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代农村打造产业经济智库访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继凯

2014-02-15 10:53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智库研究发展

文 | 本刊记者 谢 晴

为现代农村打造产业经济智库访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继凯

文 | 本刊记者 谢 晴

2008年12月,产经所在山东金正大国际组织召开中国缓控释肥行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研讨会。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提出了建立中国脑库的构想,希望中国有像美国兰德公司那样的智库和智囊。2008年,李鹏在自己的《和平 发展 合作——李鹏外事日记》一书前言中如此评价美国重要的综合研究机构兰德公司:“兰德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人才济济的私营研究机构,经常为政府或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在这一背景下,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马洪同志向中央提议创办东北亚开发研究院,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于1992年正式成立。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东北亚研究院”)是一所国家级、国际性的研究机构,立足于东北亚地区,以促进东北亚地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为愿景。东北亚研究院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任名誉院长。

隶属于东北亚研究院的产业经济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9月27日,经院专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产经所”),产经所是东北亚研究院下属重要的独立分支研究机构,原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任首席顾问、名誉所长。

产经所所长李继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产经所以“责任成就机遇,创新缔造价值”为所训,以“聚集高端学术资源、创建高端研究智库、创新研究发展模式,助推产业经济发展”为工作目标。目前,产经所主要从事产业政策研究及规划、产业趋势分析及预测、产业及企业咨询、国际产业及技术合作的研究工作。以在重点产业龙头或领军企业联合建立研究基地为依托,通过对产业界代表企业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力求切实促进产业研究与企业发展,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而努力。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个高端的产业研究机构,产经所提出了“责任成就机遇”的理念,亦即抓住社会与经济转型期的历史机遇,围绕产业调整升级目标,既为国家制定各项相关宏观政策提供建议与参考,服务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又注重微观指导推进产业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李所长认为,作为产业研究智库,当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产经所在思考国家、社会、产业转型期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同时,也是为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级智库要站在总理角度去思考、研究问题,才能真正为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发挥‘谏言’与建议的作用。”李所长如是说。

2011年6月14日,韩国FTA论坛。

在当今信息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种商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层出不穷,而中国当前所探索的改革开放发展模式,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又有着独特的国情与发展阶段特征,作为智库必须以创新思维的方式从事研究,因此李所长提出了研究要有创新性、服务性、务实性的特征,运用好创新理念和研究方法,这样设计和规划才能更好地把握产业发展的脉搏,为国家提供产业政策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产经所力图将“创新缔造价值”贯彻到每一个研究课题中去,用创新思维观念来寻求产经所在各个方面的价值体现。

企业家“入流”的特邀研究队伍

据李所长介绍,产经所的研究队伍由学术指导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和聘用研究员组成,他们为产经所创新性研究提供了重大学术支撑和研究力量。

产经所的学术指导委员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环保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国家主管部委及权威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组成,可谓最为权威性的学术专家指导团队。这个学术指导委员会主要承担产经所研究工作的指导、咨询,并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加快推进研究成果向政策、产业、市场方向的转化。

特邀研究人员来自不同领域,首先是研究机构、院校的青年博士群体,另外就是在产业或者企业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家。李所长认为,邀请企业家作为研究员是一个创新。对此,他解释说,产经所提出的创新性、集成式研究,要求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而产业内的优秀企业家对产业的了解,比专门从事产业研究相关院校还专业——因为他们对产业的了解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不了解产业,就无法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产业界的优秀企业。目前,产经所拥有三十多位新兴产业界的企业精英,都是行业内的领军人物。

以新兴产业为主要研究方向

产经所主要面向新兴产业选择自己研究方向。经过几年发展,产经所做了很多与“三农”有关的研究课题。主要涉及新型肥料产业和新兴城镇化建设等方面。

2007年起,产经所就组建“中国缓控释肥料行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研究课题组”,以我国缓控释肥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金正大国际为个案跟踪研究对象,形成产业调研报告、《让肥料比钻石更金贵》、《中国缓控释肥料行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等成果,推动了金正大国际顺利实现由传统制造商向“制造+服务”转型。其中,《加快我国缓控释肥料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报告成为国家科技部“2008年科技发展重点问题研究”之一,同时也被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文稿》(内参)刊发。

2014年10月18日,产经所到博兴县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3年至今,产经所受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委托,承担“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研究”课题工作,课题首次对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形成我国第一部《新型肥料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并重点就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建议,这将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划布局提供重要参考,为产业企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导。

2014年,产经所新型肥料产业促进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将重点开展新型肥料研究课题、国内外市场分析预测、产业政策建议、产业投融资机制、产业联盟化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及促进工作。在开展“2014年中国新型肥料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的研究工作的同时,并将常年跟踪关注该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产业布局规划、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产业市场监管、市场及产业发展预测、投融资机制创建等方面进行持续研究,同时加强对产业重点企业的关注与助推,促进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快速发展。

与其他研究员所不同,产经所对新型城镇化等课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文化角度和社会角度来思考新型城镇化发展,运用独特研究视角就目前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带来的“身份尴尬”(身份非城非农)、“叶落难归根”(城无定所村无旧居)、“身飘难安魂”(信仰缺失)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重点关注推动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城乡之间问题,农业“四化”同步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等方面。产经所现在参与了多个地方的规划工作,如美丽乡村规划等。

