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借网络化出版实现品牌再造的策略

2014-02-12 21:4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网络化学术期刊期刊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学术期刊的品牌是指学术期刊长期形成的较为稳定、区别于其他期刊的风格、标识等的总称,如商品的品牌一样,是期刊的无形资产。品牌学术期刊往往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受到学术界、行业等领域的关注和认可,影响力大。目前,我国学术期刊6000多种,在世界排前列,但历史悠久、具有品牌号召力、学术影响较大的学术期刊数量却不多,在世界范围内的品牌期刊更是寥寥无几。

近年来,受信息网络化的影响,电子读物普及,数字化网络出版渐成为流行趋势,国外较早开展数字化网络出版的运营商,已经把数字化网络出版作为主营渠道和赢利模式。受此影响,2009年,我国网络出版的国内总产值首次超过了传统出版业的收入,2010年,突破1000亿元,此后还在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出版是对传统纸质出版的变革,它不仅使出版载体发生了由纸质向网络的转换,而且使出版的内容、方式向多元化转型。其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是全方位、革命性的改变,尤其是给学术期刊带来了品牌再造的历史性机遇。那些缺少品牌效应、学术水平一般、没有名气的学术期刊,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把数字化的网络出版服务做到位,就有可能在这新一轮的数字化网络竞争中赶上甚至超过那些传统的品牌期刊,赢得自己应有的学术地位。学术期刊的网络化品牌营造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方案、策略,主要包括:

一、 自建网站,确立学术期刊网络品牌

学术期刊在网络确立和提升品牌首选方式应该是建立自己的网站。因为网站是一个集信息展示、更新,搜索、链接、插件等于一体的功能不断拓展的开放性综合平台,可充分发挥网络的快速、即时、交互等特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扩大传播范围,让尽可能多的公众熟知。但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国学术期刊自建网站的数量偏少,不足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已建立网站的期刊社(编辑部),在网站信息更新、内容整合以及必要的功能拓展等日常维护方面很不到位,造成网站形同虚设。理想的学术期刊网站应该做到:一是信息更新及时有序。每期刊物的版面内容及时发布,最好有固定的发布日期,方便读者获知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二是内容全面。网站不仅发布当期刊物内容,而且将往期内容上传,形成小型“论文数据库”,以时间、期次、关键词等为索引词,使发表过的每一篇论文都能被查询到,同时阅读下载等应该免费向所有访问页面的人开放,否则读者查阅到却不能获得完整信息将会产生挫败感,或者如果只是链接到指定的数据库例如知网进行查阅,可能阅者就会失掉耐心,放弃本网站转而直接点击知网等其他数据库。三要对内容不断进行扩展,延伸期刊涉及的范围。网站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复制纸质期刊版面内容,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深化、拓展其内容,给读者另一种全新的体验。例如,提炼各期各栏目中较有价值的学术文章,对其学术价值、地位做简要分析;对下期欲登载发表的论文做提要式的简介,提前做出预告;对本学术期刊涉及的专业、行业内的有关研讨会议、学术活动、学科最新成果等信息进行追踪报道,等等。总之尽力围绕期刊的核心内容做延展式扩充,使读者通过点击阅读网站内容,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久而久之,网站便成为人们离不开的“朋友”,吸引一批批读者和作者。四是开辟互动栏目,和作者、读者进行交流互动,不定期开展问卷式调查,了解读者、作者的需求,为改进网站的运营提供帮助;五是界面友好亲和,不但页面设计合理、美观大方,且点击回应迅速,使用方便,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落实办刊流程网络化,实现服务效率最大化。

