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中的应用

2014-02-12 21:4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学法过程能力

(天津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天津 300300)

项目教学法是在职业教育中被普遍推崇和认可的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以源于企业真实产品或服务为项目设计基础材料,并结合学生兴趣设计最终项目,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来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最终达到形成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国家级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校园林技术专业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可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体验式教学平台,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向以“就业为导向”与“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轻松地学,能够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特长,培养创新能力。

一、项目的设置

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和关键,项目选择和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最终效果。《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特点,设计典型的植物栽培与养护项目进行教学,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项目的设置。

1.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项目

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形成的项目能涵盖课程的所有工作任务,同时还应注重项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逻辑关系,从而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例如,根据植物的生长过程,季节变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形成一个中级绿化工的项目链。

2.结合企业需求选择项目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知识应用的领域包括绿化工程施工、园林项目管理、温室大棚管理,公共绿地管理,绿化材料生产等。如果只是单纯的使用知识点,很容易造成学生零零碎碎地学了不少技能,但还是不知道怎样去应用,无法胜任这些岗位需求的尴尬状况。可以在选择项目时跳出学科体系的限制。例如在养护一种植物时,将植物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病虫害等知识融入项目中,而不必按传统教学分为两门课程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实施项目可同时掌握植物养护和病虫害防治的两种职业能力。也可以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置项目。例如花坛花卉生产,干燥花生产等。

二、项目的实施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完成项目设置,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项目的艰辛与乐趣、获得知识与进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过程,设计项目内容、教学方式,安排项目任务。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明确完成一个项目所要做的所有工作。例如,针对温室花卉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师可设计“温室盆花生产”项目,选择一些草本花卉进行温室生产养护。

可将“温室盆花生产”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整合,分解出工作任务。如任务草本花卉的生长特性;任务温室环境调控,其中还可进一步分解为子任务温室内的环境特点和调控手段;任务种植和养护可进一步分解为子任务繁殖技术,基质和容器的认识,基质的消毒,上盆、换盆、倒盆、排盆技术,土、肥、水、热、病、虫、草害等。

2.成立项目小组

分组合作可使学生集思广议、各取所长,有效的完成项目,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要注意分组的合理性,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等的合理搭配,合理分工。为了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项目工作中,各尽其能,小组人数以3-5人为宜。

3.制定项目计划

小组划分好以后,在教师指导下按项目实际需要对项目进行分解与细化,确定各小组的工作计划、步骤和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教师要对每种方案进行评定,提出参考意见,并在小组内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选出最优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转为引导者,小组内成员在不断讨论、沟通中形成和改进项目计划,从而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4.执行项目

计划的执行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学生依照计划一步步完成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然扮演的是一位引导者的角色,从旁指导并监督学生围绕项目任务进行学习,不偏离教学目标,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启发、交流、探讨和纠正,不断完善项目成果。

5.项目评价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不可能观察到每一个同学整堂课的行为,因此为了多维、客观地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使反馈的信息更全面、可操作性更强,评价可采取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所以项目教学法改变了过去理论考试加实训考核的模式为任务和过程考核,综合考核学生能力,综合评价学生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的思考

1.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思想上深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转换角色,将传统的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中的参谋和指导,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并积极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其次要不断充实理论提高实践。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经验同样重要。目前,我校园林专业部分年轻教师,缺乏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历的,呈现出理论实践水平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特点,会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极大地影响真实效果。所以应做好教师课程改革能力培训培养工作;应做好学习及接受新知识,运用新思维开展教学工作;要多与相关专业的其他教师或者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以利于收集更多有实用价值的项目。

2.实施项目教学要求开发适合的校本教材

现行的教材虽然经过了多次改动,但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材仍然是理论多于实践,这种教材很难适应项目教学。在无法迅速改变教材的情况下,教师应当根据项目教学内容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3.实施项目教学法对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思维力普遍较弱,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技术水平、认知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中学,做中教。例如在讲到园林树木的年生长周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状况,从中发现其生长发育规律,而不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枯燥的理论,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根据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互动为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所经历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组织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学生按照步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可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综上,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技能鉴定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对提升《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鲁道夫·普法伊费尔,傅小芳.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教学法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