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在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应用

2014-02-13 07:34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森田疗法心理大学生

尹 强

(上海理工大学 基础学院,上海 200093)

随着上世纪末的高校 “扩招”,每年毕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社会万象等诸多现实,大学生群体暴露出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具有敏感仔细、追求完美、自我意识强、成才欲望强烈等特点,同时又处在青春期,心理容易波动,是 “神经质倾向”较强的群体。 “森田疗法”是森田正马博士创立的针对神经症患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从1988年引入中国至今,发展愈益成熟。 “森田疗法”的思想与中华文明的儒、道、佛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对于大学生这样的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 “森田疗法”的理论易于理解,容易产生共鸣。同时 “森田疗法”充满东方智慧的生存、处事哲学,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和疏导也具有适用性,在实践操作中可推广。

1 “森田疗法”的治疗理论与东方文化基因

日本的森田正马博士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于1920年左右创立了 “森田疗法”。他从自身体验出发,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对神经质的认识和治疗进行了综合、概括和发展[1]。后期,经过其弟子的努力, “森田疗法”愈加完善和系统。其基本理论体系包括神经质、疑病性素质基调、思想矛盾、 “生的欲望”和 “死的恐怖”、精神交互作用、顺应自然、行动准则、目标准则等。森田疗法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逐渐作为释放不良情绪、调整自我认知的一种诊疗方法为人们所重视[2]。其核心是 “顺应自然”、 “为所当为”,从心理治疗上来说, “顺应自然”即坦然接受自卑、焦虑、敌对、嫉妒等心理,不刻意压抑,从而消除精神内部矛盾; “为所当为”即带着心理问题去正常地生活,与痛苦共生,自在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目标达成的自信体验中,逐步将精神能量排到外部世界,从而不良的心理问题逐渐痊愈。森田正马博士对中国文化有透彻的理解,所以森田疗法的一些基本治疗原则 “顺应自然”、 “为所当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佛中的 “乐天知命”、 “无为而治”、消除 “我执”等遥相呼应。 “顺应自然”中的 “自然”,就是指 “自然规律”,自然规律不是人为可以强硬去控制和改变的。

从文化层面上讲,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与儒家的 “素位而行”、“居易俟命”的理念相通。 “素位而行”出自《礼记·中庸》,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这里, “素位”指安于自己的本位,入乡随俗,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居易俟命”也出自 《中庸》,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所谓 “居易”,也即顺应规律,所谓 “俟命”,不是说听凭命运安排,而是指乐天知命。“维贤颜渊,陋巷瓢箪;维贤子思,瓮牖桑枢”,在知命的同时发现、调适自我,使自我得到发展和飞跃。佛学的一条重要生活原则是 “活在当下”, 《金刚经》里讲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要人们放下 “我执”,对过去无须留恋,现在也即将过去,对未来不必执着,从而专注于眼前。 “烦恼即菩提”也是佛教里的思想,我们如果能辩证地看待烦恼和菩提,即使烦恼也无须逃避,就能带着烦恼生活,安之若素。这同样暗合了森田疗法里 “顺应自然”的理念。老子认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正常生活过程贵在自然,既不为外物所役,也不被自我意识所驭,回复生命的本来面目[3]。现今有部分大学生在自我定位时,非常急功近利,希望走捷径、撞大运,遇到好莱坞电影情节里的桥段,一旦受挫,马上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甚至消极厌世。只有先做一个“居易”的君子,客观分析自己,合理规划和定位,切实地付出努力,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成功地“俟命”,实现质变。

2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与认知偏差之现状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认知偏差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从而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的研究显示,约有20.2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孤立等,主要来源于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紧张。据不完全统计,因各种心理障碍导致退学、休学的学生人数已占总退、休学人数的50%左右。具体来说,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期待性焦虑。它的情境性和经常未能达成目标或未能克服障碍,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的某些活动相关。例如考试屡屡受挫的学生,在考试前夕甚至离考试还有相当一段时间,就会显得紧张、焦躁、害怕,致使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进行正常的复习迎考。但是如果相关活动为期遥远,则不会出现相关症状。这些活动发生以后,时过境迁,期待性焦虑也会烟消云散。