学术期刊的网络化出版不仅是期刊的内容在网上出版,也包括办刊流程的网络化,即作者投稿、编辑收稿、专家审稿、编辑加工、发行等环节都在网上进行,是一个系统、全面的由内容到服务的整个流程的自动化、网络化过程。可通过研发或购买相关软件系统例如稿件处理系统等来实现。首先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例如,编辑和作者之间如稿件传递、修改意见、用稿、退稿等信息传输,网上操作更加便捷;编辑和审稿专家之间建立网络通道,比之于信件传输能为各自节约很多时间。其次,可规范管理,明晰职责。网络化办刊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文件夹,例如为每个投稿人设立相关信息,EXCEI表格中可设置收稿日期、送审时间、某专家反馈意见、某编辑修改意见、是否采用、刊发其次、版权协议签发日期、稿费发放或者退稿时间等项目;建立编辑工作日志,可设置收稿篇目、送审相关专家时间、编辑加工稿件、采、退稿意见,与作者交流意见,校对稿时间等项目。总之,在出刊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环节都可以记录并存储下来,久之,会逐渐变成程式化、规范化的一套管理操作流程,每个人的分工也很明确、职责清晰,避免了工作上的扯皮、推诿、拖怠等弊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能够为作者提供精细化的贴心服务。作者投稿后最关心的是稿件能否被采用,和能否在较早的期次发表。网络化的投、用稿系统能够很好满足作者这种需求,例如,规定自收稿日起若干天发布采、用稿通知,若干天后发布该篇目将刊载的期次等,使作者有心理的预期,不至于投稿后经受无尽期茫茫然的等待煎熬。笔者与所在的高校很多教师作者交流时,几乎所有的作者都经历过这样苦不堪言的等待,他们都希望编辑部能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以免自己辛苦创作的论文因沟通不畅而延误发表。另外,可建立一个优秀作者网,将投稿于本刊,研究能力强、成果质量高、学术基础深厚的作者聚集起来,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学科专业的研讨交流,或者推荐其中的作者作为审稿专家,起到聚集科研力量、培养科研新人的作用。总之,网络办刊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大批高水平的作者,为刊物提供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一切围绕他们的切身利益思考运作,给他们提供最大的便利,一定会受到作者的欢迎,实现网络品牌的口碑效应。

三、多途径开辟网络营销渠道,扩大期刊知名度。

一是加入大型期刊数据库。经过多年的发展,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期刊数据库已将我国9000多种期刊80%以上的比例收录其中,是目前使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网络期刊资料库。这些大型数据库通过设条件的搜索引擎以单篇论文的形式被查询、阅读,学术期刊的整体面貌例如版式、标识等不容易被读者看到。为了吸引眼球,学术期刊不应只把内容提供给这些数据库运营商,还应充分与其协商,把自建的网站和他们做链接,或者在数据库中另辟版面,放置介绍本学术期刊的信息,使读者在阅读、下载文章时能够很容易看到相关期刊的整体原貌,了解并加深印象。

二是加入专业期刊网站平台。由于多数纸质版的学术期刊为综合性期刊,缺乏专业特色。在新一轮期刊出版改革中,一些优秀期刊有意借助网络的优势走联合创办专业网络期刊的集约化专业化道路,将建立专业期刊网站作为启动平台,例如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网站平台等,为打造精品精品网络期刊奠定了基础。学术期刊可以和这类由各期刊编辑部联合共建的专业期刊网站建立联系,适时加入他们的队伍,以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三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信息网络化发展为期刊走出去创造了条件。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期刊出版工作者应寻找机会,积极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合作,借助他们先进的出版发行系统、灵活多变的宣传手段和数字化网络平台,使学术期刊在更广阔的范围里传播。例如与有实力的国际出版商和检索机构合作运行期刊网络版(外文版),可以较快地将期刊推向目标受众。

参考文献:

[1]丁美霞.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几大要素[J].中国出版,2013,(02).

[2]郭游.网络出版与科技期刊网络版[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0.

[3]高庆华.学术期刊网络化出版的策略选择[J].编辑学报,2006,(12).

猜你喜欢
网络化学术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期刊问答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基于HDS和CANopen多品牌PLC网络化控制实验平台搭建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