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4-02-14 02:51孟繁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程序化脑出血流程

孟繁伟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11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孟繁伟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脑出血;程序化护理;护理满意度

程序化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医学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护理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制定规范化的护理程序为前提,在制定护理流程表、明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及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1]。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55~75岁,平均(66.3±5.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及内囊 32例,脑叶 20 例,外囊 17 例,,丘脑及其它部位11例。随机将本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一般体征比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即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予以患者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情绪稳定、健康宣教、体征观察、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等。

观察组40例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即由科室主任、主管医生、康复科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组共同成的医护小组,参照现有国内外脑出血患者护理标准,以时间为横轴,以各个时期采用实施的护理措施为纵轴,予以患者程序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制定护理流程表 护理流程表是保证护理工作针对性、连续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护理实践工作中,以遵循科学和充分循证为原则,医护小组在全面了解脑出血要求及护理规范的基础上,对患者住院期间每一环节的护理工作(护理内容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内容相同)制定全面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护理操作步骤,保证护理流程实施的有效性、合理性[2]。

1.2.2 制定预期护理目标 在制定护理流程表的基础上,根据各环节的护理工作制定预期护理目标,在护理部总体目标方案的前提下,各护理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分目标:(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缺氧;(2)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防止脑疝发生;(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既保证有效的灌注压,又防止由于血压高引起出血;(5)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

1.2.3实施护理措施 将护理流程表中的各项护理活动,包括情绪稳定、健康宣教、体征观察、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等进行详细分工,并落实各环节任务,按计划的内容、制定的目标,严密执行各项护理措施。同时,在各护理环节,动态分析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重新评估护理对象,制定新的护理计划和措施,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2.4 评估护理效果 科室主任、护士长每天对护理工作程序进行跟踪评价,并对整体护理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做到及时性、预见性、总结性地把工作做好,降低突发性事故的发生率。并针对薄弱环节予以及时改进,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自行编制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评价等级,满意率为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以(χ-±s)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医疗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护理内涵也越来越高,规范性、有效性的临床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待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护理措施,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程序化护理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在患者住院期间,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规范性护理手段为纵轴,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它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同时,通过特定目标的制定,可减少患者住院时因医护人员处理程序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变异情况,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包括:制定护理流程表、制定预期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评估护理效果。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2.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因此,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措施的规范性、针对性和连续性,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

[1] 王爱华.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J].中外医疗,2012,12(30):157-159.

[2]夏德艳.分析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02):164-165.

[3]刘惠勤,魏万梅.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02):282-284+288.

R473.73

B

1674-9316(2014)05-0109-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5.061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包括:制定护理流程表﹑制定预期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评估护理效果。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措施的规范性﹑针对性和连续性,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程序化脑出血流程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