李所长认为,应当从现行的机制和体制来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方法。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农村的发展和改革相对滞后,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几十年来,农村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资料的市场交换都没有更大的进展。产经所希望针对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中国的国土面积大、区域差异性强,新型城镇化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但新型城镇化要解决的问题是相通的,首先是解决人的问题,解决好出生、教育、就业和养老这几件事,最适用的办法就是实现本地教育、本地就业和本地养老。另外一个,就是解决生产资料的问题。十八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打破现行的生产资料分配方式,城镇化就还是一句空话。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工业化。产经所的研究也遵循了这一思路,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协同发展,体现科技,体现高附加值和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特征。

目前,产经所在参与国内项目和地方政府规划的同时,开拓国际合作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如承接国家开发银行的中非产业合作重大问题研究,在重庆开展的“一带一路”规划课题,针对东北亚地区,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农业方面的课题研究。谈到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规划,李所长表示,产经所还会开展战略合作、项目引进等工作,发挥自身长期跟踪的优势,参与更多农业、工业和金融建设。

打造本土产业经济智库

肩负打造国际一流智库、国内一流资源平台的历史使命,产经所无处不强调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战略决定能走多远,行动决定能走多快。通过多年摸索,产经所摸索了一套成熟的业务运作模式,同时,团队建设和执行力形成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

在采访中,李所长不断提到智库的内涵和特点,以及打造一流智库的梦想。并通过产经所的自身发展和实践,探索了一条打造本土产业经济智库的发展道路。

他认为,从国家层面,我国越来越注重智库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四中全会上提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现阶段,中国的智库发展确实是滞后的。目前我国的智库有四类: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等“官方智库”;北大、清华等院校的研究机构是“学院派智库”;此外还有“西洋派智库”和“市场化智库”。这些智库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官方智库”由于人财物均由政府供给,其实是不同程度制约了智库应具有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发展要求,使其成为了国家政府的一个政策的解读者和传播者,而政策的谏言者与第三方评价者甚至于批评者的身份明显需要加强;“学院派智库”的局限性在于理论多于实践,世界上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模式和经验,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发展模式出现诸多问题和困难的背景下,更需要对中国的发展理论进行创新性研究,但目前的经济学都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其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都缺乏本土化改造,其研究结论自然与中国国情不太适用。“西洋派智库”更多的以西方的目的和需求做咨询和规划,其研究成果和咨询结论同样存在与中国国情不适用甚至是相背离的问题;由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特殊性,纯“市场化智库”无法接触到最新的国家政策和产业规划信息,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更侧重于市场化,而缺乏政策导向。

基于现有智库的局限性,产经所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现阶段发展情况的智库发展模式,规避以上现有智库的诸多弊端,实行创新性的资源整合,利用产经所在政策方面的资源优势,立足市场和产业的需求,进行市场化、社会化研究。产经所力图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政策和产业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第三方平台,把企业的需求和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和执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政策建议,力求转化为国家政策,形成研究成果的政策化。

除政策化外,产经所还提出了研究成果的市场产业化。

李所长介绍,市场化不是低端市场化,也不是市场需要什么研究什么。市场化要满足市场对研究机构的现有需求,不仅要研究目前市场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创新市场需求,研究某一产业市场下一个阶段、三五年之后将存在的问题,为市场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问题的存在。研究机构要发挥自身的前瞻性研究和集成性研究作用,提出先期设计分析和建议。

产业化亦即明确研究成果的价值。作为研究机构,把研究报告变成“商品”,在当前的“智业市场”卖出好价钱,产经所提出不仅参与规划,还要向后跟踪,采用常年跟踪型的合作方式,参与到项目合作中去。把智力转化为规划,规划转化为行动,行动转化为发展成果。目前,产经所已选择一些重点产业的有代表性成长性企业,用这种形式与之合作。李所长认为,产经所用自己的咨询和研究作为“资本”,与合作方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发展,分配未来成长利润,并提出“用智力助推中国十大新兴产业”的响亮口号,为实现研究成果产业化进行了一次成功探索与实践。

智库的经验和思考

在李所长看来,目前中国智库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很多的优势还没有显示出来。智库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已出现,比如军事、参军、参谋等,但把咨询业作为高端服务产业还只是近几年的事,因此说智业在中国还是新兴产业,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的咨询业、智库的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产经所李所长在“中经求是·季度经济分析会”上为产业研究基地授牌。

李所长认为,基础研究也罢、应用研究也罢,其关键因素还是人。要发展智库,就要转变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解决好人的身份问题、研究经费的问题和成果价值分配的问题。这三个方面如果能很好地解决,就能够很好地改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状况。他提出,科研人员应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有更多的研究经费支配空间,建立风险和失败机制。此外,研究人员不应只是研发阶段的主导者,在市场转化的过程中也要体现研究人员的价值,更要分享研究成果,方能真正激发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尤其在当前中央提出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这种改革更显得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智库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民居智库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