一着装变成了整齐的工作服,规范的养成变成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在一点一点地改变着自己,让自己尽快地适应现在的岗位要求。在学校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的操作冲突是学生感觉最为棘手的问题,掌握操作技能成了他们必须要攻坚的作业。原来在学校的敷衍应付变成了主动学习,原来的老师规范变成了自觉遵守,在实习期间,学生成长很快。回到学校,他们会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们更加明确需要什么,应该具备什么,懂得今后的价值取向,努力学习。

2.利用社团活动,模拟职业岗位

学校成立VPE技艺工作室。内设巧手作坊、国学讲坛、策划中心、迷你苗圃等12个社团活动创业专区,为培养学生特长发展服务。学校还通过团委、学生会组织创设职业岗位,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就业做好前期保障。在学生会的组织内设置勤工俭学部、纪检部、创业实践部等部门,由德育教师带领指导实践。学校社团巧妙模拟职业岗位,制定社团参与活动细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行为。通过德育模式的探索实践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三、 培养精英社团,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输送合格劳动者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课业负担不重,个人的业余时间较长。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有的甚至也没有就业动力,这就导致学生容易茫然、易混日子,觉得学习没有意思,从而更加剧了行为的倾斜发展。如何做好学生的行为、情感沟通,寓教于乐,使学生积极发展?我们大力推进班级社团建设,推选精英社团,效果十分明显。

1.社团活动覆盖校园

我们在全校实行班级社团全覆盖,全员参与是杠杆,活动定期有落实,精英评选有表彰。每个班级在学生一入学就根据班级学生的特长和意愿确定班级社团名称与内容,文艺社、足球社、棋艺社、话剧社、礼仪班、学生会等一大批班级、校级社团应运而生,班班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学校活动形式多样,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在社团活动中,孩子们增进了情感,加强了合作,促进了班级的融合与凝聚;生生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和谐。有了情感的铺垫,班主任的工作更加顺畅,学生的班级意识越来越强,班风校风也变得越来越好。

2.精英社团评选助推学生社团活动

精英社团的评选推动班级社团建设。每个学期,学校组织班级、校级社团汇报,评选精英社团。班班争先进,社团之间大比拼。活动的开展促进社团成员的成长和提高。学生在班级社团活动中得到了充实与锻炼,个人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可能在专业技能上不突出,但也可能在协作能力上有提高;有可能在动手操作上显得很笨拙,但也可能在踏实工作精神上有表现。社团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增强自信,能够将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得以挖掘,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 校园文化阵地“给力”德育模式研究

我校德育研究模式不断走向成熟,我们的校园文化阵地更是为这套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绵延不绝的动力。校园广播中能够听到学生的成长案例,学生会的宣传海报中能够看到学生自己的作品,我们的照片展示墙上可以看到同学们在社团活动的身影,可以“听”到同学们在社区活动的酣畅笑声,可以置身大家在实习时的场景……。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成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己努力的不竭动力。在VPE德育模式的教育管理下,学生可以健康成长,享受快乐与成功。

作为中职学校,我们所要做的主要是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掌握一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那么学生的做人与做事态度的培养,能力的锻炼是我们着力培养的重点。学校通过“VPE”德育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快乐、培养自信、立足岗位,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朱洪秋.中小学德育管理操作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猜你喜欢
社团德育班级
缤纷社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