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014-02-12 21:4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手段课件

(天津市建筑工程职工大学,天津 300074)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不熟悉

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以计算机为硬件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理论与技术,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究竟应当属于“教育”范畴还是“技术”范畴呢?笔者认为它既不属教育范畴,也不属技术范畴,它是一种手段,是把教育与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教学过程,促进技术发展;应用技术改善教育手段。现在,教学已变得更加立体化,不管教学手段、时间还是空间都得以延展,网上资源开发已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包括课程视频、电子课件、教学素材、教学互动系统、在线作业系统、考试系统、监控系统等等,这还远未到顶。但由于一些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不够熟悉,有的单纯将其定位于“技术”,故不能很好的使用网上教育资源,时常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更没有将自己的风格和教师魅力很好的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坐着讲课、一直盯着电脑,讲课内容完全按照电子课件(或其他视频课程、教学素材等)照本宣科;而学生则盯着投影屏幕,或抄录笔记,或干脆用手机、相机拍摄投影屏幕;师生之间始终没有眼神和语言的沟通,课堂已变得课件化、程序化,离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传统式话剧课堂已愈行愈远,而变得死板又缺乏生动性。这些情况的产生反映了教师对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理解的片面性。

2.老师没教案,学生没笔记

现代化教学手段造成了师生的懒惰,老师讲课没有教案,学生上课不写笔记。有的教师在用电子课件上课时,从头到尾照着电子课件上的文字念;也有的教师,由于电脑操作不熟练,导致课堂上出现电脑问题而耽误时间,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度,也造成了衔接问题。有的老师自从有了电子课件的辅助,就没有了课前备课的环节,虽然上课时再也不担心挂黑板,但是讲课时却经常出现课件或讲授内容衔接不上等问题。现在大多数多媒体教室座椅舒适,上课时学生们盯着投影屏幕或黑板,注意力几乎完全集中在“复制”、“保存”PPT及黑板上的内容,课堂上缺少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思考,昏昏欲睡。

教师们课前写好讲稿和教案其实是上好每一节课的保障,它就像个剧本,既有剧情设置,又有台词表达,还要说明如何才能表演得淋漓尽致,同时还起到标明主题、主线、重点、难点的作用等。学生记笔记是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首先记笔记的过程是加深记忆和汇聚注意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考、提问、提取重点、理解难点,从而达到掌握新的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新知识的效果。因此,教师课前备课环节和学生课堂思考做笔记环节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

3.过分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忽视研究其弊病

我们急于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过分夸大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而忽视研究其中存在的弊病,片面的认为新的技术就是好的,而在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过程中完全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优良之处,这些都是不应该的。技术其实并非越新越好用,新技术可能尚未成熟;理论与模式也不是越时髦越好,它可能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关键要看它们能否更好的解决教育问题。微博和微信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专家认为微博和微信将改变我国教育教学现状,并呼吁广大师生利用微博、微信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现在看来,此类社交及娱乐技术和产品是否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仍需要仔细推敲,我们不能变成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追星族或是国外教育理论和模式的搬运工。我们应该因地制宜,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心,不应仅仅以要运用现代技术为目标,认为这才是与时俱进,实在是有违教育的最初目的。目前,数学学科的教学已从刚开始反对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到了普遍运用课件教学的时代。无论现代教学技术还是传统教学手段,我们都不能单方面的强调其优势或者劣势,呼吁教学回归传统板书并不是目的,而是应该加快研究现代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的步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手段相融合,以提升教学效率。

二、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1.大学与中学数学知识重叠的问题

随着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与中学的数学知识衔接问题就凸显了出来。中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得高等数学的一些内容在中学数学课本中已经涉及。这样就造成了浪费学时,学生学习热情降低和数学知识衔接不合理。比如求导数、求极值等知识在中学就已经有所介绍,如果处理好了重叠的问题,其实对大学数学很有帮助。在经过了中学数学对这部分知识的粗浅了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免去对这些概念的重复定义,省略对于浅显的知识点的重复介绍。大学数学应当借助学生在高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而淡化运算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思维的严谨性,脱离中学数学的应试教学的模式。

2.大学与中学数学知识脱钩的问题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除了重叠现象外,还存在脱钩的现象。因而在大学数学课的教学中,在避免赘述中学已学过的知识点外,还应当对大学需要而中学没有涉及的知识进行补充。这样才能使大学与中学的数学知识合理的衔接起来,便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维的养成,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比如,由于中学数学内容的变化,使极坐标、参数方程等大学数学所需的某些知识可能在中学已不做介绍或一带而过,从而给学生的大学学习造成困难。因此,我们应对这些知识加以补充和完善,使得知识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便于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数学的学习中。

3.大学与中学数学思维方式的问题

笔者在对大学数学教学的备课过程中,认为如何改变中小学多年已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应试教育思维方式,从而养成大学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是顺利学习大学数学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那么就只能使机械的记忆跟重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就无从谈起。大学数学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和思想方法都是从解决实际问题中概括出来的,然后用数学语言和方法去近似的刻画实际问题,这种数学表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首先尝试如何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将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抽象概括为一个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再利用数学手段来解决这个数学模型,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孙洪祥.大学数学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DB/OL].百度文库,2011-10-17.

[2]王元明.数学是什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手段课件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PPT课件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