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的慈善大业

2014-02-12 09:23杨江
党员文摘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泽受助者捐赠人

杨江

让一元钱的慈善变得更坦然、更尊严、更庄重、更神圣,一个至今仍被神秘包裹的“慈善侠客”,正在大张旗鼓地做着这样的事情。

这个一元钱的平民慈善大业叫做“慈善纯公益”,发起人在网络上的名字叫“钢子”。

“网络首善”

何谓“慈善纯公益”?钢子的定义就是:“用慈善的方式(捐赠)、无回报且容易付出的行为和集合大众的力量去帮助或救助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感动他人,影响他人用善良来回报社会。”

因为“纯”在我们这个被物欲绑架的社会暂时是一种稀缺的品质,所以我们在理解“慈善纯公益”这个概念前,必须先认识这个概念的倡导者——钢子。

在网络平台中,钢子不过是一个ID号。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此前已多有媒体报道,但是他真实的身份仍鲜为人知。

但这并不妨碍他受到众人追捧。他济贫帮困毫不吝啬,迄今为止,他是微公益平台捐款最多的个人,截至2013年10月14日,钢子在微公益平台已经捐款超过455万元,捐款笔项高达497笔,最高单笔捐款100万元。这个纪录迄今未被打破,钢子“微博首善”称号由此得来。

在这些捐款中,钢子为给环卫工人送爱心早餐的公益活动累计捐款超过10万元,为因救落水群众而牺牲的武警战士郑益龙捐款40万元,为邓飞的免费午餐计划两周年一次性捐款100万元。

在这一年间,钢子创建并倡导全民慈善的“慈善纯公益”创新理念,并因此被国外媒体评价为发起了中国民间慈善的革命。

隐居幕后的钢子一如既往保持着他的低调。他希望,“慈善纯公益”是因一个理念而起,钢子是谁不重要,不是一个人,应该代表一群人。

能得到的信息是,钢子今年刚40岁,出身农家,从小深受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崇武,有着一股执著的侠客梦。为此,他在15岁入少林习武,17岁出山后闯荡江湖,只身奔赴俄罗斯,淘得第一桶金,2000年前后隐居上海,在其个人与经商家庭实力的支撑下,在上海浦东的黄金地段置业。

钢子第一次公开捐助是在2012年11月,受助者是来自山东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小泽。小泽一家五口人生活在农村,经济捉襟见肘。钢子当即捐款14000余元,帮小泽补齐手术费缺口。

此后,在从山东枣庄“最美中学生”、聋儿程云飞,到“熊猫血”宝宝果果、黑龙江白血病男孩杜吉,再到为“孤残”儿童募集学习及康复费用、为青海省唐干小学178名小学生筹集温暖包等公益捐助中,都留下了钢子捐款的印记。

钢子一有空,就在微公益的平台上查看捐款的进度和金额,将那些尚差钱的捐款项目补齐。因此,他得名“补齐哥”。

“带头哥”

“慈善纯公益”的理念,最早由钢子在2013年3月1日捐款突破百万元的当晚提出。当时,他提出三点——1.创办“慈善纯公益救助”,誓将永不以真实姓名或公司名义捐助,且零回报。2.重点救助社会最底层苦难者。我不捐你富有,只助你脱离困境。3.请受助者承诺“当你有能力时,会把我捐你的数额再次转捐给更需要救助的人,并会以此传播!”

这之后的钢子成了一个慈善纯公益的“带头哥”,他带头捐助,一发而不可收。

钢子的慈善理念开始由个人升华为群体。他发起“一起捐”,形象点而言就是,每人每天跟捐一元钱,用不会影响生活的一元钱,改变看得到的世界。

迄今为止,钢子的微博账号粉丝已经超过200万人。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12日,钢子分享了512次公益微博,影响了271万人,他的传播和分享,带来了5万人的捐款,共募集善款1058万元。

高调行善、低调面世的钢子开始了“去钢子化”的努力,他开始褪去个人色彩,将一个“钢丝善行团”的团体形象推向幕前。

他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希望大家关心我做了什么,至于我是谁,不重要。”钢子说,“如果被捐助者知道是谁帮助他,可能会想找到捐助者报答。而我希望,我以团队的形式出现,他可以把这份感动回报给社会。”

“慈善公益组织一旦个人色彩太浓,尤其是经手钱,就容易出现问题。”钢子说,他要避免这个问题,“我倡议每名钢丝跟捐一块钱,捐款人的数量多了,一方面对受助者而言,他需要感恩的是社会,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或几个人,带动他向善;另一方面对捐赠人来说,一元钱不影响生活,而且也不多,杜绝捐赠人索取回报的可能性。”

“你想想,被救助的对象,即便是坏人,下次他在大街上想做坏事,看看满大街的人,都有可能是帮助过他的人,他还能干坏事?”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钢子谈及于此,抑制不住地得意。

(摘自《新民周刊》)

猜你喜欢
小泽受助者捐赠人
受助者视角的帮助行为:后果、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许愿树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民间公益组织与捐赠人的互动和成长——记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一个鸡蛋的暴走”公众评审会
有效实现捐赠者意图的慈善捐赠工具:捐赠人建议基金
扶困助学活动有效性对受助者心理、思想影响的案例研究
疼不疼
鸠山力挺小泽继续担任干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