二是自卑。自卑的人喜欢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常常毫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短处,情不自禁臆造出许多自身的问题,对于自己的挫折无法冷静分析,对于别人的评价不能客观理解,从而导致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卑感不同程度的发生在不少大学生群体身上。或是对自己的能力失望,觉得自己不聪明,某些功课肯定学不好,因而放弃努力;或是对自己的家庭自卑,觉得自己出身贫寒,缺少背景,担心周围同学看不起自己,因而较少参与社交活动;或是对自己的容貌自卑,因而不敢表达、展示自己,总觉得会遭人耻笑等等。由自卑心理引发的现象可能会持续相当长时间,学生表现得自暴自弃、沉默寡言,以致于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交。这种情况同时也会使别人 (同学、老师甚至亲友)对他们形成不良的看法,并可能因此回避或远离他们,这也会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自卑心理。

三是消沉。通常在以下几种情景中产生:一种是渴望脱离实际,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同时也看不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力不从心而使渴望变成失望时,消沉心理就油然而生;一种是经不起风浪,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觉得命运总是和自己作对,事事不顺遂,于是显得精神萎靡;再有一种是受了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看破红尘,整天浑浑噩噩,显得异常颓废。消沉与躯体疲劳无关,常由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造成,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长此下去,还会达到“心死”的程度。这不仅会演变为各种心理疾病,而且也会因厌世而出现自杀意念,甚至自戕身亡。

四是压抑。一般表现为满腹牢骚、心情沉重、不堪打扰,似乎一切都令人生厌,既不能分享他人的喜悦,也不能分担他人的忧愁,失去广泛的兴趣,成天拘泥在自我束缚之中,严重时还会有绝望之感。当学业、职业负担过大,竞争的压力过重,学校、家庭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时,就会感到时时处处力不从心而产生压抑感;当社会的总体要求与自己的愿望追求相背离时,就会感到受压制,但又不能为所欲为;当人际关系不协调而又无力扭转时,就会感到无奈、沉重而产生压抑感。压抑表现为心情沉闷,心里仿佛有块石头压着,有明显束缚感、抑制感,且有强烈的发泄欲望和冲动,以致经常吐怨言、发牢骚,似乎有股无名火在心中燃烧。

除了以上几种较为典型的偏于贬抑型的心理问题外,当代大学生还有敌对、虚荣、嫉妒、愤怒、偏执等偏向激亢型的心理障碍,但因为贬抑型心理问题不易为人所知,积累时间越长,其危害性也就越大,也更值得我们关注并努力去帮助他们疏导情绪,健康成长。

3 森田疗法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往往是有阶段性特征的,譬如,在大一时期,主要是适应新环境的孤独或自卑心理,大二阶段常常是学习障碍带来的心理焦虑等问题,大三则更多是与恋爱有关的疑病症等,大四往往是就业压力过大而引起的心理失衡。古语有云,心病还须心药医。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如果不引起重视,合理疏导,就往往会造成难以逆料的后果。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森田疗法,去调适大学生的神经症、抑郁、自卑、焦虚症、疑病症等类心理疾病[4]。在具体操作上,从教师疏导、学生自我疏导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疏导等三个层面,进行 “心理按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案例1:李某,男,18岁,重点大学本科一年级工科生。出生于农村,学习勤奋刻苦,入学以前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以后,他觉得自己的英语口语、社团表现、个人特长都与城市同学有差距。他还觉得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穿着土里土气,不能吸引同学的关注。因而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于是想用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埋头学习。平时只出入于教室、图书馆、食堂。单一的生活和自己施加的压力,使他出现了失眠的症状,寝室同学也觉得他孤僻,不爱和人打交道。百般无奈,他向心理咨询老师寻求帮助。

