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档案工作 服务新农村建设

2014-02-13 07:34丁惠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行政村档案管理农村

丁惠芳

(海陵区城东街道办事处 综合档案室,江苏 泰州 225300)

农村档案工作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能够记录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活动,也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近年来,农村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成效显著,在推进农村及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民自治水平、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合作医疗等问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1 行政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泰州市海陵区城东街道办事处,地处泰州市城郊结合部,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人,下辖行政村7个,涉农社区5个,纯社区9个。2013年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亿元,财政总收入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5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3012元。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作为基础性工作的档案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总体来讲,档案工作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与其他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和协调的地方,各个村之间的档案管理情况参差不齐,尚有不少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之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档案法制意识仍较淡薄

由于档案工作位置的后端性和档案作用的渐显性,一些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认为只有上级党委政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工作才是重点,而档案工作是软任务,不影响政绩,可有可无。有的村领导认为事情做了就做了,把事情做好就行,没有必要留下档案来保存。有的村领导没有文书档案的概念,提到档案就认为是财务报表和凭证类的会计档案。有的认为文明村创建、村级政务公开等创建活动形成的资料台账就是本村形成的档案。也有的村因为领导变动频繁,对活动中形成的资料归档意识不强,丢失、散落现象比较常见,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组织机制落实,但实质缺失

虽然街道办都按要求建立了有关组织机制,档案工作管理网络已形成,但在具体行动上,没有把新农村档案工作列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也没摆到议事日程,从镇、街道到行政村,都未制定出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不能从制度上来规范农村建档工作。有的虽有档案管理职责,但未集中统一管理。更有甚者分管领导不明确,人员不落实,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清楚。

1.3 档案保管手段和条件较差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各村村部建设不统一、一些村干脆就没有村部,档案的管理显然无从谈起。另外由于经费等原因,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投入较小,大多数村的档案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具备有专门存放档案装备的行政村达不到三分之一,单独建有档案室的,更是廖廖无几,大部分行政村既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员,也缺乏必备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设备。有的档案保存在仓库里,放在纸箱中或放在木质柜架中;有的档案柜放在办公室角,没有专门的档案库房,更没有安装防盗门窗,远远达不到档案保管的 “八防”要求,导致部分有价值的档案因保管不善而受损。

1.4 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

很多行政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严格的档案管理规范,没有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形势及时出台相应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归档管理规定。各行政村普遍存在着档案资料收集不全的现象,很多行政村归档的档案只有年报、合同和一些上级普发的毫无意义的来文,其他各职能部门例如计生、民政、科教文卫、统战等各线工作所形成的资料大多分散在各分管人员手中,没有集中统一管理。一些能够反映各行政村职能工作、村史发展的声像、照片和实物等特殊载体档案几乎没有收集,使得整个行政村的发展历史得不到详细记载。

1.5 档案归档整理不科学

行政村档案人员变化频繁,文化素质偏低。农村档案人员一般由村会计或出纳兼任,而会计和出纳往往是随着村级班子换届而更换,变化也较快,人员不稳定,而且这些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也是做好农村建档的一个基本难点。档案人员大多都没有参加过档案局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缺乏最基本的档案操作技能,不能准确规范地进行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在整理档案时只是简单地把一年形成的材料订成一本,不能按照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来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划定保管期限,档案实体整理完毕之后,没有按照档案数据库格式形成归档文件目录。有的仅仅是把档案整理理解成将上级来文直接装进档案盒,而这种未做任何归档标识的所谓 “档案”只能称为“文件资料”。

2 加强行政村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行政村档案是行政村发展历史和变迁的真实记录,建立和完善村级档案工作,对于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谋划发展对策,促进行政村档案工作的发展。

2.1 大力宣传档案工作,提高领导档案意识

乡镇人民政府和涉农街道办事处要把加强新农村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乡镇和街道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要带头学习、宣传档案法律法规,重视、支持、关心档案工作[1],采取举办乡镇、村领导和档案人员共同参加的档案法律法规及基础业务知识培训班,发放档案法宣传画册,开展档案法制知识竞赛和广播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知识,进一步增强档案法律和依法管理档案的意识。在村民中也可开展通俗易懂的宣传活动,让 《档案法》等档案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使老百姓们都能够意识到保管档案的重要性。

2.2 强化档案法制,健全规章制度

依法将行政村档案工作纳入农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档案工作充分的支持和保证,固本强基,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将乡镇及行政村的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一方面抓好农村档案工作列入镇、街道的工作计划,列入到相关领导的岗位职责,列入到各联村干部的考核中,把抓好农村档案工作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真正做到齐抓共管;另一方面要加大依法治档,查处违反档案法规的行为。

2.3 加强业务指导工作,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乡镇 (街道)是我国最基层一级的政权组织。 《档案法》规定,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这从法律上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档案工作中的领导和管理地位。行政村是村民自治组织,许多工作的组织开展需要得到乡镇的支持和指导。新农村档案工作要遵照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积极履行镇、街道综合档案室的职能,为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创造条件[2]。通过参加档案局定期举办的培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新农村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要在各行政村配备专兼职档案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针对一部分比较困难的乡 (镇)、村,要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或者档案装具的扶持,使这些乡 (镇)和村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档案。

[1]汪孔德.农村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J].池州学院学报,2009,23(1):54-58.

[2]李永红.建立健全新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J].档案,2008,(2):54-55,56.

猜你喜欢
行政村档案管理农村
更正说明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陕西 行政村将实现光纤全覆盖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