通过与来访者的攀谈,老师了解到,该生在以前的环境中,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一直担任班长职务,深得老师喜爱、同学信任。来到城市读大学后,由于他的普通话不标准,在几次讲座提问和社团竞选演讲时,遭到同学哄堂大笑;而且他的穿着举止、生活习惯,寝室的同学也会议论;由于农村的学习环境相对封闭,他也没有培养什么兴趣爱好,既不会唱歌跳舞,也不会剑术、跆拳道,发现自己无甚谈资;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见解也没什么独到之处,无法吸引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但是一直以来 “优秀”的习惯,使他不甘心平平庸庸。于是决定刻苦学习,拿到基础课100分。但有时又学不进去,情绪、想法很多,难以集中注意力。还担心考试成绩不能 “一鸣惊人”。

来访者的主要问题是对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新的环境中自我角色和定位不适应,强烈的自卑感和自尊心激烈冲突,从而引发自我评价偏低,导致心理失衡。为了保持自尊心,消减自卑感,他对自己预设了过高的期待值,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由于担心目标是否能达成,出现了一系列焦虑、烦恼、失眠、不适等情绪体验。

实施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优势,让学生重拾自信:比如自身具有的吃苦耐劳、谦让容忍、自理能力强等优势是很多城市独生子女不具备的,这些都是大学生 “领导力”的重要因子,也是他吸引和号召同学的 “长处”,需要保持和彰显(为所当为)。其次,分析差异产生的根源:从城市和农村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资源配置以及对社会人才的需求造成的同学间的差异等方面,需要正确的看待。最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差异(顺其自然):例如缺乏特长、视野见解不开阔、发音不标准等差距完全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课堂学习以及多与人打交道来改善和纠正。

另外要客观设定目标,坦然接受考试成绩,只要学到了知识,掌握了信息,就达成了学习的目的。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几项成绩、几科分数不能说明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不受情绪的干扰,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心情。比如要复习高数了,那就把相关章节领会清楚,习题会解即目标达成。至于在复习过程中其他的情绪状态好或不好,并不特别重要。心情再好,知识没有掌握,这次目标还是失败。

案例2:张某,女,24岁,研三。该求助者在电话中表示,自己考取研究生,进入新的学校后,与同班同学表面上相处还算正常。可是总是莫名其妙觉得压力很大,白天学习、做事没精神,晚上却又睡不着,情绪也不稳定,有时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忙碌,或是看书查资料写论文,或是投简历找工作,而自己却什么也看不进,论文一直无法开题停滞不前,甚至有点痛恨他们。每当自己情绪不佳的时候,就会猛吃东西,体重也增加了不少。长期的作息不规律,导致皮肤粗糙长痘,每当照镜子,心情愈加不好。虽然知道自己的状态不佳,却无法控制自己,对同学甚至还有敌对情绪。自己的学习、生活一团糟,觉得对不起家人,对不起自己。但是每当情绪上来,就无法控制,仿佛体内有两种人格在打架。很担心,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求助者的主要特征是抑郁,还伴以敌对的心理问题,具体的表现是:无法控制自我情绪,消极的自我认知,注意力不集中,体重剧增,兴趣消退,尽管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无法控制。在运用森田疗法时,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其心理状态,解释抑郁症的主要病征,鼓励她客观面对心理状态 (顺其自然),消除求助者的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在接下来的疏导过程中,鼓励其多与同伴交流沟通,多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 (为所当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会共享、协作、宽容,培养阳光心理、积极心态。研究表明,互动交流可以减轻心理负压,同学、朋友、家人等支持系统的帮助,有助于心理疏导与康复。

森田疗法的治疗理念暗合中华文化的基因,它的 “为所当为”、 “顺其自然”的法则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里辩证、积极的人生观相契合。森田疗法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成才观、价值观,发展健康、良好的人格、品性。

[1]森田正马.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刘新兰,毛富强.中国森田疗法文献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725-727,728.

[3]曹鸣歧.“老子”思想与森田疗法之比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6):56-58.

[4]樊雪莲.森田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0,(11-12):193-195,201.

猜你喜欢
森田疗法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知识图谱在森田疗法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届学术大会在济南召开
大学生之歌
门诊森田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躯体变形障碍3例报告
森田疗法的核心理念在中学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